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揭秘“大数据杀熟”:手段层出不穷,电商旅行平台成投诉重灾区

日期: 来源:济南日报收集编辑:济南日报
随着春节的临近,消费者多选择在线上购置年货、预订机票和酒店,“大数据杀熟”话题近期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最近有媒体披露,在相同的平台、相同的时间点预订同一航班时,三部手机显示的机票价格竟相差高达930元。此事一经曝光,又一次将大数据杀熟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商业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互联网大数据”杀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频繁出现,而六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在不同平台上遭遇过大数据杀熟。

  多位专家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商业平台的消费过程缺乏全程透明度,难免会存在杀熟行为。但这种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平台方凭借对数据和算法的绝对掌控优势,使得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大数据杀熟的最严重危害在于它逐渐侵蚀了网络信任,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增长陷阱。

“我怀疑它杀熟,但是没有证据”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网友爆料,在使用飞猪预订从郑州飞往珠海的南方航空CZ6489次航班机票时,意外发现三部手机在同一时刻查询同一航班,竟显示价格分别为400元、481元和令人咋舌的1330元。

  事后,飞猪客服工作人员解释称不是大数据杀熟,不排除为代理商价格投放错误或视频中账号领取过大额优惠券,若消费者发现价格异常可第一时间联系飞猪处理。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机票价格差异的讨论层出不穷,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有过类似遭遇。

  有网友反映,在飞猪、携程等平台多次查询同一航班后,机票价格会出现上涨的情况,甚至购票频次越高,价格似乎就越“不近人情”。还有网友怀疑平台定价与手机型号存在某种关联。更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在购票时的困惑,明明平台显示的机票价格是2400元,但到了付款环节却“悄无声息”地涨至3000元,而平台对此的解释是运力紧张触发了系统自动调价。当该网友转而通过航空公司官方App购票时,却发现价格仍是原先的2400元。

  面对这些现象,不少网友在吐槽自己遭遇杀熟的同时,也表达了无奈。由于退订机票往往需要承担高昂的手续费,许多人在权衡利弊后只能选择接受“不公平”的交易。有网友直呼:“我怀疑它‘杀熟’,但是没有证据。”网友们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针对上述问题,新黄河记者联系了飞猪、携程等平台的客服部门。他们坚称平台不存在杀熟行为,并解释称机票价格的差异主要源于客户年龄、行李额等优惠条件不同所致。

杀熟手法层出不穷,侵蚀消费者权益

  杀熟现象并不仅局限于机票预订领域。某电商直播公司的选品经理王岩,在预订酒店时也遭遇了类似的价格差异情况。他向新黄河记者反映,在携程上与同事同时查看出差所需预订的酒店时,他们发现,同一酒店的同一种房型,在相同入住日期下,各自手机客户端显示的价格竟然大相径庭。

  王岩坦言,这已不是他第一次觉察到这种怪象。尤其在旅游旺季,价格差异更是可能高达数百甚至数千元。而且,随着出差次数的增多,他所见的价格也似乎水涨船高。尽管有平台客服解释称,这是因为新老用户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但同样有此遭遇的众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直指这就是赤裸裸的杀熟行为。

  新黄河记者在黑猫消费者投诉服务平台键入“大数据杀熟”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6246条相关投诉,矛头直指主流电商、在线旅行、外卖、网约车等头部主流商业平台。消费者纷纷反映遭遇“买完即降”“同物不同价”“价格越看越涨”等情况。

  此外,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剖析了大数据杀熟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存在的价格差异、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不同用户享有的打折优惠形式各异、对老用户隐藏或不送优惠券、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甚至有受访者提出“手机配置不同价格不同”等多种形式。

  针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杀熟手法,北京某连锁酒店投资人韩小光(化名)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都被数字化,大数据杀熟问题并不是酒店行业特有的问题,经常与价格歧视和精准营销等概念混为一谈。尽管在短期内,大数据杀熟可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超额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无疑是难以持续的。大数据杀熟不仅严重侵蚀了消费者权益,更会引起消费者的普遍不满和不信任,从而消耗企业的品牌价值。这种短视行为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价格、品牌和信任的接受程度,进而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

专家:要提高平台杀熟成本,依靠法律和行业共同努力

  针对受访者和网友所提出的质疑,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奖项得主水歌向新黄河记者表示,目前用户为了规避被杀熟的风险,通常会采取使用不同手机号注册账号或在不同App间进行比价的方式。然而,这种做法只是权宜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依靠法律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他坦言,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通过相应法律法规来禁止大数据杀熟”。

  水歌分析称,各大平台为了汇聚庞大的用户信息,往往采用默认用户授权的策略,即假定用户同意平台使用其个人信息。更为甚者,有些平台会收集超出用户实际授权范围的信息,并在不同平台之间共享这些用户数据。

  在韩小光看来,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地揣摩出用户消费心理,甚至能够确定他们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位,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平台频繁制定名目不同的优惠规则,增加了消费者辨别平台大数据杀熟行为的难度。用户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若未进行价格比较,便会以平台为其量身定做的杀熟价接受商品或服务,很难获得可以证明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有力证据。

  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董世盼律师也剖析了通过维权进行“反杀熟”的几大难点。首先是“发现难”,消费者如果不使用不同账号进行查询,很难及时察觉到自己是否成为杀熟的对象;其次是“取证难”,由于很多消费者缺乏证据意识,导致在维权过程中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最后是“维权难”,消费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维权事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他建议,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应当采取更为严厉的惩处措施,显著增加平台类企业违法行为的成本,并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也需进一步强化措施。他还建议,在深入实施现有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完善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严格规范企业在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时的行为,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坚实的个人信息保护屏障。通过这样的法律制度“组合拳”,力求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编辑:张钰
校对:杨婧

相关阅读

  • 12306上买不到票,第三方平台有票?解释来了!

  • 距离春节不足10天你抢到票了吗?2024年春运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5日结束,共40天中国铁路方面表示今年春运是疫情平稳转段后首个常态化春运旅客购票出行需求旺盛近日不少网友评论
  • 国家发改委:春节期间保供稳价具备坚实基础

  •   中新经纬2月2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2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全力保障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市场量足价稳。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保
  • 夏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春节前市场价格执法检查

  • 为规范节日市场价格秩序,优化节日消费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近日,夏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春节前市场价格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价稳供,确保人
  • 7月1日起施行!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服务规范发布

  • 为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功能,加快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日前发布《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服务规范(1.0版)》,并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是
  • 研发“云平台” 方便居民“线上办”

  • 商讨“西苑e家”未来发展设想 。“李书记,我们更新了‘西苑e家’小程序和后台技术参数,您再试试看,是不是操作更便捷了……”2月1日,在石家庄市新华区西苑街道西苑社区,辖区“技
  • 让你的声音传得更远

  • “这艘传媒‘山东舰’有些不一样。”2月2日,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正式上线,在上线仪式现场,腾讯新闻山东频道总监高雯颇有感触地说,吸引她的是“服务大众”四个字。对于“服务大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从大数据看河南春运画像

  • 大象新闻记者 张勇今天已经是进入春运的第九天了,有多少人从外省回河南过年?哪个市县返乡人数最多?大家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来的?回河南之后,大家都去哪玩儿了?来看看今天的春
  • 哈尔滨开展返乡农民工“点对点”运输服务行动

  • 为扎实做好春节期间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后返乡返岗高峰期安全顺利,按照国家人社部及省人社厅有关要求,哈尔滨市人社局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点对点”运输服
  • 大庆学子创作歌曲《冰雪之城》

  • 你披上一身霓虹在夜晚中白雪皑皑 好似你的梦 冰雪覆盖的城也没那么寒冷它似画笔描绘冬日的风情万种寒风劲吹,烦恼无影踪因为浪漫所以隐藏不住笑容 好听吧!这首《冰雪之城》是
  • 2月3日起,泰山景区暂停开放!

  • 最泰安讯 2月3日,泰山景区管委会发布《关于泰山景区暂停开放的通告》,根据通告,经巡查,泰山盘道、旅游公路、山顶观景平台等出现较大面积的积雪积冰现象,目前降雪仍在持续,安全隐
  • 新疆日报版面速览(2024年2月3日)

  •   《新疆日报》创刊于1949年12月6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是全国唯一一张用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四种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打开《新疆日报》,走进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