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同济医学院,116周岁生日快乐!

日期: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收集编辑:华中科技大学

让我们一起致敬116周岁的她!

2023年5月20日

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16周年建院纪念日!

虽历尽坎坷犹不悔

纵千难万险而愈坚

生于忧患岁月的“同济”,自诞生之日起,它便面对“满目疮痍、贫弱交加”的旧中国,肩负起“与祖国同行,以医学济世”的使命。回溯过往,同济医学院作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虽几经播迁,迭遭困厄犹勇往直前,历经艰难而初心不改。

1907

丁未之秋,宝隆立医

同济开帏,悬壶济世

1907年,中德双方在上海合作创建 “德文医学堂”,德国医生宝隆博士任首任院长。

1927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建院之初,学院定下“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品性高尚,体格健全,思想进化,感情优美,精诚团结,勤苦耐劳。有生产之能力,有创造之精神,有负责任为国家社会尽义务之愿望,有刚毅果决为民族谋复兴之企图”的医学人才。

1937

淞沪战兮家国破,狼烟起兮民飘零

别黄浦兮越浙赣,渡桂滇兮归李庄

面对日军的野蛮侵略,全校师生被迫一路内迁。中国之大,容不下一张书桌!一面是炮声隆隆的艰苦环境,一面是求知若渴的赤诚之心。不惧困苦的同济人,在战火纷飞中六易校址,最后落定四川宜宾李庄。

1950

新国立兮始迁汉

华科建兮济天下

1950年2月,响应新中国中央政府号召,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整体由上海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2000年5月26日,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百余年同济,几经坎坷

一路走来,同济人从未放弃!

如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卫健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全国首批七年制、八年制医学教育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国家中德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国首批同时拥有国家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三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两所院校之一;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严谨求实兮名辈出

甘为人梯兮英才育

华中科技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医学院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思政教育、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切实加强一流医学专业和医学课程建设;着力加强医学教育研究、教师能力培养与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与教学示范基地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医双馨、国际视野、同济风格”的一流医学人才。“学在华科大”的旗帜高高飘扬,“学医在同济”品牌更加闪亮!

同济医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现有两院院士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200人次。广大教师秉承同济人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优良传统,甘为人梯,不待扬鞭自奋蹄,全方位引领学生学习。

今年5月,共有27人入选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总人数居全国第一!该教材被誉为中国医学教育“干细胞”教材,已故院长裘法祖院士是教材的主要奠基人。同济医学院还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金课)等52门国家级名课程。

建院116年至今,同济医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他们中有院士大家,有医疗骨干,在医药卫生事业的各个领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同济医学院在2020年软科“造就杰出医学校友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2020年本科毕业生两院院士数量全国第四;在2021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三甲医院院长校友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

同济医学院走出了19名享誉海内外的院士大家:中国两院院士梁伯强、贝时璋、沈其震、裘法祖、吴孟超、吴旻、陆道培、侯云德、张涤生、周宏灏、胡盛寿、杨宝峰、陈孝平、马丁、邬堂春、张旭和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武忠弼、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胡丙长、明国莉。

同济医学院输出了一大批具有崇高道德的优秀人才:“全国艾滋病防治专家”“感动中国人物”——桂希恩;“全国道德模范”“小处方医生”——王争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求恩式的好医生”——韦加宁;“全国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戴宗晴;“中国最美医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中国最美医生”——朱兰;“人民好医生”——蔡常春;“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奖”——姚尚龙;“2016年中国法治人物”——刘良;“2020年人民英雄”——张定宇;“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胡豫;“2021年时代楷模”——李桓英……

这里,从来不乏融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大师。他们是同济实力的展示,更是同济胸襟的佐证。

开拓进取兮立潮头

鸿鹄之志兮振凌霄

实力,绝不是来自外表的浮华,而是内在历练的升华。同济医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技创新,依托深厚的教学底蕴和强大的师资力量,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连续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350项。近3年,医科学者累计在SCIE、SSCI发表学术论文11659篇,其中,在CNS总刊+JAMA +LANCET上22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批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和“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同济医学院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奋斗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和巩固医科的国际影响力、国际领先地位,办学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强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全部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12个医学与生命科学类学科全部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排名全国第一。

同心同德兮天下同

济人济世兮天下济

116年来,同济人一直以“医学服务大众”为己任,在医疗服务、防洪抗震、抗击疫情、国防建设、环境治理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治病救人,同济有方。同济医学院现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同济医院是集教学、临床、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是华中地区终极诊治中心,两家医院近年来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 均排名前十。其他附属医院专科特色更加鲜明。长期以来,各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爱心奉献社会,以仁术服务人民,“护心跑男”等暖医、匠医、仁医事件不断涌现。

哪里有灾难,哪里需要医生,哪里就有同济人的身影。当人民生命健康遇到危难时刻,同济人总是挺身而出、逆行而去,不惧生死,不计报酬,谱写出一曲曲救死扶伤的壮美华章。

百年同济,风雨同舟;

险恶备尝,其火不灭。

医者愿兮救伤患,仁者志兮济苍生;

历风雨飘摇,传薪火代代。

经动荡乱世,志始终赤诚。

逢昌平盛世,成大医精诚。

书百年传奇,谱未来华章。

116年峥嵘岁月,116年春华秋实

同济因医学而生,医学因同济而盛

回顾历史,同济医学院在旧社会艰难的历史条件下一路走来,薪火不灭,离不开历代同济人的智慧和奉献。

移目当下,同济医学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秉承初衷、追求卓越,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负重前行!

让我们一起致敬116周岁的同济医学院,让我们一起向在这块热土上耕耘过的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高翔、李芊芊

相关阅读

  • 致敬缅怀两院院士张维

  • ◎遍拣千材究万力。一生土木深情寄。载荷圆环旋任意。托奇迹:壳薄偏举如山力。办校图新高速率。群苗化栋接天立。科教双担同展翼。欣传续:家国挚爱燃心炬。(《渔家傲》—张飙)
  • 杨柳清风怡墨客 亮银明月乐竹贤

  • 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杨亮书画作品鉴赏作品鉴赏:作者简介:杨亮,男,大学本科毕业,党员,中学高级教师退休,曾任中学语文、书法教师,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理事,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会员,中
  • 西安医学院举办高层次人才引进签约仪式

  •   阳光讯(刘丹 记者 郑亚雷)5月21日上午,西安医学院举办高层次人才引进签约仪式暨陕西省百会百校助千企行动路演活动。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
  • 雷州市首个院士工作站揭牌

  • 5月18日,雷州市首个院士工作站在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揭牌。该院士工作站由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产养殖专家林浩然合作共建,致力于科研成果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同济医学院,116周岁生日快乐!

  • 让我们一起致敬116周岁的她!2023年5月20日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16周年建院纪念日!虽历尽坎坷犹不悔纵千难万险而愈坚生于忧患岁月的“同济”,自诞生之日起,它便面对“满目
  • 《天下茶道》公演 益阳茶旅再添“新兵”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2日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任勇 谭云鹤)益阳茶旅发展再添“新兵”。5月21日,我国首部讲述黑茶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舞台剧《天下茶道》在安化天下黑茶大
  • 事关出行!新疆这两条在建高速公路有新进展

  • 5月21日,俯瞰S519梧桐大泉—沙泉子高速公路连接G30连霍高速公路入口(无人机拍摄)。普拉提·尼亚孜摄  近日,新疆重点交通建设项目S519梧桐大泉—沙泉子高速公路各类基础设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