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吴华先艺术回顾展在广州美院举行

日期: 来源:艺术频道收集编辑:艺术频道

日前,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协办的“抱朴求新——吴华先艺术回顾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开幕。

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两部分内容,分别展示吴华先的油画、水粉、丙烯、数字板绘创作和速写、素描创作,涵盖了其学生时代、教学时期,及从美院离休后至今的创作时期,呈现了吴华先丰富的艺术探索之路。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

吴华先《“三八号”的丰收》

抻开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建设的历史褶皱,会发现吴华先既是广美绘画与设计领域上的修路人,也是学校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见证者。

吴华先早年在武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中南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士生活》杂志社担任编辑工作。1956年,他考入中南美专油画系,就读过程中随校南迁广州,毕业后留校耕耘数十载。1960年,在尹国良先生的指导下,吴华先绘制了毕业创作《“三八号”的丰收》。这件刻画海南女渔民捕获海鱼的激动瞬间的作品,不仅是对女性劳动者的歌颂,也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人文现实的生动展现,成为了新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几十年来,吴华先都致力于探讨绘画的表现力问题,1989年,他创作的《瀚海绿洲》和《柳堤春晓》同时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其中《瀚海绿洲》荣获铜奖。

吴华先《瀚海绿洲》

1970年代,原在广美附中任教的吴华先被调任至工艺系,成为绘画基础课教研室主任。1980年代初,恰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浪潮,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系引入瑞士巴塞尔设计学院的教学大纲,开始改革过往以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为主的素描教学方式,吴华先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环境,吴华先不断钻研,积极寻求符合设计专业的教学道路与方法。这期间,他翻阅和参考了大量有关包豪斯设计学校的书籍,结合广美设计专业的实际环境,率先提出“设计素描”一词。

吴华先《缝纫机》

1982年,吴华先跟随高永坚先生和尹定邦先生,赴北京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在会上作“设计素描”的相关发言。随后,他以锐意求新之心,翻译出版了《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一书,在全国美术院校中掀起一阵波澜。

近年来,已耄耋之年的吴华先也并无搁置艺术创作,而是一直秉持其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接受新兴事物,开始摸索新时代下的艺术创作方式——数字板绘。

主办方表示,今年是广州美术学院70周年华诞,在以宏大叙事来梳理美院的历史脉络之时,希望可以通过吴华先这样一位在学校默默奉献数十年的老前辈,来窥见广州美术学院细微而精彩的发展历程。

【文】麻煜科

【图】主办方提供


相关阅读

  • 周湧工作室水墨人物画创作教学特展在佛山举办

  • 4月23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四季艺术汇主办的“方法——周涌工作室水墨人物画创作教学特展”在四季艺术汇开幕。
  • 新进展!沪苏湖铁路跨G60高速连续梁合龙

  • 4月24日零时45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铁广州工程局建设的沪苏湖铁路青浦特大桥练塘桥段跨G60高速连续梁顺利合龙。此外,斜塘桥段最后一座百米连续梁——跨G1503高
  • 越秀山撑广州队,感受广州足球的冰与火

  • 23日下午,中甲联赛第一轮,广州队在越秀山体育场对阵辽宁沈阳城市队,最终比分0比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彬 摄越秀山撑广州队!昨天举行的广州队与辽宁沈阳城市队的中甲首轮赛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港“开港”

  •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和纵深推进,素有“湾顶明珠”之誉的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人才事业迎来发展新局面。4月21日,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
  • 小读者走进队刊编辑部

  • 2023年第一季度市队刊小作者分享会举行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收获精美图书 梁汉深/摄广州青年报讯(见习记者 李艳)红棉花开日,正是读书时。4月15日,广州青运青融中心迎来了第一批小读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吴华先艺术回顾展在广州美院举行

  • 日前,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协办的“抱朴求新——吴华先艺术回顾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开幕。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两部分内容,分别
  • 张振江绘画展在广州展出

  • 4月23日,“历史的风景:张振江绘画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王绍强担任策展人,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5月7日。展览现场张振江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其作品受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