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 多元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看龙湖镇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

日期: 来源:潮州发布收集编辑:潮州发布

  韩江中下游之滨,逾越千年的龙湖镇美若画镜,正焕发勃勃生机,绽放新颜。

  近年来,龙湖镇强化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深挖古寨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内涵,以文兴业、以文赋能、以文聚力,多元文化的火种已成燎原之势照亮龙湖大地,蹄疾步稳走出一条文化名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线观察

  以古寨文化兴业,焕发乡村发展新魅力

  庭院深深,祠第无数,龙湖古寨绵延千年,始建于南宋,盛于明清。一侧韩江滔滔,一侧湖池环绕,它曾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今仍保存着100多座古民居。

  步入龙湖古寨,古风古韵扑面而来,古老的青石板瓦顶绵亘深邃,一砖一瓦皆是岁月印记,印证着龙湖的历史瞬间。风度依然的古宅,华丽而优雅,低调而辉煌,似乎还在向人们叙说着一个个家族的历历往事。古寨自北向南呈带状分布,街巷井然有序,贯穿南北的直街形似龙脊,两侧三街六巷横延,错落分布着饱经风霜却保存完整的大小宗族祠堂,府第古宅。

  品茗聊天、尝地道农家菜、入住特色民宿、赏文创产品,这一系列体验项目能在龙湖古寨里一家店实现吗?创业青年谢桂灏是土生土长的龙湖镇人,与其他外出打拼的年轻人不同,他在古寨里打造了一间由祖屋改造而成的集饮茶、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古寨小店。“早在四年前,我们就开始谋划筹建古寨小店。”谢桂灏坦言,近年来,来龙湖古寨的游客日益增长,带来了不少商机。新潮奶茶店、特产店、民宿等新旧结合的旅游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古寨里石板路上,千年古寨正散发新的文旅魅力,吸引八方来客。

  实施乡村振兴,为何龙湖镇聚焦文旅融合?这与龙湖镇自身禀赋有关,作为千年历史名镇,龙湖镇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这成了该镇手里的一张“王牌”,围绕“文旅融合”做文章,龙湖镇谋划出“文化+旅游”“文化+商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集龙湖酥糖、炖糕、蚝烙等特色小吃为主的美食街。近年来新修缮开业商铺约150家、民宿12家,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形成良好文化经济生态。

  如何让千年古寨“活”起来,让龙湖古寨与日渐兴旺的文旅业相互辉映,是龙湖镇一直思考的课题。该镇积极推进方伯第、许氏宗祠、阿婆祠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和侗初师祠、黄氏宗祠等8处历史建筑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全力做好古寨沿街10处古建筑的危房修缮,改建龙湖非遗展览馆,修缮龙湖书院,延续古寨整体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完整性。

  一池碧水、波光粼粼、鱼翔浅底,古树、拱桥、老厝相映成趣,拱桥横卧碧波之上,古亭点缀廊道之间,这是记者在古寨西侧市头村看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里以前是村里的废水塘,味道特别臭。现在这里修得像公园一样,村民都喜欢来这里走走,游客也更多了。”市头村村干部张煜钿告诉记者。曾经这里脏乱差,如今成为旅游打卡点,完成蝶变,这背后有怎样的奥秘?在“修旧如旧“的同时,龙湖镇清拆古寨池塘周边违章搭建物约5万平方米,将原先零零散散18个大小池塘,连点成珠、串联成片,打造连片池湖,重现岭南水乡独特景观。

  以红色文化赋能,激活乡村建设新动能

  组织编写近10万字的《鹳巢人民革命斗争史》、投入约950万元建设南昌起义军挺进潮汕周恩来演讲旧址、对原村文化馆进行更新改造,设置鹳巢人民革命斗争史展览馆、第一个建立乡村苏维埃政府……在首任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俊曾孙李鉴浩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红色革命老区——龙湖镇鹳巢乡。

  “早在1924年秋,一批在潮州金山中学读书的鹳巢籍进步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回乡组织‘鹳巢教育促进会’,在埔头林氏宗祠创办潮安县第一所平民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发动农民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4月在“万德祠”成立潮安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28年5月在鹳巢乡“双抛祠”建立潮安县第一个农村地下党支部……讲起鹳巢乡的革命历史故事,李鉴浩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如何抓住鹳四村被中组部定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的契机,打造极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传”下去?龙湖镇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让红色文化“看得见”。充分利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建设南昌起义军挺进潮汕周恩来演讲旧址,修建鹳巢革命烈士纪念公园,修缮中共潮安县委交通站及机关旧址等红色基地,促进31处革命旧址修缮保护利用均衡发展。同时梳理鹳巢老区革命历史及脉络,编写《鹳巢人民革命斗争史》,让后人更详实感知红色文化。

  在坚持传承与教育并重,让红色文化“记得住”方面,龙湖镇将鹳巢乡各个红色文化点整合起来,串珠成链,打造成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和廉政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引导干部群众学习红色文化,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讲好红色故事,注重从娃娃抓起,进校园、进社区,使红色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以乡贤文化聚力,赋予乡村治理新内涵

  俗话说,“鹳巢祠堂东凤宫”。漫游鹳巢乡间,每到一处古民居群中,最醒目的民宅便是祠堂了。一座古祠堂就是一部家族史,是古生态文化的“活化石”,祠堂不仅是追踪溯源的地方,更是引领当地的文明乡风。

  在潮安区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下称“文促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李楷瀚等五人的发起下,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于2021年9月底正式成立。促进会成立后,他们致力于鹳巢的文物保护申报、社会公益援助、革命历史宣传、非遗文化传承和传统家风教育等工作,下设乡贤咨询、古迹保护、红色革命教育、先贤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推广5个专委会。李楷瀚介绍,目前“文促会”现有会员503名,均来自龙湖鹳巢一至四村,会员身份涉及面广,有热心公益的各级商人,也有医生、律师、老师、单位行政人员等知识分子,以及在读的大学生,通过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多方资源,促进鹳巢乡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我们在每年8、9月份开展奖学助学活动,为成绩突出的优秀学子提供助学奖励金,以此鼓励勤奋好学、努力进取的莘莘学子,倡导奋发图强、勤谨苦读的社会风气。在11、12月份,举办扶贫济困、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李楷瀚说。

  如何打破以往“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发展难题?龙湖镇创新管理模式,打造鹳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传统文化促进会为载体,革旧鼎新、移风易俗,老祠堂变家风馆,实现“年轻人主事、老人变顾问”的乡村治理新转变,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助推、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同时,注重乡贤“头雁”的培养,从乡贤中培养一批年轻干部,将文化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乡贤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助力家乡发展创造条件。

  ■书记访谈

  以“一核三区一带”发展思路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镇将以‘一核三区一带’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以龙湖古寨为辐射的核心区,打造后郭银湖生态宜居示范区、鹳巢红色文化示范区、阁洲陶瓷产业区,一带即串联起后郭、鹳巢、古寨的乡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日前,在谈及如何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贡献龙湖力量,龙湖镇委书记陈允松表示。

  龙湖古寨是龙湖镇的一张金名片。一方面,龙湖镇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围绕“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推进“千年古寨品牌化”建设,推进一批文物申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加大对古寨文化、非遗文化的推介宣传力度。同时,完善古寨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龙湖古寨综合旅游体验中心、实施龙中路外立面改造提升和龙湖古寨延伸支路步行街工程建设,提升古寨整体风貌,重塑千年古寨水乡美丽画卷,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旅游圈,让优秀文化“活”起来。

  另一方面,龙湖镇把握机遇,抓住鹳巢四村被中组部定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的契机,充分利用家门口的“红色文化”资源,认真梳理鹳巢老区革命历史脉络,修缮鹳巢革命烈士纪念公园,推进南昌起义军挺进潮汕周恩来演讲旧址、中共潮安县委交通站旧址等红色基地建设,将红色文化点整合串联起来,搭建人人共享的红色教育平台,让红色文化“看得见”“记得住”。同时,推进潮汕公路龙湖段的整治提升工作,做好鹳巢水系连通、鹳巢分渠整治等项目,将红色革命旧址、景点串珠成链,推动鹳巢片区创建红色美丽乡村示范区。

  ■记者手记

  以文化振兴之“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过龙湖镇,你会对这里的村落留下深刻印象,千年历史长河流淌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龙湖镇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镇内文化资源丰富,一个个拥有文化记忆的古老村庄,正栉风沐雨,焕发勃勃生机。

  如何将散落在各村的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把这片文化沃土变成好“钱景”?记者认为,以文化振兴之“笔” ,用文化为乡村“铸魂”,可以唤醒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旅游圈,将龙湖故事讲述得深情动听,可以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也必将绘就乡村振兴的绚丽图景。

  眼下,龙湖镇党委正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续航”,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更高的台阶。

  总策划:黄树荣

  执行策划:陈天岳 吴俊溪 林桢武 邱显华

  统筹:李浩民

  文字:林宗楷

  摄影:蔡泳

  责编:陈荣浩


相关阅读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医学健康力量

  • 为了加强居民了解、掌握家庭预防保健知识和方法,切实做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医学健康知识”的目的,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杏林·春风”爱心医疗实践队于2023年7月中旬前往
  • 潮州:“文化大篷车”开进龙湖镇后郭村

  •   14日晚上,潮安区龙湖镇后郭村党建公园文体广场锣鼓暄天、歌舞飞扬、人声鼎沸,第二期“泥土的觉醒”——潮州乡村文化大篷车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方将大篷车开进乡村,与村民
  • 大数据揭示生态与文化之间新关系

  • 社会科学家认为,哲学与宗教传统在塑造文化差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居住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居住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孕育出各种文化特质。美
  • 盐城:盐风海韵传不尽 盛世文景逐时新

  •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近日,“江苏省情影像志·乡土江苏”第一季发布了盐城市古老盐镇富安镇沧桑巨变与文脉传承的纪录片《富安,从盐业重镇到“中国茧都”》,盐风海韵再度刷屏
  • 藏不住啦,太原清徐这里有个森林公园

  • 近年来,清徐县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各乡镇资源发展集休闲娱乐、增收致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并结合周边景区景点及特色餐饮、民俗文化、农特产
  • 邹平:村民抢赚“山药豆” 智治乡村看长山

  • 6月19日,邹平市长山镇“123”党建引领乡村智治暨“积分宝”数字化管理平台正式启动,该镇110个村进入“智治”时代。这是该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智治道路、加快推进数字化技
  • 创新创业创本色,乡村发展助振兴

  • 吴丛州,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21级旅游管理系学生。在校期间,他先后申请了两项专利,发表了一篇论文,独立完成并发布了计算机软件著作“采摘汇旅游网平台V1.0”。他还充分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生产、销售伪劣猪血!阳江一团伙被抓

  • 阳江日报讯(记者/朱俏施 通讯员/陈醒)市民购买的是猪血,殊不知吃到嘴里的却是牛血。7月14日,市公安局组织江城分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打掉一个生产、销售假猪血团伙,现场捣毁生产“
  • 奢侈品“盯上”中国年轻人:越涨价越大卖

  • 作者 | 唐飞编辑 | 计然商人的嗅觉向来灵敏,全球顶级商业巨头的掌舵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从今年开始,一批商业大佬先后到华来访,其中尤以奢侈品巨头企业负责人最为密集。6月
  • 今年浙江全省第一批!义乌入选!

  • 近期,浙江省自贸办组织了2023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第一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案例评选活动。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一件事”服务平台赋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案例成功入选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