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卢克平:以高水平创新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日期: 来源:河南高教收集编辑:河南高教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为充分报道河南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和“河南高教”融媒体矩阵联合开设《高校书记校长笔谈》栏目,集中展示河南部分本科高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的具体成果,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以高水平创新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 卢克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我国高校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引领者、主导者和推动者,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建立高质量创新体系,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抢抓“双一流”“双航母”战略机遇,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近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河南大学抢抓“双一流”“双航母”战略机遇,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设之路,全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事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2017年9月、2022年2月,学校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就。2021年9月,郑州龙子湖校区建成启用,形成“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深圳研究院、三亚研究院、郑州研究院、濮阳研究院、黄河文化研究院等高端科研平台,学校发展的战略根基更加坚实。

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生物学、化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前1%,中国语言文学等14个学科获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化学等4个学科入选省级倍增学科。学校最新自然指数位列全球高校第200位、国内第57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95位,中国大学学科水平排名第57位,33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9个学科进入排名前20%。建设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交叉学科高等研究院,建设“黄河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学科。

科研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国家“三大奖”全覆盖。获批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平台,新增37个省级科研平台、9个创新创业载体、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明德计划”“卓越计划”“菁英计划”,出台“河南大学本科教育20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全过程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7个专业,82个本科专业入选“双万计划”,5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深化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知识产权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牵头成立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河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济源市共建纳米材料产业园和中试基地,与三门峡市共建仰韶文化研究院,与开封市共建河南大学科创中心。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

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修订《河南大学章程》,编制《河南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河南大学深化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明确5大改革任务和25条改革举措。在郑州校区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室和学术发展部,优化校区党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体制。探索书院制改革,设立至善书院。完善学部制改革,成立教育学部,优化医学院管理体制机制。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二十大为高等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用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为学校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承担着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三是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四是要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引领,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高校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一是要坚持党管人才,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二是坚持引育并举,实施“123人才强校工程”,构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全覆盖的人才引育体系。三是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实施聘任“双轨制”,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四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打造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坚持“以本为本”,培育一流创新人才。一流大学的根本在于培育出一流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校要认真履行人才培养核心职能,深化育人体系改革。一是围绕“三个调整优化”,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谋划布局低碳能源、量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新兴专业。二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促进跨学科、跨院校以及国际联合培养,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三是要全面落实学分制,全面实行导师制,不断创新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

坚持“四个面向”,产出一流创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高校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一是主动融入国家和河南重大战略,全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高标准建设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研究院、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深度参与黄河、神农种业、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二是聚焦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组建大团队,打造大平台,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科研成果,增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强科教融合、校地联合、校企合作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一流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高校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一是要扎实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学生中心、教师中心和课程中心,构建大部制、学部制、聘任制等新型管理模式。二是要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绩效考核和结果运用,建立信息化、网格化、扁平化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作用,凝聚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在中原大地起高峰,为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河南大学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作者系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原文刊载于《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2022年第12期。

(编辑:梅瑞祥;审核:时高玺)

文章推荐

相关阅读

  • 郑州: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策源地

  • “四个高地”“郑”崛起2023年是郑州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郑州提出要努力打造“四个高地”,站稳国家队、实现国际化。今年市两会期
  • 中国海关与菲律宾海关签署AEO互认安排

  • 2023年1月4日,中国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与菲律宾海关局局长鲁伊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菲律宾共和国海关局关于“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的安排》
  • 我国今年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 记者今天(1月5日)从在京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国家文物局将在2023年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用3一4年时间,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
  • 《癸卯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

  • 1月5日,《癸卯年》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癸卯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八套,邮票一套两枚,第一枚名为“癸卯寄福”,用象征童

聚合标签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新冠冲击下的妇产科:第一批男性患者出院了

  •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1月5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妇产科,经过一周多的治疗,88岁高龄的王爷爷顺利康复出院,他感慨地说:“一辈子没住过妇科病房,这次的经历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