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菏泽籍书画家侯博瀚回乡办展访谈侧记

日期: 来源:牡丹晚报速新闻收集编辑:牡丹晚报速新闻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孟欣

离乡三十载,漫步在家乡的大街小巷,行走于万花湖畔,著名画家侯博瀚脑海里不仅有时代变迁后既陌生又熟悉的画面,还有花城独有的灵魂记忆……“故乡春浓”侯博瀚中国画作品展暨侯博瀚艺术展厅揭牌数日后,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终于有机会走进侯博瀚的艺术人生。



侯博瀚是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社区人,在外求学、工作已三十余载,这是他回乡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感慨颇多。

初冬暖阳,岁月沉香。11月15日,由山东美术馆、菏泽市文联、菏泽职业学院、曹州书画院主办,菏泽市产教融合大学科技园、山东天安建信集团承办的菏泽市首届大学生牡丹文化节“故乡春浓”侯博瀚中国画作品展暨侯博瀚艺术展厅揭牌仪式,在菏泽职业学院文创科技大厦举行。

“第一次回到家乡举办个人画展,我诚惶诚恐,唯有感恩、感动、感谢来诠释此刻的心情。离开家乡30多年,故乡在我心里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愫,还好我能用画笔弥补语言表达上的不足。我一生最美的时光、最无忧的生活都留在了这片热土,它至今仍温暖着我、滋养着我。”活动结束后,侯博瀚动情地告诉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此次画展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侯博瀚为家乡文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的信心和决心。菏泽市政协副主席肖云在开幕式上讲道:“侯博瀚是从菏泽走出去的优秀艺术家代表,‘故乡春浓’侯博瀚中国画作品展和艺术展厅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他虽在外多年,但始终心系桑梓的浓厚情怀。现场展出的30余幅美术作品,为菏泽市广大美术爱好者学习借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肖云希望侯博瀚立足菏泽丰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以独特的文化视角、深厚的人文情怀,用笔墨描绘时代最美画卷,并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时代、潜心创作,努力推出更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艺术作品,提升菏泽文化艺术品牌形象。借此机会呼吁在外地的菏泽籍艺术家们进一步厚植家乡情怀,主动融入菏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大局,更好地担当文学艺术的传承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为推动我市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菏泽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宪奎在致辞中讲道:“侯博瀚生长在这里,从这里走出去,如今又满载激情和硕果回到家乡,以实际行动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以求真务实的姿态整合社会资源,为学院筑巢引凤,助力文化产业发展。这次活动的举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侯博瀚先生对家乡、对生他养育他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故乡春浓’侯博瀚中国画作品展暨艺术展厅的设立不仅是艺术家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呈现,更是难忘乡音和记住乡愁的最好倾诉和表达。”



侯博瀚被菏泽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说,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他表示,下一步打算将展厅充分利用起来,不断邀请全国业内知名专家和大咖来学院举办展览,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牵手菏泽职业学院开展专业培训、教学指导,举办专题讲座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引领他们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艺术与产业等领域展开积极探索。

侯博瀚告诉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希望借助这次办展、设立艺术展厅的良好时机,与菏泽市产教融合大学科技园在艺术衍生品研发、市场拓展和自主品牌推广等领域展开合作,为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努力。侯博瀚说:“我的行动和努力仅仅是抛砖引玉,目的是让更多在外的菏泽籍文化艺术界有志之士关注菏泽、传播菏泽,为家乡的发展助力添彩。”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杨枫在开幕式上讲道:“侯博瀚的作品注重生活,他多年来进行大量的写生和创作,笔下的一花一石一鸟无不意蕴深远、温文尔雅,透露出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和民族寻根意识,其淡雅、简远、沉静、朴厚,且弥漫着中正之气的艺术风格,令画坛瞩目。希望侯博瀚一如既往,初心不变、艺海深耕,汲取故乡大地营养,精进创新,为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走在故乡平坦的大街小巷上,回忆的思绪总是缠绕在侯博瀚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故乡浓郁的情感不断冲撞着他创作的灵感,尤其是故乡的牡丹,既是起源,也是其不断挑战超越的力量,一笔一画跃然纸上,一幅幅饱含家乡情怀的作品不断得到升华。

1973年,侯博瀚出生在牡丹区赵楼村。这里坐落着著名的曹州牡丹园,是菏泽牡丹种植、销售、催花最早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上牡丹芍药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生产、销售、观赏基地。赵楼自古民风淳朴,文风传统厚重。“村中有很多‘文化人’,写毛笔字的,画画的,无形中影响了我。”侯博瀚回忆道,他就是得益于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从6岁就开始跟着村中的老人学写毛笔字。

“当时家中有一门楼,平常少有人进入,甚是安静,我就把这间小屋当成自己的‘自由王国、秘密基地’。小屋三面通透,冬天刺骨冷,夏天又如蒸笼一般热,但我依然喜欢独居其中,半夜不睡,不上学时也经常一待就是一天。条件虽然艰苦,却能自娱自乐。冬天写毛笔字,墨汁经常被冻成冰,没办法就放被窝里捂着。手冻得拿不住毛笔,就用嘴哈一会儿再写。你看我手上这处伤疤,就是当年的冻疮留下的。”侯博瀚回忆道,“就这样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下来,那时如此痴迷,笔墨纸砚开支也不少,其实家里生活条件并不好,好在父母并不反对,这也得益于他们的理解支持,让艺术的种子在我心中扎实地埋下,又近乎疯狂地破土长出来。”

菏泽一中原是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曾经作为江北第一名校闻名海内。众所周知,一中老校院内有一座著名的“四先生碑”,是老六中著名校友、我国著名教育家何思源为纪念他的四位老师而设立的,“四先生”之一侯功备就是侯博瀚的曾祖父。作为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家族几代人文化传承延绵不断,侯博瀚也得益于家族文化氛围的熏陶,从小就有了志向和梦想。侯博瀚告诉记者,今年10月,菏泽一中迎来建校120周年庆典,他受邀参加纪念活动,并特意创作一幅六尺国画作品《君子会芳》,代表“四先生”后人赠予学校,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读初中的侯博瀚遇到人生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艾庆云。也正是这位来自北京的少儿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让侯博瀚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画,感受到中国画的巨大魅力。

每年谷雨时节,菏泽牡丹逐渐进入盛花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曹州牡丹园便成了花与游客交织的海洋。除了赏花,赏画也是曹州牡丹园的一大亮点,来自全国诸多书画名家的各种书画展相继展出,精彩纷呈。艾庆云的画展深深地吸引了还是少年的侯博瀚。“我看得简直入了迷,几乎天天去,有时候甚至逃学去,一待就是一天。”异常专注痴迷的侯博瀚很快就引起艾庆云的注意。有一天,艾庆云一边作画一边与侯博瀚聊天,不觉中含有深刻寓意的作品《春枝》画完最后一笔。艾庆云拿着画认真地对侯博瀚说:“这幅画是专门画给你的,我注意你几天了,看你是真心喜欢画,喜欢以后就好好学。”“可以说,艾老师给我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让我从懵懵懂懂的喜欢,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回到北京后,艾老师还写信鼓励我。第二年他来菏泽采风,又专门找到我家,给我带来专业绘画学习资料。”侯博瀚回忆道,这让他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方向。经过多年专业学习,侯博瀚如愿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真正开启自己的艺术人生。

天津美术学院是全国著名的八大美院之一,当时美院名师荟萃,这让自幼练习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侯博瀚如鱼得水。在中国画学习方面,侯博瀚受恩师霍春阳的影响最大。天津美术学院包括孙其峰、陈冬至、张蒲生、焦俊华、何家英、陈福春、贾广健等诸多先生,或授课、或示范、或指点,让他在绘画技艺、美术史论、理论实践方面都有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从艺术思想、精神内涵、画境意境等方面得到极大提升,这深刻影响了侯博瀚毕业后的研习和创作。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侯博瀚逐步确定把写意花鸟画的研究创作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画的根与魂”的理念,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创作的精神本体,一步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95年,从天津美院毕业后,侯博瀚被分配至济南工作,并于2000年创办艺术学术刊物《艺术中国》,其间访谈过当时大量一线艺界大家,参办过不少艺术活动,参与或主编出版各类图书典籍几十种。十年间,不仅开阔了侯博瀚的艺术视野,在艺术道路和艺术创作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尤其在人文修养和自我改造上得到极大提升。后来,他在现代水墨、山水画、书法、艺术鉴赏、艺术评论等方面多有涉猎或研究。

由“感”而“思”,遵循师造化得心源

写生是画家的必修课。对于写生,侯博瀚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见解。

“今日牡丹写生,累了静卧花下,却转侧不安,记起儿时曾有此景,心绪自然不同。对景写生是西画功课,近现代我国美术引进此法,得失皆有。但古人多倡行万里路,强调对造化的‘游’与‘悟’,往往比对景写生更具根本性。黄宾虹先生曾说:‘至若写生,但求形似,毕竭工力,而我之精神性灵皆凝滞于物,直与髹工何异?’他讲的‘我之精神性灵’的问题,才是中国画写生所追求的。”这是今年4月11日,侯博瀚在曹州牡丹园写生时写下的“写生随记”。



侯博瀚还写道,最美的季节莫过于故乡牡丹盛开季。每临此时,古城曹州处处皆是花香。当你置身花海顿时便有不闻世事之感,用满身心的激情和愉悦,把笔头的墨彩落于素宣之上,有的是无尽的倾诉和缠绵。儿时曾编织的梦想,如今触摸倒还能沉浸其中,真是妙不可言……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文人画特别是其中的写意花鸟画极其讲究对于意境的创作。观自然而超自然,神韵气氛与情感构思相融相和,作品才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喧嚣中,看一幅画作,让人的心沉静下来,倾听自我,觉察内在,对话自然,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我认为这是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有的意义。”在侯博瀚看来,写生是画家提升意境、摒弃华艳、进取真淳、返璞归真的必修课。侯博瀚写道:从曹州城南到城北,几个园子的花逐次盛开和残败,每一朵都有最美的时刻……静安喜乐,次第花开,看见和等待。境随心转,随遇而安。



从2015年开始,每年4月,侯博瀚都要回到菏泽老家,一套绘画专业装备、一个大水壶、一个马扎……迎着朝阳,一头扎进牡丹丛中,近嗅远观、仰视俯瞰,身心沉浸其中,相看两悦。

“写生是画家表达自己和释放情怀的一种方式。面对繁华簇锦、枝条横斜的生命状态,取舍是第一要务。怎样去抓住最有特点和最有意味的形象,归纳总结,是检验画家对美的敏感度。再者是表现手法,这也最能体现画家的笔墨功夫和审美意趣。”自然之美美不胜收,如何抓住最重要的体验?侯博瀚认为“不单单是技巧,更多是笔墨的传承厚度和纯度,还有对画面的掌控和气息的汇融。写生要写出现场的生机,更要表达出和书房里不一样的感受。通过写生来提升认识事物的能力、美的鉴赏力和感悟能力。”写生注重感受,更注重思考。

“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对侯博瀚来说,作为土生土长的菏泽人,他生于斯长于斯,笔下的牡丹,在师古人师造化外,更多的是饱含浓厚的乡土情怀,以及自幼浸润牡丹芬芳而带来的精神遐想和理想追求。



为了专注写生,侯博瀚进牡丹园不到傍晚不出来。年迈的父母和疼爱他的大姐总怕他吃不好,几次要去送饭,他近乎不近人情地拒绝,并特意叮嘱坚决不许。“饿了烧饼就牡丹,困了花下会仙子,简单也饶有趣味。”侯博瀚自我调侃。其实,侯博瀚要的是写生时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净,那份独处,甚至是孤寂。他说,只有静下来身心完全投入进去,和想要表现的物像才能对话,才能走进它们的世界。就这样,从旭日初升到余晖晚映,侯博瀚得以沉浸于花海,专注于笔墨,心手双畅,人与花同体。入定是写生最好的状态。

置身于故乡最美的时刻,最真诚的人与情感当中,任思想自由驰骋,真情绽放。清晨时候、夕阳之下、烈日当空,风雨露华,看含苞待放,迎一路芳华,又见花落入泥、风摇残枝……侯博瀚专注着眼前的时空与牡丹的变化,更将几十年来对牡丹与家乡的所思所感所念倾注笔下,看看想想、画画停停,记录与每一朵牡丹的不期而遇,那一刻不可复制,将自我放于天地之间、自然之中,寻问王者芳华、君子之品,渲染水墨世界的高雅自生、畅和从容。写生强调生命状态的直接呈现。有主观,有客观。但最终的表达还是要一心往之。侯博瀚的牡丹,形色之外,品格和精神才是最高的追求。

“世人多爱牡丹,而庸俗大行其道,故几人能懂?”牡丹园里,侯博瀚常悠悠自问,敏感而多情,痴迷与真挚的秉性尽落纸上。“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朵朵淡颜轻语,生生之机跃然而出,华贵尽显,风骨自现,便成为最好的回答。正如侯博瀚的老师霍春阳所言:“博瀚没有被思潮所利诱,他以平常心来得清净心,以大视野来坚定自己的方向,以品味和情感来营造艺境,坚持打通传统与自然的法门,不断地深入进取。”


相关阅读

  • 菏泽市区拟新建一处公园,规划方案公布!

  • 12月1日,菏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发布了《关于中华路太原路交叉口渠化及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征求意见公告》。具体内容如下:来源:菏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 2023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 搭建交流互鉴平台 共话陶瓷创新发展2023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大会暨当代陶瓷艺术珍品鉴赏大会在京举行大会现场为推动中国陶瓷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陶瓷艺术传承与创新,打造高
  • 国内首创!洛阳牡丹壳造出钠电材料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李宗宽 范坤鹏 通讯员 姚同伟 赵祎11月30日出版的《河南日报》05版用牡丹壳制造钠电池负极材料在洛阳获得成功,该技术系国内首创,已申请两项发明专
  • 停水通知!菏泽城区这些区域,明晚9点起停水...

  • 刚刚菏泽市水务集团自来水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停水通知:2023年11月30日停水通知尊敬的用水户:因黄河路广州路供水管线设施维修,需停水。一、停水区域:广州路(长城路-黄河路)沿线,黄
  • 菏泽最低气温-5.9°C!

  • 冷空气到货!山东网友一早已发出感叹今天真是太太太冷了!“寒风似砍刀”菏泽气象实测资料显示29日20时至30日09时全市最低气温-5.9°C出现在巨野牡丹区最低气温-4.7°C网友评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爱河护河齐参与 安全教育进校园

  • 主办方向南台实小学子们送上文具奖品。 晋四小学子现场体验溺水急救技能。  近日,由福州市城乡建设局主办、福州市内河管理处和福州日报社承办的“爱河护河、预防溺水”校
  • 湖北利川:老人险遭网络诈骗 民警上门成功劝阻

  • “谢谢你们警察同志,要不然我真的被骗了!”11月27日,利川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前往汪营镇双岭子村开展上门反诈劝阻后,受害人张婆婆恍然大悟,连声向民警道谢。网安大队民警方永腾
  • 你真的理解了“健康”的涵义?

  • 健康是什么?健康是没有疾病?健康是吃嘛嘛香,一觉能睡到大天亮?《健康素养66条》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深圳行动(2021-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