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新年伊始,河北省武安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难题,把“双招双引”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速汇聚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武安,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回顾2022年,武安市实施了总投资1666亿元的186个项目,总投资346.46亿元的81个项目全面开工,集中力量争跑5个国家重大项目,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在全省位列第二。成功签约了格力钛新能源物流车、宇通新能源商务车、氢能产业园等总投资635.73亿元的25个重点项目,全年项目签约量、投资额均为历年最多。
让客商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打造惠企利企的政策环境。武安市依据惠企纾困政策,立足企业发展,新近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武安市加强“双招双引”工作行动方案》《关于开展“一跑四争”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明确对企业和人才在项目建设和培育、金融服务、科研创新等七大方面政策红利支持,单个项目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2022年以来,政策性红利累计留抵退税34.5亿元,占邯郸市42.21%,总量居全省各县(市)第一。
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阳光审批”“线上审批”,扩大“证照分离”“三证联发”改革成效,推广“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新模式,用好“办不成找我”“政企直通车”“政企会客厅”等服务平台,并利用乡村两级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和全市服务机构经营网点“裕农通”终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和高频事项自助办、就近办,彰显项目审批的“武安速度”。
打造亲商清商的发展环境。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依法惩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侵害企业利益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对已经投资武安的客商建立信息库,跟踪服务,让投资者在武安能感到“家”的温暖。
让招商更专业、更灵活、更高效
武安市把2023年作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决定开展由县级领导挂帅的10个产业招商组“大比武”,实施重点产业招商提质、重点区域招商拓展、重点企业招商扩能、重点平台招商提升、重大项目招商提效五大行动,招引更多“央字头、国字号、500强”落户武安。
突出资本招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定增基金作用,实现精准招商。出台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与头部投资机构联合设立产业基金群,形成“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撬动科创项目。
突出中介招商。面向社会遴选国内知名专业招商服务团队、咨询公司、招商平台机构,借助各类社会力量赋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调动中介机构积极性、专业招商团队积极性,鼓励其为“双招双引”工作作出贡献。
突出以商招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利用优质资产、优势产品、潜力项目,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对接,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租赁联合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增强企业稳定性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突出专业招商。武安市不断创新招商平台,在北京(京津冀)、苏州(长三角)和深圳(大湾区)成立招商引资团队,吸纳相关专业人才,打造一支懂经济、懂政策、懂产业、会沟通、会谈判、会协商的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铁军。同时,开展“回武创业再出发”活动,吸引更多武安籍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在武兴业。
让项目进得来、建得快、办得大
迈开两条腿,进厅跑部委。武安市结合当地实际,全力争资金、争土地、争试点,破解各类要素瓶颈,总投资1404亿元的78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争列省重点项目数位居全省前三、邯郸第一。玉带河综合治理项目成功争列国家第二批EOD试点,冀南二期等12个项目纳入省重点前期管理项目库。
武安市以争创国家级经开区为契机,做强园区平台,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六大平台”(外贸进出口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现代物流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载体,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向现代化产业社区转变。2022年度,该工业园区被评为全省抓投资上项目提能级先进示范经济开发区。
为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组织开展了5次政银企对接,各级银行累计向武安授信1457.06亿元,目前已经落地400多亿。为让金融更有保障,将设立产业引导母基金,其中包括产业引导基金、乡村振兴基金、城市更新基金,以投带引,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助力产业更新升级。
在人才引进方面,鼓励高层次人才通过担任顾问、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短期挂职等方式来武工作。充分发挥硕博人才奖励、英才卡等人才政策激励作用,累计引进博硕人才86人,发放英才卡333张。近期,全职引进“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庞宗然教授,充分带动武安市连翘产业的快速发展。
让项目聚起来、干起来、跑起来
在加快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及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链长制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有力手段。武安市围绕九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设立了链长制,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链长,深入研究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在“延链、强链、补链”上为产业发展把舵领航,分包各产业链的市级领导定期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调研项目建设进度,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在链长的加速推进下,产业不断优化升级,2022年,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链长制高位推动、统筹协调下,充分激发了企业上项目、干事业中的热情。龙头企业作为链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准确把握市场动态,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引进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壮大自己、成就武安。2022年,累计外出招商39批次,在武接待客商113批次,成功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507.12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武安市地区生产总值是667亿元;2021年突破了700亿,达到了758亿元。2022年预计首次突破800亿大关,达到810亿元左右。在全国百强县中,连续6年在中郡评价体系晋位升级,2022年位居第76位;首次迈进中小城市研究院百强榜单,名列第85位;项目建设在全省处于领跑地位。
□郅江涛
来源: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