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过门笺:剪刻在门楣上的“中国味”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这其中,日照市“莒县过门笺”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18日,在莒县闫庄镇大北林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传承人史龙江在凿刻传统过门笺。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莒县过门笺”传承人们各自亮出绝活,经过绘制图案、刻模板、刻制或凿制过门笺等步骤,一张张平淡无奇的彩纸于一剪一刻中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月15日,在莒县莒国古城,“莒县过门笺”传承人于红(中)在介绍其凿刻的过门笺作品。

  春节粘“过门笺”是莒县流传已久的习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这种特殊的剪纸,形状像缩小的门帘,每到春节期间,当地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微风吹拂,“过门笺”随风飘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莒县过门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莒县过门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18日,在莒县闫庄镇大北林村,“莒县过门笺”传承人史龙江在查看其凿刻的过门笺作品。

  近年来,日照文化和旅游部门对该项目加强政策性扶持,通过对套色、套印、套版等多种传统工艺的挖掘,先后制作出多种新的款式进行推广,并组织传承人做好“传帮带”培养新人,促进制作工艺改进提升。还通过举办艺术节、剪纸比赛、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鼓励、激励、培养“过门笺”制作艺人,更好地传承、保护、发扬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所领略,所欣赏。

12月15日,在莒县闫庄镇大北林村,“莒县过门笺”传承人史龙江(右一)在介绍其过门笺作品。

(全媒体记者 朱元理 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