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澜先生理政思想

浅析张澜先生理政思想 

民盟大邑县支部 胡易超

张澜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值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重新阅读《张澜文集》,从文章中感悟张澜先生的理政思想。

四海一家,全国是一个整体。在1911年《在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上的演说》中,张澜先生面对赵尔丰对保路运动的指责,提出:“试问所谓川路的界限若何?川人所修的路本自宜昌起手,即谕旨收录为国有亦只言鄂境。”保路运动虽然是四川兴起的,但“保路为国”,为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先生为国为民的大义可见一斑。从今日的眼光来看,目前的成都和重庆正共建“成渝经济圈”,辐射整个西南乃至西部地区,这是中央的重要决策。所以,成都不仅作为省会,还要考虑整个西部地区,执行中央的重大部署,加深“全国一盘棋”的理念。

精简机构,提升工作效率。在1912年《呈四川省军政府文》中,张澜先生对四川政府建议道:“原有专司,若虚设一官,而无所事事,尸位素餐”。列举了五个职务都无必要,建议合并或者撤除,这样做,既能节省开支,又能使工作效率提升。当今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回顾中国不断地进行机构整合,整个所有的目的都是为整合公共资源,工商局、质监局和药监局合并成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执法,统一监管,使效率更高,工作更方便;分家多年的国税、地税再次合并,统一管理税源,避免纳税人跑两次,方便了群众;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合并案例,这也预示着公务系统工作效率以及群众办事方便度的进一步提高。

工作留痕,维护程序正义。在1919年《致熊克武肖德明》中,张澜先生在面对时任四川省长熊克武、财政厅长肖德明对自身贪污的污蔑时,发文反驳道:“虽变起仓促,未及正式造报,而一切薄册印据,无不惧在”。即事关国家财政,人民膏血,张澜先生能说出每一笔钱花在了哪里,并且都留存了收据。这告诫我们不能贪污腐败,同时也要做好工作留痕。有的同志总是对工作的必要留痕有一种反抗情绪,殊不知在有“终身责任制”的今天,如果在需要时能拿出工作记录,就是对自身、对单位的一种保护。特别是对于公检法等执法部门的同志来说,工作留痕是程序正义的最好证明。

经过这一次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张澜先生理政思想的先进性,很多观念放到今日也仍不过时,或许这就是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停地从前辈的文章中汲取理政思想,丰富自身学识,体会张澜先生的伟大人格,这些力量将永远鼓舞与激励着民盟后来人。我们深情缅怀张澜先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