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城区:集聚“红色动能” 嬗变一座城

若把城市比做人,对于一座城市的崛起和突破,如果说发展产业、民生、治理、环境,是在建构它的筋骨,那么做好党建无疑是为其注入“魂魄”,让一座城市有了“根”。

在党的二十大上,也在党建这一篇章提出了重要的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作为山东省会城市济南面积最大的城区,历城区在“党建”领域无疑是深谙其道的。回首过去的2021年,在加快推进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壮阔征途中,历城将“党建”这面大旗高高举起,飘扬旗帜,集聚“红色动能”,为全区全年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红色力量。

把时针拉回到2022年5月20日,历城区在全区召开“红色动能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由此便吹响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号角。

这不是一场无准备的仗,历城在此前早已做好了精心谋划,从顶层设计谋划打造“红色动能集聚区”,推出《关于加快打造“红色动能集聚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了“152”大党建格局,全面实施农村“三强三提”、城市“强聚赋能”、行业“行兴业强”、产业链“历链升级”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新’向荣”5项工程,细化分解92项重点任务,把党的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破提升为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全区上上下下都凝聚一心,朝着同一方向各显身手。

下好“一盘棋”  擎起产业发展“新高地”

要想将党建工作与全区高质量发展充分融合,产业党建必然是其最为关键而直接的一环。历城区从大小处落子,构建一盘棋,实现红色全面覆盖。

大处着手,势在必行。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历城建立创新建立物流、金融等10条产业链组织体系,召开产业链党建工作会议10次,创新开展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等链上活动12次,解决1500家企业融资难问题。聚焦不同行业,历城区建立外卖、快递、电商等10个行业党委,牵头开展“行业+属地”“党务+业务”指导,做实“一行业一规范、一行业一品牌”。聚焦“两新”组织,历城在全区成立463个“两新”党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3.0%和81.9%,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

小处落子,更显一个城市的温度。聚焦快递、物流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历城区出台“十项措施”,开展“双亮双查双结对”,动态摸排152家新业态主体;建立“日联系、月例会”制度,推动化解儿女托管、心理疏导、学历提升等问题90余个;开展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等专项活动33次;分4类打造“新新驿站”422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享受饮水、休息、充电、食品加热、应急医疗等8类基础性服务……一件件实事办结,一项项难题化解,让1958名新就业群体在历城“筑巢安家”。

今年,历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了又一次新的跨越!大小处落子,历城区用“红色动能”擎起产业发展“新高地”。

织密网格  打造社区治理“新样板”

“只要有一个人干起来,其他人就会跟着干,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做好带头表率作用。”

在历城区洪家楼街道鑫达社区,今年70多岁的马舜遥是一名老党员,也是9号楼的一名“党员楼长”。平日里,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马舜遥把精力都放在了社区,定期巡楼,带头清理楼道垃圾,及时反映电线老化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整改”,处处以身作则,并带动了楼道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历城区主城区,大部分居民社区为老旧开放式小区,社区治理死角较多,为此,历城区在全区选聘楼长、单元长7227人,负责宣传党的理论知识、调解邻里纠纷矛盾、监督楼道环境卫生等,如此一来,便可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网格,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在历城的社区治理网络中,像马舜遥这样的党员楼长的存在就像是一面旗帜,引领带动更多居民有效参与社区事务,把社区“事务”当作“家务”,构建起“邻里有爱、和谐有序”的居民自治新格局,不断推动基层社会精细化治理再上新台阶。

当然,这还不够,以一栋楼为最小单位建立党员楼长制度,再把范围扩大,每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大的网格,可以成立强有力的网格党组织,再往外延伸,社区和外部企事业单位之间,还可以进行联动建立联盟关系。从网格、区、街道、到社区、由小至大,层层递进,织密“红色网格”,这就是历城在社区精细化治理层面的“大智慧”。

据了解,如今,历城已经在97个社区建立“红色发展联盟”,与12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2.1万人次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报到服务;出台全市首个“红色物业”标准;新招聘社区工作者287名、专职党建网格员485人;落实“五步议事法”,打造131支社区民主协商队伍,解决居民身边难题;落地全省第一个城市社区综合体在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

如今,在历城的各大社区,“红色力量”无处不在,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抱团发展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从历城区的高空俯视而下,1301.21平方公里的疆土之上,除去产业和社区密集的城区之外,仍有将近1/3的疆域是一大片田野,山地,和散落其中的村居村落。

乡村地域,向来不是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但其也承担着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责任。不变的初心,历城用一抹同样的红色动能为乡村蝶变注入最有力的力量。

划整为片,党建为媒,抱团发展。

在历城北部,黄河沿边上的荷花路街道,过去曾有一大片逐渐被农民荒废的“基本农田”,是当地政府的一块心头病。今年六月,荷花路街道党委出手,通过国企合作、引入资本,投资 2730万元启动黄河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项目一期流转土地1000亩,实现区域由小农耕作转向农业产业化连片发展道路。

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良好的成果,荷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候莉高兴地说,“这片田地过去小麦和玉米轮作,农民种植技术参差不一,亩产收入2500元左右,如今实施小麦与水稻轮作,项目化管理,水稻亩产收益6000-8000元,是过去的两到三倍。”

以党为媒,黄河岸边的“水美乡村”正逐渐成型。

在历城南部,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沿着历城区东南部港九路一路向南,青山绿水间串联起沿线九个村落,此刻这里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九村合力建设港九路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带,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泉、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先行区。

为推进港九路九个村的快速发展,历城区以党建为动力引擎,组建“源秀港九”党建联合体,覆盖港九片区9个村,充分发挥“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芦南村党支部资源优势,作为头雁领飞,带动港九全域9个村庄共同发展。

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兼任联合党委书记,他提到:“党建联合体的成立使我们九个村突破村庄界限,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通过集聚各方力量的优势,共同为港九片区发展助力,共同实现全域发展。”

党建赋能,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如今,联合体内各村正陆续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涉及4个村70户的拆迁分房工作顺利完成,集体累计增收32万元,新设119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吸引游客4000余人,港九片区乡村振兴实现新的飞跃发展。

历经一年细细耕耘,如今历城区在乡村振兴领域提交了一份亮眼的答卷:选派118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224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建立535人后备人才库,建强“1+N”乡村振兴团队,连续培养出李洪文、贾虎平等一批先进典型。引领乡村“组团”发展,打造荷花路“水美乡村”、港沟“源秀港九”、彩石“五朵金花”、唐王“种业之都”四大乡村振兴片区,构建8个乡村振兴实训基地、18个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基本清零。

集聚“红色动能”,嬗变一座城。

365天的日日积淀,终成质变。如今,历城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常住人口达到百万级,山东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正呼之欲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