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踏雪寻梅,静候春来

日期: 来源:物道收集编辑:物道
物道君语:
如果说,牡丹是唐人的情有独钟;那么梅花,便是宋人的一往情深。
冬日赏梅花,实是雅事一桩。看梅枝朵朵花分五瓣,似预示“五福”意味。
21世纪是个各花入各眼的时代,彰显个性的人们和各有寓意的花语,似乎再没有一种花,可以脱颖而出成为主流。可是在千百年前的宋代,梅花却是宋人们集体的情结,是宋人的一往情深。
他们不仅爱其花色,更要爱其精神;不仅好赏花玩蕊,更要为那一缕梅魂,赋予美,融入生活。

众所周知,唐诗是诗歌的巅峰。但说到“梅花诗”,宋人写的却极出彩,令后人首屈一指。
宋代诗人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是梅花诗中的经典之作。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灵动高洁的风致,跃然纸上。
诗里是一个寒冬山园里的清寂月夜。花木凋零,此时一株凌寒向晚的梅树是山园群芳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它美的让人屏息。
梅花美在何处?如诗人所言,一是疏影,二是暗香。纤秀曲折的花枝将明月裁成水面上的阑珊花影;而花蕊沁入心脾的暗香,更是让猎猎的寒风多了一抹朱砂色的诗意和旖旎。
冬天,最宜读宋人的梅花诗。不只是林和靖,还可以读朱熹的“蕊寒枝瘦凛清霜”、读陆游的“一树梅花一放翁”、读王安石的“唯有暗香来”……他们笔下的梅花,一枝枝清秀纤瘦。它们亦花亦雪,遥传暗香。
这来自宋代的晶莹芬芳,经过时光发酵,更有一种晶莹的馥郁,令人神往。
古代诗人里,爱梅者众多。尽管历朝历代的咏梅之作数不胜数,但宋代的梅花诗始终独领风骚。
为什么?我想应该是宋人本自爱梅,爱到心神俱醉,所以字里行间,能浮动着梅花的暗香……

宋代的画坛上,曾有一桩关于梅花的有趣“官司”。
宋代有一画家,名唤扬无咎。他擅画墨梅,手底名作《四梅图》里梅开四枝,将梅花含苞、初绽、盛开、将败的不同风姿表现的淋漓尽致。

却不想,当朝的宋徽宗看到扬无咎的这幅得意之作后,非但没有青眼向加,还讥讽其为“村梅”,嘲笑他乡土气过重。
听闻这则故事后,颇为诧异。宋徽宗是书画奇才,手底下亦有《梅花绣眼图》流传后世,何以对同为后世钦敬的扬无咎如此排斥?
▲ 北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页  24.5×24.8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啊,是艺术审美的不同。扬无咎出身草野,师承僧人,看的是江畔疏枝,赏的是庵间野梅,墨笔圈出梅瓣,浓淡映射枝节……白描的技法,画的是梅花的自然无拘的风骨。于是“村梅”,有超然之致,流清瘦疏香。
而宋徽宗的“官梅”,更多画的是宫梅。宫中的梅花精挑细选,时时剪裁修饰,固然显得精短,规矩,不似“村梅”般散漫。而那缀在枝头的饱满琼苞,更是姣美富丽。所以“官梅”设色鲜妍,有皇家气息。
或许,只有在宋代的梅花,才有如此有趣的“官村”之争。这场争执,即是“梅与美”的不同洞见,也透露出阶级凹槽下的异样视角。
交锋带来多元。对美的坚持,是宋人琳琅画作中,对梅花的挚爱和致敬。梅魂入画,生生不息。


可别忘了,宋朝是瓷器的国度。宋人也把对梅花的热爱,也同样放进了瓷器里。
那些来自宋代的斗笠碗、银盘、花口银碗、白釉粉盒……上面镌刻的依依梅影,似隐有暗香,伴随着他们的饮食起居。
在宋瓷中的诸多梅纹里,特别喜欢“月影梅”。它的釉面上往往是一轮弦月,照耀几株寒梅,交相辉映,令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在感佩宋人独具的匠心之余,闲来也不忍思忖,为什么要将月亮和梅花搭配在一起?我想,宋人除却追求清雅素净之美,更追求一种深沉意味,里头隐隐透着生活的期许。
梅有花开花落,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美的事物永远在变幻之中,所以人们才总是期盼花好月圆,却又不敢求过于圆满。
宋瓷里的“月影梅”便是如此。月亮,往往是一轮弦月半残,还隔着几朵云翳;梅花,往往是几折欹枝横斜,花开的幽秘又含蓄……
忽然想到了花信当时的小寒时令。其实,古人把三九隆冬的小寒,视作第一花信风,也把凌寒傲雪的梅花,视作东风第一枝。
何解?因为美好的开始,往往是没有预告的,它没有登场亮相的聚焦,往往低调,是悄然滋长的。如同这宋瓷中的“月影梅”,一弯残月,几枝疏梅,透着一分关于生活的,细水长流、低调敏锐的佳趣。
向来极重思理的宋人不会不明白生活的道理,美好的欢乐经不得浓墨重彩的挥霍,嗯,还是得省着点花。


宋人爱梅花,种梅,赏梅,画梅……一缕梅魂穿肠入肚,仍嫌不足。更要“以梅为名”,才能抒发对梅的极致热爱。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少见宋代的“梅花奇观”。在宋代,骈文作家李刘叫“梅亭”,诗人尹焕叫“梅津”,许棐号“梅屋”,周文璞号“梅谷”……此外还有梅崖、梅溪等字号,令人目不暇接,又大呼有趣。
这些“以梅为名”的文人,不一定都有赫赫史名,都震动文坛,而且大多冷僻无名,湮没在渺渺史云中,后人“以梅索迹”,亦难以钩沉其生平。但他们齐齐以梅为名,这份堪与梅花比洁的初心,也是令后人感动。
仔细思量,宋人爱冷瘦的梅花,似乎更爱的是花的内在。

梅花,最是不改初心,重风骨气节的花。因为“无意苦争春”,所以能做到“凌寒独自开”;即便生在无人迹的荒山野水,也是“冷落犹嫌俗客看”;哪怕“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留得清香如故……
这样孤傲、脱俗、坚毅的只求本心的花儿,怎会不受极重风骨的宋代文人青睐呢?
梅花“比德”,有凛凛风骨,傲于霜雪的坚忍与高洁。它不仅仅是闲花一朵,更是宋代士大夫们的人格理想。

宋人对梅花的热爱,不仅是时代的青睐,背后仍有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
他们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的一生,自始而终,象征着快乐、幸运、长寿、顺利乃至于和平。
其实,最是凌寒独自,最与严风雪霰为伍的梅花,带来的其实是春天的信息。百花头上,东风第一枝,它是最辞旧迎新的“早”花。
小寒时节,宜赏梅花。愿同宋人一般,一缕梅魂入芳时。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小寒花信是梅香。
1月10号,之华为你带来梅花小种,
点击下方视频卡片,预约直播,
一起踏雪寻梅,待春来!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章推荐

相关阅读

  • 古人的小寒: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仙姿更谁并列。有幽香映
  • 今日小寒丨光阴流转,年味渐浓!

  •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农历十二月十四  迎来小寒节气资料图:积雪挂在梅花枝上。泱波 摄  它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  也是一个重要的
  • 西充看梅忆先生

  • 西充看梅忆先生民盟简阳市基层委员会 费曙光腊木常年花满枝,今年花发尚迟迟。天寒远道无春寄,岁暮沉阴未雨离。几度黄昏劳伫立,彼姝娴静渺难窥。回头试
  • 放假算是让老祖宗们“玩”明白了

  • 2023年的第一个假期——元旦,不知道小伙伴们准备怎么过,是在家养精蓄锐,还是久违的出去玩了呢,其实这些看似约定俗成的假期背后也暗藏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 河南周口郸城:特色养殖 致富有“鹿”

  • 在人们眼中,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数人以为只有在密林深处才会见到,然而在河南周口郸城县双楼乡信寨行政村永泰梅花鹿养殖基地里,就圈养着一群活蹦乱
  • 花花“视”界|南京梅花山情人梅绽放枝头

  • 扬子晚报网12月26日讯(记者 徐昇)由于天气持续晴好,南京梅花山上的早梅已经按捺不住盼春的心情,开始传递春信了。你可以欣喜的发现情人梅已绽放枝头,散发着
  • 九峰山腊梅悄然绽放

  • 人间寒彻,众芳失华,唯有腊梅,峭立枝头!梅花一般在二月到三月开放,花期为一个月左右,开花时间和花期因为温度和日照而变化。可是!九峰山梅花园的腊梅已经按捺不

聚合标签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踏雪寻梅,静候春来

  • 物道君语:如果说,牡丹是唐人的情有独钟;那么梅花,便是宋人的一往情深。冬日赏梅花,实是雅事一桩。看梅枝朵朵花分五瓣,似预示“五福”意味。21世纪是个各花入
  • 寿光:提升实验教学信息管理水平

  • 2022年以来,寿光市教体局立足群众需求办实事,深化创新改革谋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程”管理高效。对寿光市中小学3521个教学班的排课、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