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结婚40周年。等到结婚纪念日,我们把儿女聚在一起度过这个珍贵的节日。”近日,今年70岁的市民毋阿姨和老伴商量。她的这个提议,得到了老伴的赞同。
毋阿姨退休这十多年,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更加注重生活的仪式感,生活比年轻时多了很多盼头。刚退休时,毋阿姨的生活以照顾孙女为主,每天忙碌且充实,孙女的成长带给她很多惊喜。后来,她又在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了绘画、朗诵、舞蹈等多个兴趣班,结识了一群和她一样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因为比工作时有了更多空余时间,毋阿姨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关注自我提升方面,从这些兴趣班中,她一方面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另一方面感受到了学到新知识的喜悦。“发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自己,生活比以前更加精致了,心情也变得更好了。”她说,以前一年到头只记得春节,其他节日都过得十分潦草,现在她注重每个节日,会创造机会和家人共同度过。比如,家人过生日会买蛋糕、送礼物、做长寿面,端午节要动手包粽子,中秋节要一同赏月、吃月饼,冬至要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等,就连结婚纪念日,她也会想方设法愉快度过。正因如此,一家人有了更多表达亲情与爱的机会,关系也比以前更和谐融洽了。
注重生活中的仪式感,能让晚年生活更加有滋味。毋阿姨用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经历,证实了这一说法。“有仪式感,其实是我们对生活的投入和重视,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是很多老年人所缺失的。”她说,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细微、琐碎、无趣的事情,提醒大家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正是很多老年朋友们需要重视的内容。
我市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朱女士说,仪式感能带给人一种确定感,它就像是一种标志,让我们从忙碌、重复的生活中重获关注和期待,帮助我们体验生活中的激情和意义。仪式感犹如一种“小确幸”,会为生活带来更多意料之外的惊喜。老年朋友由于身体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局限性较大,生活以平淡为主旋律,往往因为缺乏一些惊喜,而显得相对沉闷。此时,不妨重视生活中仪式感的营造。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不妨多一些对生活认真而深情的态度,从小处着眼,重视起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营造出更多仪式感。比如,认真对待一日三餐,认真对待每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认真对待自己的穿着打扮,从重视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不同以往的体验,让平常的日子变得熠熠生辉。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智玲 报道
总值班:王静锋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李学杰
编 辑:李灿
校 对:李艺斐
来 源:焦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