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昌:发挥劳动育人功能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育英才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培育更多英才。

中牟县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立足实际,在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学校发展机遇,通过挖掘农村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弘扬劳动精神,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走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路子。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劳动教育指南

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利用农村劳动教育资源,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坚持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长点和发力点,积极摸索,建立起了相对完整、成熟的劳动教育体系,争创农村劳动教育示范校。

积极开创劳动教育新风尚

针对如何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问题?学校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带头学习研究劳动教育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走访学校周边农户,了解种植产业结构,同时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认知进行重塑。通过开展我是内务小能手、最美宿舍、我为家乡代言等系列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为学校发展劳动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打造高素质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开展劳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通过自荐、选拔等方式遴选了一批劳动教育教师,主要来自学校领导组、各个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让每个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功能。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2022年全国大中小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了解政策、扩大眼界、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断健全劳动教育教师考评制度,明确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要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更多教师致力于劳动教育。聘请各行各业德技双优、德艺双馨的专业人士兼职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进一步完善学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科学制定劳动教育课程规划

认真制定劳动教育规划,是事关教育成效的关键。在学期初,学校领导组就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制定了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形成专项工作方案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同时,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编入课表,每班每周不少于1课时,适时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等,不少于16学时。明确课程课程负责人,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把劳动课程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学校统筹安排课程,充分用好课后服务和节假日时间,开展耕读教育,组织校园美化、卫生清洁、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生产加工等多样化劳动。

合力汇聚劳动教育的社会资源

学校积极对接周边优质劳动实践资源,协调黄店镇政府、段村村委和郑州团结农牧专业合作社,探索“学校+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据《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与周边群众共签约土地114亩,淀粉制作、粉条加工、豆制品加工等场所500多平方。采用“校企共建”模式,与郑州王俭广告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印刷车间一个。另外,学校自建文字发展史和印刷术发展史展览馆一个,国防教育训练场60余亩。全面盘活各种显性和隐性、直接和间接的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劳动教育命运共同体的作用,构建各层面密切协同的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吸引社会组织力量和个体力量参与劳动教育,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多姿多彩、丰厚充实的优质社会资源。努力做到让师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劳动教育。

完善劳动教育督导评价机制

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提升学校整体质量。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指标,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实践活动,提高了教育效果。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利用“五一劳动周”“六一丰收节”学校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以劳动教育为重要的突破口,不断改善师生的精神面貌,优化学校的发展环境,进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彰显劳动教育新样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又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红薯粉条是黄店镇土特产之一,全镇每年红薯粉条产量达6.07万吨,每年初冬,道路两旁晾晒的粉条,成为黄店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农户分散式生产,导致每家每户的数量不多,粉条整体颜色、口感难以保证。晾晒以后大多居家等客户,没有销售渠道是制约黄店镇红薯粉条产业发展的瓶颈。

黄店镇初级中学创立的“学校+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通了农户和市场的销售渠道。学校利用自身教育、宣传优势,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打造“老家味道”品牌形象。合作社则利用社员组织,把社员的粉条集中收集起来,进行切割、分装,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工后的粉条,包装精美、干净卫生,销售价格比农户常规销售提高30%-40%,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要精准定位、科学发展,利用农村优势,挖掘劳动教育内涵,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为“三农”发展培养人才。

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  李继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