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冬到兰州看候鸟

日期: 来源:文明兰州收集编辑:文明兰州

“生态好不好,鸟儿是晴雨表。”近日,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三河口迎来了今年首批越冬大天鹅,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观赏。目前黄河兰州段湿地分布和栖息的湿地鸟类约有6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黑嘴鸥、黑鹳、白尾海雕),国家II级保护鸟类5种(大天鹅、鸳鸯、鹮嘴鹬、白腰杓鹬、鹗)。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和渔鸥等优势越冬水鸟种群数量较大,主要栖息地分布在沿线各滩涂地,栖息地质量较高。

保护修护湿地 迎接“老朋友”来相聚

初冬时节,黄河银滩湿地候鸟翩跹,它们时而在水中捕鱼,时而又探出脑袋,一跃腾空,引得河边散步的人不时驻足观赏。

“周末喜欢带孩子到黄河边玩,夏天玩沙子,冬天观鸟,有时候还会带点粮食投喂。”马滩湿地是市民王先生一家人的“后花园”,在这里休闲散步观鸟,给一家人带来很多快乐。“感觉这几年候鸟越来越多了,河滩上、天空中,经常可以见到一群一群的鸟类,遇到不认识的,我们还会拍下来上网查。”

随着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实施,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物和景观多样性得到明显提升改善。近年来兰州市累计投资8亿元,相继实施完成了银滩、马滩、郑家庄、中心滩、滩尖子、雁儿湾湿地(在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黄河兰州段湿地修复和东段生态治理项目,规划面积54.62公顷,目前已完成滩尖子湿地44.45公顷湿地生态修复。兰州市(含兰州新区)现有湿地12505.81公顷,其中,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33公顷。全市湿地植物208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23种,栖息于黄河兰州段湿地的鸟类约有68种。全市面积较大的湿地主要是内陆滩涂和河流水面,包括黄河干流及宛川河、庄浪河、大通河及蔡家河等支流的沿线湿地。其中,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33公顷,沿线分布有面积较大的滩涂地16处,面积约350公顷,分布于河口、黄家滩、代家湾、银滩、马滩、郑家庄、十里店、小西湖、中心滩、滩尖子、雁儿湾湿地等。

加大巡查监测 筑牢生态保护“安全网”

黄河兰州段湿地鸟类栖息地质量较高,特别是作为黑鹳迁徙停歇地的青城段以及白尾海雕和大天鹅越冬地的达川段。备受市民喜爱的大天鹅,在达川段越冬地的种群数量从2020年的3只发展到2022年的26只,黄河兰州段湿地已成为过境候鸟迁徙越冬的首选之地。此外,还包括安宁区银滩湿地、七里河黄河大桥、小西湖黄河大桥、城关区元通大桥下湿地和滩尖子湿地、皋兰什川镇段、黄河大峡谷。除鸟类外,兰州市湿地中还监测到黄河高原鳅、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等23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

为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农业农村部门以“中国渔政亮剑”“清风行动”“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等为抓手,不断强化渔业行政执法,聚焦黄河兰州段全年禁渔制度,严厉打击了破坏湿地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湿地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兰州市依托“林长制”和“河湖长制”压紧压实法律责任,加大了湿地巡查、湿地资源管理、渔业行政执法、黄河河道岸线综合整治。积极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实施对标对表,积极落实分级管理名录制度以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利用大数据技术监管湿地资源动态,不断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多方联动守护 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兰州市湿地还分布有垂柳、柽柳、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208种,其中自然植物187种、栽培植物21种。近年来,兰州市通过整理黄河兰州段湿地地形,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利用自然水系恢复河滩地自然湿地景观,形成了系统的生物生存环境,湿地保护成效初显,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目前,全市湿地中内陆滩涂和沼泽地总碳储量共199万吨,湿地单位面积碳储量每公顷510.56吨,在兰州市植被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增强了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市林业局承担全市湿地保护牵头抓总职能,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负责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保护管理,各县区林草、水务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保护和管理宛川河、庄浪河、大通河及蔡家河等支流湿地资源,重点落实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采砂管理、河洪道管理、执法监管等职责,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保护贡献了兰州力量。

眼下正值候鸟迁徙季,兰州市林业局充分动员和调动巡护力量,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兰州日报)


相关阅读

  • 虎山镇:黄河大集奏响文化惠民乐章

  •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赶黄河大集跟过大年一样,赶集不光买东西,还能看大戏,真是热闹。”近日,在岚山区虎山镇孙家官庄大集上,前来赶集刘大娘高兴地说。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
  • 恰逢其“十”,铁路助愿景成为现实!

  •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曾是古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穿越千年见证了“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2000多年前,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
  • 榆林府谷:护安澜 稳生态 惠民生

  • 初冬季节,行走在榆林市府谷县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看得最多的是“绿进沙固生态美”,听得最多的是“久久为功逐绿行”。如今的府谷县,高山石土扎深根,满目绿色向天
  • 候鸟翩跹起舞 陕西黄河湿地美景已上线

  • 林木为乐谱,飞鸟为音符,初冬的黄河湿地,因为这些精灵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在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韩城段,数千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时而在黄河
  • 山东:拟出台黄河保护地方性法规

  • 山东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文化传承等领域独具优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生态保护
  • 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调查显示,在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栖息、越冬和迁徙经停候鸟数量超过2万只,种类和数量在喀什地区均名列
  • 新疆福海县为天鹅“开小灶”

  • 随着气温持续下降,连日来,福海县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化身“快递小哥”,将准备好的饲料投放到乌伦古湖周边补饲点,采取人工投喂的方式为天鹅“开小灶”,确保天鹅等
  • 桥梁大事:临猗黄河大桥即将合龙

  • 双屿门特大桥东引桥首个管柱式基础施工完成12月3日,双屿门特大桥东引桥首个管柱式基础施工完成。该管柱式基础直径达9米,为大桥在强台风沿海环境下持续“扎根”打下坚实基础。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冬到兰州看候鸟

  • “生态好不好,鸟儿是晴雨表。”近日,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三河口迎来了今年首批越冬大天鹅,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观赏。目前黄河兰州段湿地分布和栖息的湿地鸟类约有68种,其中,国
  • 陕西省2023年“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

  • 活动现场展示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 记者 刘晓云 摄  12月4日,由陕西省委普法办、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司法厅举办的“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
  • “十四冬”加速内蒙古群众冰雪运动发展

  • 全民健身与冰天雪地激情碰撞——“十四冬”加速内蒙古群众冰雪运动发展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冰雪运动,活动内容丰富,体验感也强,大家都特别踊跃参加,很多活动很
  • 相同姓氏易搞混 错拿快递惹烦忧

  •   山西晚报讯(记者 梁成虎)快递行业推广应用“隐私面单”,保护了隐私,但相同地址、相同姓氏的人员就非常容易被搞混,导致错拿快递。12月4日,多位太原市快递从业者向记者反映了这
  • 我区温馨家园助残服务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 今年,为推动北京市温馨家园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温馨家园绩效管理,提升温馨家园服务水平,市残联首次开展五星级温馨家园评估工作。在全市45家候选单位中,海淀区八里庄街道温馨家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