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淄博:探文化渊薮,写“两创”新篇!

日期: 来源:淄博日报收集编辑:淄博日报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丁兆云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华光陶瓷、汉青陶瓷、金祥琉璃、领尚琉璃、兆霞陶瓷、小虾米软陶等30余家文化企业的“淄博新文创”再度绽放异彩,为淄博频频圈粉。

今年以来,淄博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流量效应持续放大。有人说“淄博热”始于美食美景,但一个城市能保有持久不衰的热度,必然基于深厚的历史底蕴。

3月28日,临淄区赵家徐姚遗址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2月20日,经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五年考古发掘,“寻找稷下学宫遗址”获得重大突破,位于临淄区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6月2日,淄博高南遗址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第一次“曝光”在大众视野中……随着文物考古工作连续取得重大成果,我市“博物馆热”也随即升温,躺在各个博物馆里的“宝贝”们被游客花式“宠爱”。

淄博文化遗产家底丰厚。齐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丝绸文化、商埠文化、孝文化、蹴鞠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了淄博的城市文化特质。单就考古层面而言,自二十世纪20年代始,迄今已走过了近100年的艰难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间,由于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市考古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聚落遗址、墓葬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为齐文化研究、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资料和重要支撑。近年来,临淄后李春秋车马坑和淄河店2号战国大墓、高青陈庄-唐口遗址、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先后被列入年度国家十大考古新发现。

以赵家徐姚遗址为例,所发现的考古文物和历史信息十分丰富,有火塘、有陶器、有动物骨骼,还有石制品、陶塑等,考古工作者据此分析出了古人在这处临时营地生活的场景:1.3万年前的古人群在进行狩猎和采集之后,聚集到这里,并在该地进行短暂的停留。这支古人群或许按照某种血缘关系分成三组,各自围绕着自己的火塘展开各种“活动”。男人狩猎带回来的鸟和鹿经处理后加以烧烤、用陶器煮肉汤。饱餐之后,一些“艺术家”用挖火塘挖出来的泥土随手捏出一个个“精彩”陶塑。赵家徐姚遗址像一座桥,将1万多年前人们从流动走向定居,从石器走向陶器,从适应自然走向改造自然,从狩猎采集走向广谱经济等问题链接起来。在这里发现了人类用火管理景观的最早的、直接的考古证据,也是世界范围内崭新的考古材料,表明古人对区域的反复利用和人栖居方式的变化,为旧、新石器过渡这一重大历史变革提供了关键证据,是我国万年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实证。

赵家徐姚遗址出土的陶片为目前中国北方出土最早的陶器之一,数量也是国内同期遗址中最丰富的。遗址的发现为理解农业起源过程中的人类行为、技术选择、生态位构建等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东西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和农业起源路径的差异,对于从过程角度理解和研究中国北方农业起源具有独特意义,也能进一步明确山东地区在中国农业起源中的地位和独特贡献。被评为年度考古重大发现可谓当之无愧。

众多考古成果实证齐文化渊薮。敬畏历史,才能留住过去、启示未来。齐文化是我国先秦时期优秀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司马迁曾游历齐地,认为“其俗宽缓阔达”,赞叹道:“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在淄博这片热土之上,姜太公因俗简礼,尊贤尚功,奠定齐国发展之基;桓公管仲,变革开放,崇商重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威宣盛世,战国称雄,稷下学宫,大家辈出,群星璀璨,百家争鸣,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的“轴心时代”。先秦时期齐国在八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核心精神的齐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和腹心地区的淄博,亲商重商、开放包容、厚道诚信的齐文化内核,与今天淄博的城市精神完美契合。

传承创新发展齐文化,实现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优秀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内在规律,是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强富美优”新淄博、实现淄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弘扬齐文化,对于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为淄博高质量发展植入“激励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物展示历史,也照进现实。基于丰厚的文化遗产,淄博正乘势而为,让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向新向上的力量”。在齐文化考古研究等“智力”加持下,淄博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最具中国情愫和淄博特色的人文表达,用创意创新赋能,进行着时尚化、年轻化、生活化的生动实践。一次次华美亮相,润物无声,涓流入海,最终积聚起巨大的流量爆发,这座老工业城市已经并正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城市文化内涵。

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上,淄博市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加强系统谋划,编制了《淄博市“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注重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大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夯实产业支撑,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消费模式,实施特色文创园区培育提升工程,引导支持文化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秉承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淄博正积极践行自己的探索之路,坚定文化自信,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高擎中华文明火炬,赓续历史文脉,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贡献不竭的精神力量。


相关阅读

  • 淄博:捐献血液 分享生命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刘炳友 通讯员陈峰6月12日,淄博红十字“三大捐献”、淄博红烛公益组织志愿者来到淄博市中心血站,集体捐献血小板。今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
  • 淄博高新区:将税收知识送到市民身边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谭壮飞 通讯员谭晓芳为进一步发挥“青年文明号”先锋示范作用,展示税务青年拼搏有为、担当实干的精神风貌,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淄博高新技术产
  • 桓台:萌娃体验麦收 感受粒粒辛苦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史章 通讯员毕美玲又是一年丰收季,为让小朋友们亲近农耕文化、体验农事。6月11日,桓台县唐山镇薛庙村幼儿园组织大班20余名幼儿走进麦田里
  • 淄博高新区甘家村:固本强“集”村庄美村民乐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徐勐春风化笔,绘成一卷。路面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倡树文明新风的画面、标语点缀其上,配上生机勃勃的花木,置身其中,俯仰之间皆是美景
  • 坐着公交去赶集——沂源篇(二)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王玉华赶乡村大集,寻人间烟火。近日,淄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结合市民需求,在充分调研摸排的基础上,推出乘公交赶大集系列攻略。本期推荐沂源
  • 启动!2023石家庄文化旅游进高校

  • 纵览客户端讯(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宗苗淼 实习生 池志檑)6月12日晚,“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学在美好青春,游在多彩省会”2023石家庄文化旅游进高校活动,在石家庄学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淄博:探文化渊薮,写“两创”新篇!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丁兆云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华光陶瓷、汉青陶瓷、金祥琉璃、领尚琉璃、兆霞陶瓷、小虾米软陶等30余家文
  • 25家知名海外华文媒体参访简阳 他们说......

  • 6月12日——13日,由中国新闻社指导,四川省侨务办、四川省新闻办和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开展“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看‘大运’走进成都活动”在简阳市举行, 全球重点
  • 济宁市2023年中考开考 12万余名考生参加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秦伯璞 通讯员 许文 艾超 李琳伟)6月13日,济宁市2023年中考开考,全市12万余名初中毕业生参加高中段招生考试,13.3万名非毕业年级初中生参加学业考试。全市共
  • 借力培训“耕耘者”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紧密结合‘党建引领’‘文化惠民’‘农夫市场’等举措,培育一批精准面向农村、服务群众的文明实践品牌,孕育农村社会良好风尚……”6月13日中午12时,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禹山镇:抗旱一线 党旗飘扬

  • 岳阳广电全媒体6月13讯(记者/余小满 通讯员/周孟瑶)“去年大旱,今年降水又少,种的粮食怎么办?”最近连日晴好,雨量较少,看着明显偏低的水位,华容县禹山镇的群众心里那叫一个急,天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