“阳过”的北京,现在怎么样了?

  中国小康网讯 12月24日,北京街头。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灰石板上,照在各个建筑的玻璃外墙上,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您阳了吗?”

  “阳了。”

  “好了吧?”

  “好了。”

  距离全市调整为常态防控状态已有10天,作为全国31个省市中率先迎来感染高峰的领头“阳”,北京如今情况如何,小编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北京商场内。贾琼/摄

  交通客流量回升,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前些日子,北京疫情扩散明显,人们出行减少,导致公交、地铁、航班客流大幅下降。不过随着北京复工复产的推进,“阳过”的北京,在交通方面出现显著回升。

  

  

  23日北京地铁情况。杨掬/摄

  12月23日,周五,北京地铁的早高峰回来了。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当天,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发布消息,2022年12月22日(星期四),北京地铁所管辖运营线路日客运量为297.21万人次。地铁日客运量与上周四相比增长139.26%。12月20日-22日,北京地铁连续三天客运量日增都超20万人次左右。12月19日客运量为221.57万人次,20日客运量为246.02万人次,21日客运量为277.55万人次,22日客运量为297.21万人次。其中客流量排前四的地铁线路分别是10号线、6号线、5号线和1号线八通线。

  为应对客流的回升,北京地铁公司动态调整了运营措施,本周已相继增加1号线八通线、亦庄线运力,并根据早高峰实时客流量在各线路加开临时列车。

  虽然与往年常态客流相比,如今北京地铁客流降幅仍在60%以上,但日益增加的客流量正一笔笔勾勒出城市复苏的轮廓。

  

  

  23日北京首都机场。杨掬/摄

  机场方面,航班量、旅客量也在持续攀升,繁忙的首都机场也快回来了。

  235架次、进出港旅客1.45万人次,473架次、进出港旅客3.34万人次……华北空管局数据显示,预计首都机场、大兴机场航班日架次将于近期达到2019年历史同期日架次的70%。

  飞猪最新机票数据显示,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飞往各地的当日机票票价都已与疫情前相差无几。并且因为临近元旦、春节,节假日机票更为火爆。

  

  

  23日四惠长途客运站。杨掬/摄

  在地面交通方面,从20日开始,北京四惠长途客运站、六里桥客运主枢纽、赵公口长途客运站,正式恢复运营,进出京旅客不再查核酸和健康码。不少旅客提着大包小包,由四惠出发,前往天津、河北、内蒙古、安徽、辽宁、河南等地。据了解,目前北京四惠长途客运站共有以上6个省份部分城市的10条线路24个班次恢复运营,且正与外省市客运企业保持密切沟通,逐步恢复与更多地区往来的客运线路和班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此外,北京新发地客运站也已于23日恢复运营。

  公交、地铁、航班,一条条交通脉络为北京运输着新鲜的“血液”。

  商场恢复营业,烟火气升腾

  

  

  

  23日北京堂食情况。贾琼/摄

  北京多家餐饮企业及各大购物中心相继发布通知,自12月21日起,餐饮堂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消费者可持健康宝绿码,配合扫码测温进入店铺。久违的烟火气在各大购物中心点燃,三里屯、簋街、凯德MALL、紫光园、海底捞、老火锅……众多商场与餐饮店铺开始迎来新一轮的“阳过”消费潮。琳琅满目的小吃、热气腾腾的火锅、嫩滑醇厚的烤鸭,共同助力着城市的复苏。

  不过,烟火气回归仍需一个过程。即便“阳过”,很多人对出门消费仍有顾忌。有些原先要排队的“网红”餐馆即便已恢复堂食,人流量也远没有恢复到高峰期的水平。

  海底捞官方数据显示,北京部分门店客流量较上周同期增长五成左右;呷哺集团也透露称,自12月16日起,华北市场迎来恢复堂食的首个消费小高峰,部分餐厅客流回暖,重现排队等位的场景;西贝则称,堂食“解封”后,门店业绩相较疫情当中有明显提升,但整体业绩不及往年同期。

  

 

  24日王府井apm。孙雯凌/摄

  不过,一切都在向好发展。“近日海底捞北京门店的消费热度有一定回升,预计未来2周会持续回暖,尤其是像周末、圣诞节、元旦节这样的节假日,会迎来一波高峰期。”海底捞北京区域负责人王丽介绍称。

  

  

  

  

  23日北京超市情况。贾琼/摄

  “阳过”后,北京的超市开始忙得不可开交。黄桃罐头、电解质水、柠檬等各类商品一次次登上热搜,面对消费者对于某类单品的强烈需求,超市正在紧急调配、加大进货量,努力维持着正常运转。

  12月23日,经历过断货的黄桃罐头已经齐齐整整地被放上了超市货架,柠檬、电解质水也在大量上货。物美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说,了解到某类商品需求增加,我们会用预测值直接与厂商对接,增订的货物在24小时内能运到各个门店。夸张的时候,即使增加5-10倍的货,我们也能顺利完成。”永辉超市同样对维C类、功能性饮料几个重点品类进行了大量的备货。据永辉工作人员介绍,即使目前各个渠道需求量较大,永辉各个门店黄桃罐头的单店满足率也能达到80%,柠檬、金桔等达到60%。

  “阳过”之后,北京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各超市也实现“应开尽开”。据了解,目前大部分超市门店员工的出勤率已基本恢复正常。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春节,会是超市抓住消费者的又一机会。

  就诊需求趋于缓和,老年患者比例上升

  疫情防控放开,最受关注、也最被争议的,是医疗问题。“阳过”之后的北京,现在医疗情况怎么样?

  

  24日发热门诊外。宁颖/摄

  

  

  24日患者在就医。宁颖/摄

  一个好消息是,小编实地走访的多家医院,目前发热门诊虽然看病的人依然很多,但排队几小时的现象已经不见,买药难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缓解。

  这一点在官方数据方面也有所体现。据北京卫生健康委消息,12月22日,北京市发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6.5万人次,较近日接诊高峰7.3万人次减少11%,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总体趋于缓和,但仍处于高位。如今,全市发热门诊总数共1263家,能较好应对当前局势。

  关于就诊量下降的原因,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认为,主要是历经两周左右时间,第一波感染者进入恢复期,患者数量减少。此外,此前在高峰期,不少就诊者都是为了开药而前往医院,最近这类人群明显减少。另外人们对疫情感染的认知也不似最初那么焦虑了。

  “很关键的是目前药品供应上来了,网上可以买药了,社区可以抓药了,药店可以购药了。”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马安林说。

  据了解,通过工信部调拨以及兄弟省份援助、海外采购、本地药企增产等一系列举措,北京保障市民用药的压力得到缓解,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24日外卖购药正在配送。宁颖/摄

  如今,北京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退烧、抗病毒和治疗咳嗽、咽痛等症状的药物。除了传统的网购、线下药房实地购买外,患者还可通过医疗机构开设的互联网门诊远程购药。

  

  24日发热门诊外的老人。宁颖/摄

  在就诊人数下降的同时,重症及老年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

  “第一波感染高峰刚过,格外需要救治的老年人又来了。”据宣武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田耕介绍,此前几周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占比在10%-20%之间,这一周老年人占比逐渐增加,目前约在40%-50%之间。

  更为严峻的情况是,随着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住院证也发得越来越多。因为需要紧急住院、插管、抢救的患者明显增加。有医生反映,“过去,发热门诊一天都未必能开出一张住院证,这几天每天就能开出十几张,甚至二十张。”

  住院床位还够吗?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贺明轶介绍,为了保证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诊疗,该医院急诊科23日新开设了第二病区。目前,可用床位已经提升到100余张。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晓岩介绍,为缓解急诊和发热门诊压力,天坛医院统一调配了各科室病床资源,要求对急诊患者实现“应收尽收”。

  阳势汹汹,北京正在经历阵痛期。人们和这座城市都相信,“阳”只是插曲,平常的日子即将回归。

  作者:袁凯

  编辑:刘佳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作者:袁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