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 海淀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十三方』

海淀区卫健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海淀区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干预方案(试行第四版)》,针对新冠感染轻症发病全过程,推出13个“海淀中医协定方”。目前,在海淀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就诊开方。

在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岁的刘先生因发热咳嗽,通过面诊,拿到了医生开的中药代煎剂。刘先生说:“药是对症开的,不同的症状方子还不一样,工作人员进去找到对应我方子的药,一会儿就拿出来了。”

刘先生提到的“对症开的药”指的就是《海淀区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干预方案(试行第四版)》中的中医协定方。

“海淀区在社会面放开以后,第一时间拉响疫情警报,区卫健委的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就组织了新冠防治中医专家组拟定了最早的《海淀区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干预方案》,并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反复进行修改完善,到现在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了。而且每一次方案出来都给我们社区中医师进行全员培训。这版方案很全面,指导性很强,面对新冠患者我们有了很清晰的思路。”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敖铁锋说。

在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记者看到调剂员苏丹正在称重中药。“我现在称的药是新冠防治方的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解毒止痢的功效。”将所需的预防方中药材称量准备好后,苏丹把所有药材装进了定制的纱布袋中,交给同事熬制。在智能煎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把中药泡在锅里面,浸泡30分钟后,就开始熬制,温度已设定到114度,熬好了就可以打包。”

经过1个小时的熬制,汤药通过输送管道被送到打包机中,随后通过灌装机自动进行灌装、封口,传输到收纳篮里。至此,一袋袋助力战“疫”的中药汤剂完成制作。

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董雪妹介绍:“我们结合多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研制出了一款颗粒的药剂。我们会提前根据系统提示进行调剂,调剂完成后进行打包,有需要的患者夜间可以随时过来开。”

据悉,各个协定方都要求医院以代煎或者中药配方颗粒的形式提前备药,省去患者煎药和等候的时间,方便患者及时服用。

记者:李翊铭

编辑:余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