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类器官标准化元年已来 行业迈入提速发展新阶段

日期: 来源:精准医学学会收集编辑:精准医学学会

类器官是一种革命性的体外疾病模型,近年来虽然在干细胞与发育、再生医学、肿瘤研究、药物开发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迅猛,但由于研究伦理、法律法规,制备技术、质控、保存和应用标准的缺乏,间接制约了类器官技术转化及产业化进程。

在4月22日-23日举办的2023粤港澳类器官标准化大会上,来自粤港澳和全国各地的基础医学、生物工程、临床医学、伦理和法律等领域的50余名精耕类器官技术的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就类器官、器官芯片技术标准化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类器官研究伦理、建模质控、样本库建立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在新药研发和精准医学领域的应用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交流讨论。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李刚提出,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取样、培养、验证、检测、报告等产业链已初具雏形,2022年-2023年,我国已发布了部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规范、共识、标准,如团体标准《人肠癌类器官》、国家推荐性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等,初步搭建起部分的标准体系,为今后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标准基础,因此他建议将2022年定义为“类器官标准化元年”,在此基础上,希望促进各方达成广泛共识,进一步不断拓展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标准化体系,携手规范和推进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健康发展,共绘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产业发展新图景。

活动现场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 李刚

李刚介绍,粤港澳类器官标准化大会以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标准化体系建设、肿瘤类器官精准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器官芯片和3D成像、类器官疾病模型新进展、类器官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类器官与精准医学六大专题,邀请到类器官技术方面的跨领域专家带来前沿分享,聚焦全球类器官科研进展,赋能类器官产业布局。同期肿瘤类器官精准医学病例大赛在会上举行,并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通过展示类器官精准医学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真实案例、分享类器官临床转化应用的有效探索,促进类器官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悉,粤港澳类器官标准化大会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分会、广东省类器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生物工程中心、仪器学习网承办,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华医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医学网协办。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省良,澳门大学生命与健康学院院长邓初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漆松涛,安捷伦科技全球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细胞分析业务总经理罗绍光,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经理刘文苑等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 党委副书记 王省良

广东省类器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 邓初夏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漆松涛

安捷伦助理副总裁细胞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 罗绍光

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全球业务拓展经理 刘文苑

专题一: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标准化体系建设

复旦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林鑫华带来《粤港澳大湾区类器官精准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主题报告

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教授周婕带来《人类呼吸道类器官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主题报告

东南大学生物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顾忠泽带来《人体器官芯片》主题报告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教授/院长杨勇带来《类器官加速药物开发》主题报告

新乡医学院健康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罗会宇带来《人源类器官相关伦理困境及应对策略》主题报告

德恒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左玉杰带来《人遗监管新规下类器官库建立模式、路径与合规策略分析》主题报告

专题二:肿瘤类器官精准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内科转化研究PI研究员高静带来《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报告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杨衿记教授带来《肺癌类器官药敏检测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主题报告

第三届肿瘤类器官精准医学病例大赛

大赛主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树滨教授致辞

选手案例分享

颁奖仪式

专题三:器官芯片和3D成像

巴黎高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陈勇研究员带来《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工业化、自动控制及实时监测》主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黄文华带来《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主题报告

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全球业务市场拓展经理刘文苑带来《全自动类器官分析应用分享》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杰带来《3D打印技术在类器官模型构建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莱德伯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应用总监崔静带来《如何通过器官芯片在体外模拟人体微环境》主题报告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苏园园带来《3D智能成像分析系统助力类器官研究和应用》主题报告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市场经理赵黎明带来《活细胞成像技术助力类器官建模及高通量筛选》主题报告

艾力特生物科技应用研发经理陈凯带来《Castor高通量分析平台助力类器官高效、标准化研究与应用》主题报告

专题四:类器官疾病模型新进展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研究员、厦门模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凡伟带来《3D类器官培养原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主题报告

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何桂卫带来《人肠道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主题报告

广州医科大学生科院规划处副处长生科院副院长、教授戴建威带来《慢阻肺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主题报告

专题五:类器官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助理研究教授孙恒带来《药物敏感测试平台及其在精准肿瘤学中的运用》主题报告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王薇带来《呼吸道类器官用于抗新冠药物筛选》主题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校长特聘助理教授李中带来《“迷你关节”器官芯片在疾病建模和药物测试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丹纳赫生命科学高级技术市场科学家周景辉带来《创新工作流助力类器官技术》主题报告

创芯国际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泽新带来《类器官模型在肝脏药物毒性体外评价的应用》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任涛带来《以细胞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精准医疗》主题报告

专题六:神经系统类器官与精准医学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研究员、副主任医师钟秀风带来《视网膜类器官新进展》主题报告

暨南大学眼科研究所教授/所长陈建苏带来《基于眼类器官及微流控芯片平台对眼病的研究》主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忆教授带来《颅咽管瘤类器官培养及靶向治疗初步探索》主题报告

大会风采


相关阅读

  • 别慌,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

  • 作为打工人的咱们,每年都得经历一次体检。然而,辛辛苦苦请假早起空腹体检完后,收到的体检报告却完全看不懂。而且,似乎体检报告里总会有那么一些看起来很严重的疾病提示,让人焦躁
  • 四川江油:“四精准”全面稳就业

  •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一季度,四川省江油市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激发就业内生动力,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群众就业能力,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1.精准搭建供需平台,优化就
  • 跨学科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平台在粤成立

  • 2023年4月22日,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分会在广州正式成立。伴随着这一前沿融合创新平台的成立,将通过加强广东省内外跨领域、多学科力量的紧密合作,提升类器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类器官标准化元年已来 行业迈入提速发展新阶段

  • 类器官是一种革命性的体外疾病模型,近年来虽然在干细胞与发育、再生医学、肿瘤研究、药物开发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迅猛,但由于研究伦理、法律法规,制备技术、质控、保存
  • 宜春七大系列活动扮靓“五四”青年节

  • 4月25日,从宜春团市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共青团宜春市委将开展七大系列活动。宜春市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也将在五四前后召开。宜
  • 成都地铁五一小长假“出行锦囊”来了 get一下

  • 根据中国铁路发布的五一期间全国车票预售情况,成都上榜五一假期十大热门城市。为满足节假日期间客流需求,成都地铁全力做好运营组织工作。科学研判五一小长假地铁客流建议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