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才招引 创新驱动 智汇济宁——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日期: 来源:济宁晚报收集编辑:济宁晚报

邹城机器人产业园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 (本报记者 董绍进 摄)

2022年11月,我市推出《济宁人才金政20条》,促进更多优秀人才了解济宁、感知济宁、联系济宁,用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政策、最佳的环境诚邀各界人才来济创新创业。广大在外求学的青年学子纷纷通过青鸟驿站站长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了解到济宁新推出的人才政策。据了解,《济宁人才金政20条》全面覆盖了各层次各类别人才的扶持保障措施,一组组数字、一条条举措,蕴含的是济宁市对于人才的尊重与渴望。

筑巢引凤 智汇济宁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五个体系,坚定不移走产才融合之路,推动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让广大人才选择平台来济宁、创新创业在济宁、成就事业留济宁,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坚持政策最优标准“再加一点”,持续提升政策含金量、持续提升政策知晓率、持续提升政策落实度,围绕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谋划以济宁高新区、曲阜市为核心区,以先进制造和文化“两创”人才为重点,构建“1+4+N”人才高地建设布局,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人才高地。

为使平台体系更具承载力,我市实施科研院所招引计划,与北京大学等59家“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新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两图谱三平台”升级版,推进753家攀登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创新平台提级行动,培育高能级企业研发平台,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智能过程控制技术创新中心,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3家;实施关键技术突破计划,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领域构建“1+N”协同创新体系,建成4个省级以上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并实施新一批“全球揭榜”项目,储备重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297项。科学布局“人才飞地”,变“筑巢引凤”为“临凤筑巢”,在北京、上海等智力密集城市设立“人才飞地”71家。

据介绍,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0万人,是“十二五”末的1.65倍。累计引进合作院士89人,申报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815人,评选市级人才工程人选923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5.5万人。我市突出特色引才,建立了由3名儒学大家、13名泰山学者、18名尼山学者领衔的学术研究团队;已连续举办四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1523个海内外优质高层次人才项目参赛,评选获奖项目185个;组建了全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等办学决策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已成为我市技工教育的响亮品牌。

倾力打造济宁市人才科技发展大会、赢在济宁创业大赛、济宁人才港“一会一赛一港”品牌,并在海内外重点城市设立引才工作站、聘请院士担任“人才大使”,对接178位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人才到攀登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发挥150个重点高校“青鸟驿站”作用,多形式开展实习实践、校园招聘活动;2022年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线上线下招聘会60场,参会企业1.74万家,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47万人;探索实施校企联合引才,通过市编制周转池,帮助重点企业储备青年科研人才,推动人才资源共享共用。

我市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以更优的人才生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为人才筑起追梦前行的“理想之城”。精准聚焦人才所需所盼所急,组建济宁人才呼叫中心,开通“5112345”服务专线,24小时受理解决人才诉求。升级“圣地人才一卡通”服务功能,公布首批“一卡通”合伙人8家,配备服务专员699名。

拓宽金融“服务面”,做实做细人才金融产品,发放“人才贷”2.2亿元,累计发放4.87亿元,帮助人才解决融资难题;打造人才创业“助推器”,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3亿元、各类补贴资金3.9亿元,减免缓社保费5.72亿元。此外,高效落实子女入学、保健就医等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新筹集人才住房4571套,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家”更“安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大力实施科研院所招引、高端人才引进、高新企业倍增、企业研发普及、关键技术突破“五大计划”,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突破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成功突破了关键零部件,解决了国产加工中心产品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近日,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伟说。该公司是我市一家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企业,眼下,企业研发的数控重型立式车床项目进入批量生产,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凭借创新优势,蒂德精机承担了22项重点政府科技项目,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65项、科技成果奖13项,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60多项荣誉。

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总量达到80.66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研发投入强度增长0.0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四位;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8.55%、居全省第三位,增长12.29个百分点;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迸发,13人入围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数创历年新高,7人入选省“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32人获评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7个服务团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延揽院士等高端人才团队23人,引进外国人才150人。

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济宁经开区贝壳创新中心获批国家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优秀,获评省级“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总数突破13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1471家;争取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3050万元,为82家企业发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820万元,合作银行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280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4家民营企业入选山东省民营企业创新100强,17家入选创新潜力100强、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15家企业入选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优胜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五位。

加速布局高能级企业研发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0家,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智能过程控制技术创新中心、省生物基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更大效应,市产业研究院年内引进落地高科技产业化项目8个,促成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合作项目12项,金乡亿九科技孵化器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获批山东省首批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园区创新平台持续发力,邹城市成功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批准设立的4个农高区之一,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科技人才平台全面布局,新认定辰欣药业等“人才飞地”10家,山东金人电气等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3家,济宁中科智能公司等市级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15家;2022年,我市获批山东鑫隆管业、山东良福制药两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023年3月再次获批两家;明升新材料获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获批全省首家“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区域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全球揭榜”,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个领域构建“1+N”协同创新体系,启动实施省“智慧化工园区”科技示范工程;53项“231+1”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列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辰欣药业“抗肿瘤一类新药研究和产业化”等6个项目获批省级重点创新项目等。

本报记者 徐斐


相关阅读

  • 山东聊城市属企业60%以上岗位面向青年招聘

  • 聊城日报报讯(记者 林晨)4月7日,记者从聊城市国资委了解到,今年,市属企业将拿出60%以上的岗位面向青年招聘。市国资委通过“挖岗位、搭平台、提能力”统筹指导市属企业积极开发
  • 党建引领 激发平潭非公企业新活力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近年来
  • 巨野:让文明成为涵养营商环境的亮丽底色

  • 近日,巨野县委书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冯艳丽到当地山东铂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第七次重点企业恳谈会,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文明理念深植人
  • 三河:“金团助青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 日前,团三河市委联合市金融服务中心、廊坊银保监三河分局、燕郊高新区团委、燕郊镇团委开展三河市“金团助青企”银企对接活动。6家金融机构先后走进金燕集团、中豪瑞丰家具
  • 海报讲文明丨倡导诚信经营 弘扬文明新风

  • 共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是济宁广大企业和商户的共同愿望。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文明和谐的经营秩序,诚信守法的市场氛围,带来舒适宜居的生活,也带来良好的创业发展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书香与文旅融合!“走读天心”等你来打卡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何小舟 记者 张福芳区图书馆“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游学打卡、莲华书屋搭帐篷露营开启“图书馆奇妙夜”、暮云新村阳光志愿服务中心体验
  • 淄博,奔跑!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张厚新 摄影刘炳友 杨忠奎 有人说:“一场马拉松,就是一座城市的狂欢。”4月9日,第五届环文昌湖半程马拉松赛完美落幕。近万名选手的激情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