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入秋后女子变得焦躁不安还失眠 医生提醒:警惕“悲秋综合征”

日期: 来源:福州新闻网收集编辑:福州新闻网

秋天到了,随着气候变化,肠胃炎、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多发,精神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日前,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大科主治医师邹晔峰提醒,秋天要警惕“悲秋综合征”,并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和往年一样,入秋后,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接诊的人多了起来。

福州的阿霞(化名)就是其中一个。35岁的她有体贴的丈夫,乖巧的儿子,有车有房。可最近一个月,她一反常态,晚上不想睡,白天睡不着,整天提心吊胆,烦躁,血压还往上飙,在家里常常发脾气,动不动就责怪家人,看什么都不顺眼。

近日,她求助精神科医生。经诊断,她已出现了轻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也就是患上了“悲秋综合征”。

“秋天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期。”邹晔峰表示。调查显示,高达38%左右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发作,秋季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的体验,这就有了“悲秋综合征”的说法。

邹晔峰介绍,“悲秋综合征”是指在秋天因景色萧瑟而使人产生的凄凉、苦闷之感,甚至焦虑、抑郁情绪,这可能是季节性情绪失调在作祟。究其诱因,包括:夏秋交替,景象逐渐萧条,容易让人产生凄凉之感;时间进入下半年,许多人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人的思维变得敏感,患者会出现失眠、焦虑的症状;秋季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使人焦躁不安,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不稳定的情绪很容易引起焦虑症复发。

那么,如何预防“悲秋综合征”呢?对此,邹晔峰提出几点建议。

一、积极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天气晴好时多出去走走;

三、面对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时,要允许自己停下来,若遭受了一些挫折,宁可乐观幻想,不要消极猜度;

四、要学会“借力”,找知心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必要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林容)


相关阅读

  • 把你的情绪关进“黑屋子”

  • 保持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基本功。作者:洞见yebo看过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故事。有一次在工作室,费曼准备提取一组重要的数据。没想到,由于助手的粗心,弄丢了最重要的资料
  • 情绪劳动:这种隐形工作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 编者按:“情绪劳动”是一种实实在在耗费精力的工作,却经常被忽视,因为它通常是一种边缘化的隐形工作,很难被看到或量化。但是,整个社会对情绪价值的无视,将对所有人带来负面效应。
  • 解决“悲秋综合征”用皮筋弹一弹?

  • 绑一个橡皮筋在手腕上,每当自己陷入胡思乱想时,就用力拉动橡皮筋,弹一下手腕,让自己感受到疼痛。这就是“情绪控制皮筋”。近日,“悲秋综合征”一词引起广泛关注,秋冬交替、万物凋
  • 真有“悲秋综合征”?有!

  • 不少人喜欢秋高气爽的日子,而有人却在这秋季犯了情绪病。近日,南京上班的白领小张自从入秋后感觉每件事都不太顺心,“心情总是起起伏伏波动很大。”这种过山车式的情绪波动并不
  • 做情绪的主人,是成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 能控制情绪,才能掌控人生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便会肆意宣泄情绪。可越是这样,事情越难处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发脾气谁都会,但收得住情绪才是一个人的真本事。真正优秀
  • 悲秋是一种季节病,刘禹锡治好了它

  • 已经是深秋,早晚温差让人穿起厚衣,与此同时,精神科就诊人数也明显增多,有媒体惊呼:“‘悲秋’是真的”。“悲秋”当然是真的。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淮南子》一书就曾做对此做出
  • 自古逢秋悲寂寥?医生:警惕“悲秋综合征”

  • 秋天一到,你会感觉心情不好吗?近日,不少网友称“容易烦躁”“情绪很不稳定”讨论引发关注↓↓↓据北京日报报道,立秋以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就诊人数明显增多,较之前增加了2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带一路”上“福州造”亮眼

  • 海产品、茉莉花茶、海上风电装备、菌草技术…… “一带一路”上“福州造”亮眼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今天,见证过郑和下西洋壮举的圣寿宝塔
  • 爱在敬老月 情暖老人心

  • 陪老人聊天,关心老人。街道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蔬菜。陪老年人逛公园。根据关于2023年10月1日至31日开展全国敬老月活动的相关消息,今年活动主题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
  • 菏泽:全市首个诉裁对接仲裁调解室成立

  • 10月19日,市仲裁委员会驻牡丹区人民法院诉裁对接仲裁调解室揭牌仪式举行。调解室的成立,标志着菏泽市诉裁衔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再上新台阶,对于从源
  • 18.77米!黄骅港刷新接靠船舶吃水纪录

  • “曹冲称象”的故事你还记得吗?其实,曹冲正是利用了船吃水的原理,才巧妙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一艘吃水18.77米的货船顺利驶进了黄骅港,刷新了开港以来接靠船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