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打开典籍,穿越时空,为齐鲁文化作答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的《礼记》,节目将开场、结尾两部分选在了山东省济宁市尼山圣境,通过古今人物“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打破了时间的隔阂,实现了古今时空的千年跨越,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千年文脉的传承、丹青史卷的沉醉。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中华儿女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孔子所作的《礼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之作。

齐鲁文化历经千年,始终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孔子将儒家之“道”与齐学、鲁学相连贯通,使之成为齐文化、鲁文化融合一体的重要纽带。从“尊贤尚功”,到主张“克己复礼”,再到杏坛设教,又到“尊王攘夷”,无不彰显出华夏文明的内涵和广度。齐鲁文化仿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在千年历史长河历经打磨、洗礼,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完善发展。

历史不断更迭,文化屹立长存。作为世界看中国、世界看山东的窗口,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迄今已举办了七届,很多外国友人来到尼山圣境触摸千年文脉、品味中国文化。据中国教育部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已通过中外合作方式在159个国家设立了1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累计培养各类学员1300多万人。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让齐鲁文化与世界文化得以更深层次的交融互鉴。

近年来,山东不断深耕文化资源,以品牌活动为载体,立足儒家文化、打好“孔子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走出去”,在推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努力当好“排头兵”,贡献山东力量。

历史的标尺不断延伸。山东主动担起时代使命,扛牢“两创”担当,在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构筑道德文明新高地,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建强文化文艺新鲁军,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用足用好黄河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推出一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引领性的精品力作;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做大做强手造产业;大力提升智慧文旅水平,做强“好客山东”品牌……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是中华文明、齐鲁文化基因的延续,也是时代的发展与优秀文化在碰撞中的激浊扬清。

齐鲁大地人文荟萃、钟灵毓秀。千年历史留下了璀璨文化,赓续了千年文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根植民族土壤,从历史中寻找密码,深刻理解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大力弘扬齐鲁文化的时代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华文明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辉。(文/周洁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