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把自己打扫干净

日期: 来源:读者收集编辑:读者

人最终需要返璞归真,赤脚着地,雨湿脸庞。我向往这样的境界。每一个早晨,鸟声清脆,光线灰白,露水凝结,这样的境界呈现在了我面前。缀满竹竿的露水,我是其中一滴。朝日慢慢翻上山梁,我知道,活着,无须太悲观。人生还有什么比看见日出更美好的呢?

——傅菲,《读者》2024年第11期

1802年,法国贫农比埃尔·莫,因过度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五年。

刑满释放后,他又因蹲过监狱而被歧视,寻不到住处,找不到工作,哪怕是做苦力都没有人雇佣,更无人愿意为他伸张正义,施舍同情。

比埃尔·莫,便是雨果《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的原型。

和这个可怜人一样,冉阿让在出狱后也处处被排挤,寸步难行。

偌大的城市竟无他的容身之所。他逐渐变得怨天尤人,堕落沉沦,甚至企图报复社会。

但幸运的是,绝望中也遇见了希望。后来,冉阿让找回了自己最初的那份爱与原则。即使身处深渊,也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悲惨世界》这本旷世著作,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初读《悲惨世界》,我们往往会为彼时法国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百感交集,会为主角冉阿让的转变与善良热泪盈眶。

而当我再次细读这本经典著作,才发现其中暗藏着一个重要的处世真相:

人这一生,需要不断把自己打扫干净。

守住人性的纯净,扫去沾染的尘埃,是漫漫长夜中的一次次自我救赎。

来源:视觉中国

沉溺于过往的怨恨,是一场灾难

冉阿让出身贫农家庭,儿时父母意外离世,和姐姐相依为命长大。

姐姐生养了七个孩子,最小的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姐夫就去世了。

为了养活这七个孩子,冉阿让不知疲倦地工作,修剪树枝、收粮食、做小工、放牛,竭尽所能地多赚一些报酬,却也只是勉强解决温饱。

一年冬天,实在找不到活干。外面寒风刺骨,家里没有粮食。

冉阿让不忍看到因饥饿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跑到街头,一拳砸碎了橱窗,偷了一块面包。

就因为这一块面包,他被判入狱,在监牢中饱受苦难长达19年。

出狱后,他衣衫褴褛,步伐疲惫。苦役犯的身份,成了他这辈子都洗刷不清的耻辱。

没有人在意他入狱背后的冤屈,没有人愿意施舍一点同情。

他敲开了很多店门,可哪怕是一份做苦力的工作他都找不到。大家对他避之不及。

他又累又饿,想要讨一口水喝,对方却举着猎枪让他“滚开”。小孩子朝他扔石子,路边的野狗也追着他咬。

看着那一张张满是鄙夷和不屑的脸,冉阿让感到无比绝望。

他咒骂这个世界:“我连狗都不如了!”

19年的牢狱生涯磋磨掉了他的朝气,一次又一次地碰壁熄灭了他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

他失魂落魄地敲开最后一扇门,意外的是,教堂的卞福汝主教热情地迎接了他。

他不介意冉阿让苦役犯的身份,亲切地称呼他为“我的兄弟”,并为他准备了舒适的床铺,热腾腾的饭菜。

主教的慈祥与仁爱,让冉阿让少有地感受到了关怀。

可19年的牢狱之灾,早已将那个温和本分的少年变得麻木,甚至是狰狞。

冉阿让生活的那个时代,法律冷酷,社会无情,在监牢中他便将这个世界判了死刑,“下定决心将来总有一天,要和它算账”。

一想到自己遭遇的不公,恶意的种子就开始不断发芽——

他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台,逃之夭夭。

但很快,警察就抓住了这个小偷,并把他带到主教面前审问。

就像作家玛丽安娜·威廉曾说的:

沉溺于往事并不能让过去的伤痕愈合,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抚平昨日的伤痛。

很多时候,我们都和冉阿让一样,在同从前的怨恨缠斗,久久不能自拔。

但实际上,我们不是和曾经的错误过不去,而是和现在的自己过不去。

当你一味较劲,不依不饶,就是亲手埋下自毁的种子,把未来变成一场无限循环的悲剧。

来源:视觉中国

倒干净过去的垃圾,是对自己的救赎

被逮捕的冉阿让,此刻已然万念俱灰。

他认为主教一定会把他送回那个囚禁了他19年的监狱,他又要继续忍受无尽的折磨。

然而,宽容的卞福汝却矢口否认:“您为什么不说,这是我送给您的烛台呢?”说罢,还将另一对银烛台也送给了他。

主教的一番话,令冉阿让无比触动:

“我的兄弟,我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主教的仁爱,彻底融化了冉阿让冰冷而孤独的心。

他彻底惊醒,自暴自弃只会让自己沉入深渊。

往事不可追。从此,他选择怀揣着这一份包容,扫尽过去的阴霾,洗心革面。

他靠改革玻璃制造工艺起家,又建立工厂,悉心经营,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同时,他用自己的财富扶危济困,造福社会,帮助了许许多多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他在当地深受人们爱戴,被推举为市长。

因为自己跌倒过,所以想搀扶一下别人;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起一把伞。

一次偶然的机会,冉阿让遇见了一位可怜的母亲,为了赚钱养活自己的女儿,被逼得堕入风尘,疾病缠身,奄奄一息。

他接受了这位母亲临终前的请求,好好抚养她的女儿珂赛特。

初见珂赛特时,她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从5岁起,她就被寄养家庭使唤干粗活,动辄一顿打骂。

冉阿让费尽周折,将她从寄养人手里赎了出来,带回了自己家。

他陪她玩耍,教她读书识字,拼尽全力地呵护她一路长大。

冉阿让的爱,治愈了珂赛特孤苦的童年。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她亲切地唤他“父亲”。

看着这个全然依赖自己的小女孩,冉阿让的心里也愈发柔软。

从前的他,即使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名气,却依旧孑然一身,独来独往。

珂赛特的出现,就像是一团明亮的火焰,照亮着他黯淡的过往。

和改变了他命运的主教一样,冉阿让尽自己所能地,向这个世界释放着善意。

面对生活的重击,一报还一报,或许是本能,但不被往事牵绊,对过去释怀,才是本事。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反反复复咀嚼痛苦,而是会选择抬起头,向前走。

毕竟,拍一拍身上的灰尘,倒干净心里的垃圾,才能腾出空间,拾起希望,去重构未来的篇章。

来源:视觉中国

整理好内心的冲突,收获安然的慰藉

冉阿让被推举为市长后没多久,当初在监狱看守过他的狱警沙威,就认出了他是曾经那个苦役犯。

他向上级揭发冉阿让的真实身份,可根本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此时,警察抓住了一个偷苹果的孤寡老人,便将他当作沙威所说的苦役犯,交给法院。

听闻消息的冉阿让,陷入了纠结之中。

若他顺水推舟,默不作声地让这个老人当替罪羊,那他还可以继续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市长。

若是开诚布公,他将再次变成苦役犯,从鲜花和掌声中回到阴暗不见天日的囚牢。

深思一夜后,良知还是压倒了一切。

第二天,冉阿让策马疾驰赶往法庭,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看着众人惊愕的眼神,冉阿让依然不为所动。或许,当双手被扣上枷锁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得到了解脱。

在海上服劳役期间,冉阿让为了救失足跌入水中的船员,不幸溺水。

别人都以为他死了,报纸上还刊登了他为救人牺牲的消息。

但其实,他掉入了一艘驳船中,活了下来。

之后他几经辗转,联系到珂赛特,想带着她就此隐居。

谁承想,他刚刚安顿好,就又被穷追不舍的沙威撞见。

没办法,冉阿让只好带着珂赛特四处躲藏,哪里都不敢长留,生怕再遇到意外。

就这样东躲西藏了九年后,在一场学生军的起义游行中,冉阿让和沙威再次狭路相逢。

这些年来,沙威一直苦苦搜寻冉阿让的下落,对他咬死不放。

他坚信犯过错的人永远不会改过自新。在他眼里,冉阿让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

他不知道冉阿让当年盗窃实属走投无路,不知道他早已洗心革面造福百姓。

法律就是沙威的信仰,而一个警察的职责,就是将逃犯送回监狱。

那天,他碰上学生军闹革命,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趁机逮捕冉阿让,便偷偷混了进去。

然而,他自己却被抓住,并被处以枪决。

冉阿让本可以默认学生军的安排,名正言顺地处死沙威,免除后患。

可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却不断提醒他,不能因一己私情伤人性命。

他明白,沙威只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就像冉阿让始终坚持自己的善良与底线一样。

处死沙威,他逃得过法律的审判,却逃不过良心的拷问。

他找借口将沙威悄悄带到后巷,放走了他。

回望冉阿让的一次次选择,总是充满了矛盾与冲突,总是面临善与恶的交织,私欲与正义的选择。

他也曾被阴霾蒙蔽双眼,可在挣扎过后,他总是坚定地站在良知这边。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即使身处困境,依然恪守底线。

不逃避,不推诿。不论走多远,都守得住做人的坦坦荡荡,也守得住心底的那份安宁。

来源:视觉中国

《悲惨世界》问世前,曾有另一个名字——苦难。

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安定和谐早已今非昔比,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要面对。

就像那句话说的,所谓人生,就是一口一口的苦,接一场一场的寒。

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生的建议,那就是雨果在书中表达的:

要在逆境中,把俯视墓穴的悲痛,转换为仰望星空的情感。

心里装着希望,才会迎来希望;心里装着春天,才会不畏严寒。

命运决定了我们扎根的土壤,但人却可以选择自己生长的方向。

就让过往的留在过往,该扔掉的扔掉,该远离的远离。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在《读者》上看到的美妙句子,愿我们忘却过去的不如意,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刻,与未来的每一点幸福都不期而遇:

人最终需要返璞归真,赤脚着地,雨湿脸庞。我向往这样的境界。每一个早晨,鸟声清脆,光线灰白,露水凝结,这样的境界呈现在了我面前。缀满竹竿的露水,我是其中一滴。朝日慢慢翻上山梁,我知道,活着,无须太悲观。人生还有什么比看见日出更美好的呢?

《读者》杂志2024年第11期“摄影欣赏”

作者:如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相关阅读

  • 别人问你工资多少,聪明人这样回答

  • 人性是复杂的,往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李蕾,《读者》2023年第8期有人说:“工作以后,最怕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就是‘前途’和‘钱途’。”在很多社交场
  •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示弱,认怂,寡虑

  • 来源:读者脆弱易碎之物往往坚韧顽强,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是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即使是梦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极难消灭,常伴人生。——尼尔·盖曼,《读者》2024年第6期曾在《读者
  • 孝顺之人闵子骞

  • 口述/阮家传 整理/本报记者 王恬掌上咸宁报道“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所有人对于他的父母和兄弟称赞他本人的话没有异议。”在整部
  • 高考后的“最长假期”,你打算怎么过?

  • 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黄诚成202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考生们将迎来3个月的超长假期,这也是他们求学12年来的“最长假期”。面对骤然减少的学业负担,有的考生会突然因为失去了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把自己打扫干净

  • 人最终需要返璞归真,赤脚着地,雨湿脸庞。我向往这样的境界。每一个早晨,鸟声清脆,光线灰白,露水凝结,这样的境界呈现在了我面前。缀满竹竿的露水,我是其中一滴。朝日慢慢翻上山梁,我
  • 乌鲁木齐总装机规模15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建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张冬梅报道)6月13日,总装机规模15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盐湖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前建成并网。6月13日,新疆能源集团达坂城50万千瓦、华
  • 车展开进夜市 乌鲁木齐市民夜生活再添乐趣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赵悦报道)下班后逛逛夜市,嗨吃嗨喝的同时逛逛车展,不失为盛夏纳凉消暑好选择。6月13日起,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新耀百场车展”活动走
  • 巨震!日元又要崩了?日本央行宣布!

  • 6月14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发表声明,将基准利率维持不变,但同时表示,将会减少政府债券的购买量,以恢复市场利率。在日本央行发布声明后,日元兑美元快速走低,一度突破158
  • 别人问你工资多少,聪明人这样回答

  • 人性是复杂的,往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李蕾,《读者》2023年第8期有人说:“工作以后,最怕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就是‘前途’和‘钱途’。”在很多社交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