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强省」宁德寿宁:“三网化讼”推进诉源治理见实效

近年来,宁德市寿宁县人民法院立足于县域实际,找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当地“冯梦龙无讼文化”的结合点,实质化开展诉源减量工程,有效阻止矛盾纠纷向诉讼转变。构建多元“调解网”拓展源头解纷新路径寿宁县人民法院创造性转化、发展冯梦龙“省其谳牍,可使无讼”司法理念,以构建纠纷多元化解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为抓手,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2020年,叶某某与洪某某夫妻俩以经营超市为由向某信用社贷款。后因小超市收入锐减,导致贷款逾期,该信用社将夫妻俩起诉至法院。案件接收后,考虑到超市是当事人主要经济来源,法官将案件提交至由法院、信用合作联社、刺桐红村镇银行联合成立的普惠金融司法协同调处中心进行调解。退休法官调解员综合考量当事人的家庭收入,以银行减免违约金、复利以及分期还款的形式,最终促成该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案件承办人、特邀调解员在寿宁县人民法院诉非联动中心调解案件“法银合作”专职化解涉金融领域矛盾纠纷,是寿宁县人民法院在构建多元“调解网”中的一次有益尝试。依托乡镇综治网格管理平台,寿宁县人民法院还在法院内设立1个“主导型”诉非联动中心,在乡镇设立14个“嵌入型”诉非联动分中心、在工业园区设立4个“项目型”网上多元调处中心、在33个村居设立“社区村居型”诉非联动联络点,通过“四型”诉非联动中心,全面搭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调解网,有效拓展了源头解纷“阵地圈”。建立集成“联动网”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王某芝老人生育有8个子女,但临到晚年,子女中仅有一人愿意承担赡养义务。多年来,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其余子女不是争吵就是推诿,老人一气之下到法院提起诉讼。今年8月,在承办法官的调解下,一家子的心结得以解开。“类似这样的家庭纠纷,争个输赢,并不能真正解决双方的矛盾,老人的赡养才是关键。”思及此,承办法官及时启动“法+”联动调解机制,由检察院、法律援助中心协助老人维权,法院居中调解。他们从情、理、法出发,耐心梳理矛盾焦点,拔出了扎在一家人心中数十年的刺,促使老人与子女达成赡养调解协议,弥合亲情裂缝。↑寿宁县人民法院与福鼎市、柘荣县以及浙江省泰顺县等三地法院互设启用闽浙边“共享法庭”这是“法+”联动工作机制下,寿宁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缩影。鉴于山区纠纷的新特性和客观上存在的经济条件、法律知识、路途和诉讼时间等限制因素,寿宁县人民法院深化“法+”合作,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与县住建、人社、自然资源等22个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与福鼎市、柘荣县以及浙江省泰顺县等三地法院互设启用闽浙边“共享法庭”,建立省际法庭联盟协作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合力的“联动网”。打造专业“化讼网”培育高质发展新动能“婚姻家庭纠纷复杂多发,是调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调解这类纠纷需要把握好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尺度、分寸,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久前,在寿宁县人民法院举办的特邀调解员培训会上,寿宁县人民法院立案庭相关负责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调解实践案例,与特邀调解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讨论。“诉前调解具有简便、经济和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的优点。但是要从一团乱麻中捋出线头化解矛盾,非常考验调解队伍的能力。”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寿宁县人民法院以队伍建设作为着力点,致力打造一支专业的调解队伍。↑寿宁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骨干人民调解员业务专题培训会为全面推进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讼网”,寿宁县人民法院坚持强基导向,以专业化、高效化为落脚点,打出调解队伍专群结合、联动调解的“组合拳”,先后制定出台了《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以及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工作制度等机制。同时,针对现有的特邀调解员队伍,积极开展“问题大排查、工作效率大提升”整顿行动,清退参与度不足的特邀调解员65人。做好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关键在人。在吸纳专职调解员、律师、人民陪审员等进入调解队伍,建立“一对一”指导和培训交流机制之余,寿宁县人民法院还组建“5名法官+5名法官助理+7名书记员+特邀调解”简案速裁团队,集中力量化解75%以上民商事案件。来源:宁德市寿宁县人民法院 福建法治报责编:黄慧儿审核:方琮 高奇■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政法力量■第二次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会召开■平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守护岚岛生态环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