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缅怀冯亦同丨南京,请记住诗人冯亦同的名字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南京的12月总是异常寒冷,而12月中的13日这一天,则是全南京人的心灵都会蒙受一次杀戮的日子。整整80年了,每至此日都是这样的感受。

应当是始于2002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各界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广场上所举行的祭悼仪式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即由一位青年代表在寒风里朗诵一篇凄楚动情又掷地有声的《和平宣言》,它的作者就是在南京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诗人冯亦同先生。此后的五年间,每一年的《和平宣言》也都是由冯先生以散文体精心撰写。到了2014年,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年的10月间,冯亦同先生受省市有关部门的约请,根据新的要求重撰《和平宣言》。他花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字斟句酌,数易其稿,最终呈现于大众眼前的这篇宣言,虽只有短短60句,240个字,但却简明扼要,字字精当,凝炼中透出大气与古朴。宣言采用中国最古老的四言二节拍的诗经体来表现,不只彰显“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国家之礼仪,同时也传递了南京这座历史名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在遣词造句上,作者煞费苦心,以古韵起伏糅杂时代辞章,读来琅琅上口,情致飞扬。首个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上,将先前的一个人朗诵改由77名中学生集体咏诵,形成了一种气势和力量。而《和平宣言》的文字也相对固定下来,不再每年改动。

“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现身南京地铁站点,市民书写祈福和平。记者 宋平 摄 视觉江苏供图

细思之下,《和平宣言》这一具有文献意义的重要诗篇交由冯亦同先生执笔,无疑表明这座城市对这位诗人的倚重与厚爱;而于诗人而言,以其数十载对这座城市在文学、诗词和文化推广诸多领域的奉献,受此重托,亦属名至实归,当仁不让。

冯亦同出生于江苏宝应,中学在扬州就读。自1959年考入南京师院(今南师大),此生便与南京结缘。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这里当了18年的中学语文老师,而后调入南京市文联,从事作家协会的工作,直至退休。对于这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热土,他倾注了无尽的眷恋与挚爱。他为南京精神文明建设所做的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他人恐难企及的标高——1995年,他应南京市委宣传部之约,为南京出版社编选了《名家笔下的南京》和《诗人眼中的南京》(与俞律先生合编)等发掘南京文史精华且持续畅销的读物;还主编或与他人合编了《秦淮恋》《不屈的城墙》《教育诗选》等多部诗文集;2002年,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南京举行,开幕式上,一部荟萃了众多著名艺术家参演的“金陵神韵——南京历史名篇大型朗诵音乐会”,他受邀担任总撰稿;其后,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的民族交响乐《和平颂》(2013年9月在国家大剧院由中央民族乐团、南京民族乐团等联袂演出)的总撰稿依旧还是冯先生。2015年冬天,时年74岁的冯先生远赴大洋洲南端的奥克兰,看望在那儿读书的外孙女,行囊里却背着一大包书籍,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正是此间最热的一段)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一百多位诗国先贤“对话”,绘制了一幅历史悠久的金陵诗歌地图,这便是2016年9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20万字的《南京历代经典诗词》(冯亦同编著,系“品读南京”丛书之一,被评为“2016年苏版好书”)。该书出版后,他又不辞辛劳受邀至南京图书馆、南京一中等多处,给读者和广大学生做辅导讲座,热忱推介他心目中的这座“东方文明的文学富矿”。

而在冯亦同先生的个人创作中,描写和讴歌南京的作品更是占了相当的比重——长篇系列散文《印象总统府》《感悟栖霞山》《〈和平颂〉的诞生》《韵流金陵濯千秋——漫谈南京历史上的文学名篇》等发表或出版后,均在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为他摘得紫金山文学奖的诗歌集《紫金花》(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几乎就是采自石头城的一束束“在生活矿藏中聚焦”的诗之火,其诗风晓畅,而诗魂潜沉。被选作书名的《紫金花》一诗切入的视角尤为奇特,仅仅16行的短诗营造出这座曾经蒙受巨大灾难的城池“决不会沉沦”的坚强与美丽,诗中写道:“从‘二月兰’到‘紫金花’/紫金山麓的小草要告诉全世界:/美丽的土地决不会沉沦/生长云锦和丝竹的江南呵/也能将黄钟大吕,敲响!”之后出版的散文集《金陵心记》(南京出版社,2012年3月版),煌煌30万言,荟萃了作者写南京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个人家史以及寓居南京半个多世纪中学习、工作、生活与社交的履历、见闻与感受,被作者称之为“献给我的第二故乡、心灵家园和永久居留地的一部情书”。著名文学评论家陈辽先生生前曾对此著给予过这样的评价:此书表达了作者“心中最爱是南京”的浓厚情结,进而认为“写南京的文学作品名篇,到了21世纪,应该加上《金陵心记》这部著作了”。而在今年最新出版的冯亦同近十年诗作精选集《牵手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版)里,咏唱金陵的篇札依旧引人注目。除了那首获得第九届金陵文学奖特别荣誉奖的《和平宣言》,与此有着同工之妙的《江东门的钟声》,也一样迸射着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不只关注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与发展,底层民众的生活及生存状态,同样牵动着诗人追寻的目光:他以75岁高龄深入梅山铁矿地下420米采风,写出了《与铁矿石同行》的深切感悟;对以大学城、开发区和网格化管理著称的仙林街道,他几次走访后,难抑激动地献上了他的赞美之曲《百姓之光》……

冯亦同不满6岁时就随母亲来到南京外祖父家,在离家不远的承恩寺小学读一年级,他因此把南京称为“启蒙之地”,他对南京的爱是“刻骨铭心又生生不息的”。他在《金陵心记》的序文中,说“自己年深月久地‘楔入南京’,并从她的‘内外兼修’中不断汲取营养和力量”。他把对南京的感恩化作了为南京所作的每一部作品、每一篇诗文之中,已故老诗人高加索曾以《一把火》为题,给予亦同以“人之子,诗之子……熊熊正燃”的热赞,相信他的名字将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同在。

王慧骐(写于2017年)

相关阅读

  • 缅怀冯亦同丨以“诗与爱”点亮生命之火

  • 4月9日下午,《和平宣言》创作者,著名作家、诗人冯亦同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82岁。18岁那年,风华正茂的冯亦同考入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毕业后曾在南京市第九中学担
  • 南京:探索完善“时间银行”模式 倡导互助养老

  •   “像这样先拍摄一段家门口春天的视频,再下载剪辑软件,把用不到的地方剪掉、需要用的保留,然后配上字幕和音乐——别忘了在发布时加上‘#’号、带上话题,就会有更多人关注了
  • 首届中国审计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

  • 4月8日至9日,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审计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审计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年会由南京审计大学和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主办,也是南京审计大学40周年校庆系
  • 南京邮电大学学子携留学生共话“奋斗”

  •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青年学生的期待和希望,更蕴含着一代代南邮人对人生的期望和规划,激励着大家奋勇向前。”在南京邮电大学三好亭前,学生讲解员将“
  • 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深化合作签约活动举行

  •   4月6日上午,南京邮电大学与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政府深化建设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合作签约活动在崇川区举行。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冬梅,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健,南京
  • 丽水景宁:山水画廊 风情畲城

  • 夜景,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它所承载的经济与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缩影,也拨动着城市发展的脉搏。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景宁正致力于创建5A景区城,为主客共享的美丽夜间环境打造夜间亮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缅怀冯亦同丨南京,请记住诗人冯亦同的名字

  • 南京的12月总是异常寒冷,而12月中的13日这一天,则是全南京人的心灵都会蒙受一次杀戮的日子。整整80年了,每至此日都是这样的感受。应当是始于2002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各界在侵
  • 缅怀冯亦同丨心怀大爱 彰显文学的力量

  • 汶川地震后,江南时报在南京市山西路市民广场举办了为震区募捐的“诗与爱——温暖的力量”抗震救灾诗歌朗诵会,会上朗诵了冯亦同的诗作《担架上的队礼》(左三为冯亦同)。这是汶
  • 冲击30℃!武汉“体验版初夏”来了

  • 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视频剪辑 李辉 4月10日,武汉城区气温冲击30℃!武汉人感到“体验版初夏”来了。在武昌楚河汉街步行街上,不少市民游客穿着夏装出行,还有人穿上了防晒服,以抵挡过
  • 声动广东·步步高

  • 在时间刻度里春天的希望拔节生长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奋斗的足迹笃行不怠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向着“再造一个新广东”前进逐光而行的
  • 一七旬老人登山被困 消防救援队员成功营救

  •   4月4日上午,天全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名老人被困在天全县境内的大岗山半山上,请及时救援。该消防救援大队立即出动1车6人,成功将其营救。  当天,消防救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