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川剧《龙兴鼓声》舞台艺术的综合呈现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川剧《龙兴鼓声》将“彭县起义”作为剧作素材,从能海大师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刘、邓、潘”三将军起义的经过,展现了佛门子弟心系家国民生的普世情怀,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政策的感召下,部分原国民党将领能够勇于弃暗投明的民族情怀。

川剧《龙兴鼓声》作为一部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红色题材作品,能够从“统一战线”的角度切入,其选材之精妙,其叙事传情之细腻,足以见得主创团队在创作上的良苦用心和扎实功底。加之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声情并茂的舞台演绎以及写意传神的舞美设计,共同成就了《龙兴鼓声》这部作品的成功。

一、主题立意

(一)选题新颖且深刻,统一战线巧切入

川剧《龙兴鼓声》创作诞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省川剧院作为此剧目的出品方,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独到的历史洞察,以及细腻的创作笔法,能够将浩浩荡荡革命战争中的一个小片段,演绎出无比闪耀夺目的光辉。

川剧《龙兴鼓声》的题材选择与创作方向,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局出发,深入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各方面要素,主创团队将创作核心聚焦到之前作品创作中鲜有被发掘的“统一战线”上来,从侧面展现人民大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社会各阶层进步力量对历史是非的选择,以“统一战线”的角度展现伟大人民革命战争,这样的题材,既新颖又深刻,为人们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回顾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早在1840年,就由恩格斯率先提出,其在所发表的文章——《唯物论和虔诚主义》中,阐述道:“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中,广泛运用了“统一战线”革命理论,成为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从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确立,到土地革命,再到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延续至今的政治协商制度,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本土化运用,也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民主进步的先进属性和全心全意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川剧《龙兴鼓声》从“统一战线”切入,可谓对革命历史具有深刻的反思总结,见地颇深,立意高远。剧中角色只有李春涛是一名共产党员,而其他人物都是统一战线上的志士仁人,主角能海大师为宗教界爱国人士,刘、邓、潘三将军为国民党中的进步力量,缉熙姐姐所代表的是广大爱国人民群众。剧中李春涛作为联络者,是促成“彭县起义”的关键人物,这以小见大的反映出,在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是中国共产党将全国各界爱国力量联合在一起,共同奋战革命,共同抵御外辱,共同建设家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自身根本利益的代表,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刘、邓、潘三将军发起彭县起义,并非是出于个人利益判断的偶然性事件,而是长期以来,以李春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国民党爱国将领进行统战工作的必然性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与佛家的“和合之道”,在精神内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将大义置于前,不同党派、不同信仰,不同出身背景的人,都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心中所信仰的大义而力合一处,同心奋斗。能海大师虽是出家人,但是面对家国民族大义,面对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没有选择消极避世,而是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当中,冒着巨大的危险将起义军引入寺院驻扎,为“彭县起义”能够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时代中的人物,人物的时代选择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而每个时代都塑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在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因为在是非对错前的正义选择。

川剧《龙兴鼓声》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在那个风云激荡,世事难测的年代,不畏反动势力的生死威胁,不惧个人命运的飘摇浮沉,始终坚守正道,坚守自己内心的正义,做出了无愧于内心、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剧中的能海大师面对自己人生的多个转折点,都做出了无愧良知,无愧真理,无愧人民大众的选择。首先,作为一名军人,他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整个中华民族备受压迫欺凌,无幸福安康之生活,究其背后原因,是因为民智未开,人民缺乏信仰;于是,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的缉熙便选择遁入佛门,致力于用佛家智慧去化解民族之苦,启迪民智,挽救民族于危亡,拯救民众于水火;这是他在救国救民方式上的选择。其次,作为亲人,缉熙辞别姐姐,离家出世,心中虽是万般不舍,但是,为了能够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仍是义无反顾的踏上离家的漫漫求索之路;在得知随身弟子就是自己的儿子后,能海大师选择让儿子参军报国,为祖国全面解放而战斗;这是他在亲情与大义上的选择。再次,作为朋友,能海大师面对往日同窗林月峰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坚持正义的选择,并对林月峰苦心规劝,希望这个昔日的老友可以认清民族大义和时代形势,不再执迷不悟;这是他在友情与正义之间的选择。最后,作为佛门弟子,一方面,能海大师面对蒋介石反动政府所给予的高官厚禄,不为所动,持守佛家正道,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另一方面,能海大师选择同意将龙兴寺作为刘、邓、潘三位将军的起义根据地,被林月峰讥讽道出家人不沾红尘世事,但是能海大师心志坚定,全力支持刘、邓、潘三将军,保护起义部队;这是顾全民族发展的正义之举,是站在广大人民一侧的正确选择。

在混乱的时代当中,能海大师虽是出家人,却一直不忘初心,致力于救国救民之路的探寻,致力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致力于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实现。任时代汹涌,赤子之心岿然不动,慈悲之心普照人间。

二、人物塑造

(一)浓墨抒情,情义深长

舞台艺术的叙事传情是依靠对人物的塑造而完成的。川剧《龙兴鼓声》在人物情感的表现上,有简笔勾画的白描,有浓墨重彩的晕染,但是,无论是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都使人物情感得到准确传递,使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剧中重点表现了四组情感线,一是缉熙姐弟之间的亲情,二是缉熙与当年各位同窗之间的友情,三是能海大师的家国情怀,四是能海大师对成都百姓的慈悲情怀。

以主人公能海大师为核心展开叙述的情感线,相互勾连,互为补充,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全剧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以新中国成立后能海大师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为引,用旁白的方式介绍了能海大师的历史成就。接下来第二场戏,就从祥和安宁的氛围,转变为炮火连天,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渲染了恐怖悲怆的环境氛围。此时,缉熙还是一名革命军人,为推翻封建专制和列强侵略而战斗,但是,当他看到黎民百姓因战火家破人亡,无依无靠,痛苦哀嚎于天地之间,内心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开始反思救国救民的真理究竟为何,民族独立自由之路究竟在何方。直到听闻佛道,悟出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于启迪民智,导人向善,故而选择退去军装着僧衫,弃武出世入佛家。

当缉熙将准备出家的决定告诉姐姐后,姐姐想到多年来弟弟为救国救民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而今又要了却红尘,离家入寺,万千委屈与悲伤涌上心头,姐弟之间的深情从崔光丽老师的舞台表演中被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尽管心中不舍,但姐姐深明大义,知道弟弟所做之决定是为国家民族谋求独立、解放和自由,终究同意了弟弟出家的请求。这体现出姐姐对弟弟的爱不是仅仅局限于亲情的人伦之爱,而是心怀黎民苍生和天下大义的广博之爱。

当昔日同窗好友前来送别即将出家的缉熙,缉熙饱含深情地告白,令人动容,那时几人宛若兄弟,情同手足,共饮竹叶茶,送别挚友。当林月峰将能海大师请去府邸,试图利用昔日的同窗好友的关系,说服他放弃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立,交出起义军的同时,还扣押了姐姐作为要挟,足见其阴险与狠毒,同窗之谊不过是其谋取政治利益,达成自我成功目的的筹码。然而,能海大师对待这一段同窗情谊,却是用一片肝胆真心,未掺杂任何个人私利情感在其中。能海大师耐心真诚地向林月峰阐明形势,希望这位昔日好友能够不再执迷不悟,站到人民大众一侧,一道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林月峰与能海大师在面对朋友时的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足见能海大师对待友情之真诚态度。

“出家未出国,不爱国何以护教”能海大师虽是出家人,却心怀家国天下,关注民族的独立、振兴与自强,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持守正义,坚持原则。将龙兴寺提供给起义部队作为大本营场所,只因能海大师经过细致地思考和分析,纵观中国各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唯有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强,实现民族解放,也唯有中国共产党所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适合中国国情,能救万民于水火。反观国民党反动政府,腐败黑暗,对内欺压剥削底层人民群众,对外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马首是瞻,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

佛家讲,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慈悲情怀是串联起能海大师全剧活动线的核心内因。见到底层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不忍成都人民再受战火之苦,能海大师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出于慈悲情怀。武器虽强,却只能制伏人的行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内心的邪恶;而慈悲却能够震撼人的心灵,从深层次净化人的身心。

《龙兴鼓声》这部剧侧重抒情,通过剧作设计和人物表演,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台下观众,达到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艺术效果。此外,剧中多处使用旁白唱腔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这种形式便是“帮腔”,是传统川剧所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将人物内心的想法与观众建立沟通,直抒胸臆。

(二)人戏合一,入木三分

舞台艺术是以表演者为核心的艺术,表演者在舞台上即时直观的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表达情感,通过生动的表演带领台下观众进入舞台上的戏剧情境。川剧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舞台艺术,对演员的表演有着更加全面和更高水准的要求,无论是唱词唱腔,肢体动作,还是表情神态,无不体现着川剧艺术传统的程式化,同时又需要表演者加入自己对角色人物的理解,拿捏每一处细节的分寸处理,做到人在戏中,戏由人生。

演员的表演呈现可谓是川剧《龙兴鼓声》的最大亮点。该剧由二度梅花奖得主陈智林领衔主演,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崔光丽主演,精英云集,“三朵梅花”齐聚舞台,可谓川剧豪华顶流阵容。

戏曲声乐是以戏剧性的角色扮演为核心的演唱形式,对演员的演唱水准具有极高的要求,要通过对气息、吐字、音韵等多方面的控制,达成戏文抒情叙事的要求,从而展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相较于一般的非戏剧性演唱,戏曲演唱更具舞台生动性;而相较于无演唱的戏剧,戏曲表演则更具艺术感染力。陈智林的演唱浑厚华滋,清朗透彻,行腔沉稳,在舒缓中不失绵密,于华丽内不乏质朴,恬淡含蓄与丰盈美满并存,梦幻飘逸与沉着平实共生。崔光丽在剧中的弹戏声腔音色活泼俊俏,情谊浓厚深长,能够精确传达角色的内心活动,情感充沛,极具舞台张力和现场感染力。反派林月峰的饰演者肖德美是川剧小生名家,其在剧中所演唱的是川剧胡琴腔当中的二黄,所呈现出的音色清晰细腻,特别是他低沉绵软,阴凉苦闷的声腔控制,将林月峰这个性情阴柔、手段狠辣歹毒的反动敌人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同时又表达了这一角色悲观绝望的个人情绪,使林月峰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除了精彩绝伦的唱腔,台上的各位演员在肢体、神态、走位调度等表演方面,也能够准确拿捏,在规定程式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在细节之处塑造人物形象,以细腻之情传递人物情感。例如,陈智林所饰演的能海大师,在全剧大多篇幅当中,无论是言语还是合掌,都透露出谦卑恭逊、温文尔雅之态。但是在面对昔日同窗林月峰,与之辩驳的那场戏中,能海大师的神态动作显得正义凛然,威严庄重,不怒自威的背后是佛法正道,是人间正道的强力支撑。

三、舞美设计

(一)营造写意环境氛围

中国戏曲艺术的舞美设计,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写意为主要手法,注重环境氛围的意境营造。在《龙兴鼓声》中,舞台置景以写意的景片交代环境,把握戏文环境的核心要点,提炼成主要的特征予以表现。同时,还借助环境隐喻人物品格,环境氛围基调与人物角色定位相照应。

例如表现缉熙家的环境,除了屋檐桌椅等农家环境必要元素,还有竹子栽种于庭前。竹生而有节,自古以来,竹子便被赋予人格化的意义,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卫风》中的《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竹子在本剧中便代表了缉熙和姐姐的高尚情操和高洁品格。姐姐对弟弟缉熙长久以来的教导,正直的价值观浇灌着缉熙茁壮成长,挺立向上,姐姐也是一位坚守节操,高洁傲岸的刚烈之女,面对林月峰以自己为要挟的卑劣手段,为了不令弟弟为难,选择自尽于林府。而主人公,无论是出家前的缉熙,还是出家后的能海大师,身份虽由军人转变为佛门子弟,不变的却是那刚正不阿、恪守气节、理想坚定的高洁品格。

戏中的大型景片,与传统景片中规中矩的平衡方式不同,大多采用斜体的表现方式,营造了舞台视觉上的立体感,使建筑显得高大。在林月峰府上的戏中,高大的立柱从高空房梁直拉到地面,过分倾斜的角度使舞台的视觉构图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营造出了一种压迫的环境氛围,也暗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如大厦之将倾,终将化为乌有。

(二)服装与背景的色彩搭配

川剧《龙兴鼓声》在演员戏服的选定上仔细考究,力求准确还原历史时代背景。无论是寺院僧人的禅衣,还是国民党部队的军装,都是经过严格的历史考证,才得以确定。例如,能海大师的袈裟运用得当,为人物增添了独特的神韵,尤其是姐姐自尽牺牲的那一场戏,能海大师用袈裟包裹姐姐的遗体,将千言无语浓缩于这一个动作当中,姐姐的鲜血使袈裟分外鲜红,而袈裟的鲜红色照亮了整个舞台,最终,这鲜血染成的红色也必将照耀整个中国。

根据人物服装的色彩,舞台背景的主体色彩设计多采用对比色,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能够有效的突出舞台上的人物。例如,能海大师的僧衫是亮黄色,在其出现的场景中,背景色彩多为深蓝色,两种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能海大师在舞台上的形象更容易被凸显出来,哪怕是人数较多的群戏,能海大师也可以处于观众的视觉核心位置。

四、光影造型

(一)舞台灯光色彩的运用

舞台灯光色彩的创造性运用,是时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丰富的灯光色彩效果,为川剧舞台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具有营造每一场戏的基础环境氛围,辅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配合剧情叙事发展等作用。川剧《龙兴鼓声》是一部兼具浪漫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在舞台灯光的运用上,突出了浪漫主义特征,通过灯光色彩和明暗强弱的变化,不仅是起到了基本的照明作用,还起到了渲染环境氛围,推进情绪表达的作用。

在同窗三人来到姐姐家送别缉熙的那一场戏中,当姐姐端出竹叶泡的茶,灯光将舞台照绿,一方面,是家中庭院所栽下的竹子派生成林的现实表现,另一方面,绿色的环境色调暗示缉熙即将开启人生新的阶段,可以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姐姐内心希望他们同窗四人的友谊可以常青的良好期盼。

(二)舞台空间的跨时空处理

在《龙兴鼓声》中,多次出现人物跨时空的对话,利用舞台后方的台阶,将舞台空间进行分割,实现了不同时空的人物在同一空间内的对话。例如,林月峰与能海大师的两次信上交谈都是在同一空间内完成的戏剧动作。这样的创新性表现,丰富了舞台叙事的形式,增强了舞台表达的感染力,使情节紧凑,高效推进。

结语

“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一灯传诸灯,万灯皆明”,由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陈智林主演并出品的新编川剧《龙兴鼓声》,采传统川剧之精,纳百家之长,剧情精彩,扣人心弦;立意深刻,角度新颖;表演生动,细腻传神;足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川剧作品。

《龙兴鼓声》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红色题材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震惊中外的“彭县起义”,背后所蕴含的是对伟大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的赞扬,是对伟大人民解放战争的歌颂。该剧的推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作为一部献礼作品,《龙兴鼓声》将历史事件以饱含温情的艺术形式予以演绎,起到了扬善树人的作用,激励当代,珍惜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坚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一代代革命英雄和建设者的牺牲与奉献,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也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宗教界人士、各行各业工作者共同的努力。百年时光恍惚昨日弹指一挥间,过往云烟恰若银河长空流转,新时代需要新跨越,新跨越起航新征程。遥望1949年的彭县,彼时的志士仁人做出了顺从自己内心,无愧于时代人民的选择。今日,龙兴鼓声再起,我辈奋勇前行!

(特邀作者:谷琳,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从事戏剧与影视艺术研究)

责编:李扬


相关阅读

  • 第六届山东工艺美术大师颁奖仪式济南举行

  •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6日讯 2月14日,第六届山东工艺美术大师颁奖仪式在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举行。全省共有109人入选,为山东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增添领军人才。从入选年龄看,本
  • 心游万仞——著名画家于江平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展

  • 艺术简历于江平,莒龙画派创始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塰翰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云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川剧《龙兴鼓声》舞台艺术的综合呈现

  • 川剧《龙兴鼓声》将“彭县起义”作为剧作素材,从能海大师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刘、邓、潘”三将军起义的经过,展现了佛门子弟心系家国民生的普世情怀,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
  • 太原迎泽区:虹桥烟波,迎泽蕴秀

  • 坐落在迎泽公园南湖的七孔桥,桥下连续的桥洞和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像一串珍珠镶嵌于湖面。七孔桥上视野开阔,远可观水榭古楼,近可赏烟雨濛濛。人在桥上走,船在桥下行,陌生人于此处擦
  • “一桌最海鲜” | 东海夫人

  • 荣成融媒讯海虹文| 王忠澎“越中清馋”张岱有言,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而我却对海虹情有独钟,只因它更加肥、鲜、嫩。立春过后,海虹开始大量上市。城区农贸市场
  • 万象“耕”新,忙起来!

  • 农机检修忙 “健康”上岗助春耕长沙县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春耕农机具检修指导气温回升,春意融融。眼下,长沙县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开展,全县各乡镇、农机合作社忙着对各类农机具进
  • 【说·法】老婆休产假,老公可享受几天陪产假?

  • 注法律热点捕捉法治动态解读经典案例宝山融媒体中心普法宣传短视频系列节目《说法》,邀请司法界人士为大家讲述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法制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在全社会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