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伴侣说话声音太大,会损坏我的听力吗?

日期: 来源:科普中国收集编辑:科普中国

你有没有遇到过,身边的人嗓门非常大,和你讲话时犹如耳边在轰隆隆打雷一样的时候?尤其是这个嗓门大的人,还可能是你的父母、伴侣、朋友或者同事?

那你有没有想过,在这样的高分贝环境中,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吗?

先说答案:如果这种情况是偶发的、不太频繁,通常不足以对我们的听力造成长期的损害。但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大量存在,那么它的确可能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请求对方降低音量或佩戴耳塞。

耳朵如何捕捉声音?

声音是沟通和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耳朵是如何捕捉声音,我们又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这背后的机制既复杂又精妙,涉及到耳朵内部的微观结构。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纠纷

耳朵的构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它们收集声波并将其导入耳膜。声波到达耳膜时,会引起耳膜振动。这些振动随后通过中耳的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传递并放大,最终到达内耳的耳蜗。

耳蜗是内耳的核心部分,它含有一种被称为耳蜗液体的液体,以及成千上万的毛细胞。毛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听觉中枢。听觉中枢再将这些信号解析成我们所理解的声音。

毛细胞的顶端有许多细小的毛状结构,称为纤毛。纤毛按照不同的长度排列,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梯度的结构,这使得耳蜗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做出反应。

当声音振动通过耳蜗液体时,纤毛会随之摆动。不同长度的纤毛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较短的纤毛对高频声音敏感,而较长的纤毛则对低频声音敏感。

然而,当声音过大时,纤毛会受到过度的刺激,导致它们过度弯曲甚至断裂。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因为纤毛不能自我修复。一旦纤毛受损,毛细胞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这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暴露在高音量环境中,可能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警惕高分贝音量

为了保护听力,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但在日常生活中,您可能没有意识到,有些声音中可能正悄悄损害您的听力。

声音的强度用分贝来衡量,而不同的分贝水平对听力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人们在正常对话中的音量约为 60 分贝。

当音量达到 70 至 80 分贝时,如吸尘器或吹风机工作时的声音,我们可能会开始感到不适。

长期暴露在 85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如摩托车轰鸣声、电锯声或摇滚音乐会上音响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特别是当音量超过 100 分贝时,如喷气飞机起飞的声音或枪声,即使是短暂的暴露,也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那么,有哪些迹象可能暗示您的听力已经受损呢?

首先,如果发现自己需要将电视或音乐的音量调得比平时更高,或者在嘈杂环境中难以听清对面的人说话,在电话中与人交谈时感到困难,这就是听力下降的早期迹象。

其次,如果经常感到耳朵里有嗡嗡声,或其他持续的耳鸣声,感到耳朵不适、疼痛,这也可能是听力受损的信号。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纠纷

如果怀疑自己的听力已经受损,请及时咨询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有哪些损害听力的行为?

1喜欢把电子设备的声音开很大

看视频或听音乐时,喜欢把声音开很大,这种行为不仅扰民,还让耳朵长时间暴露高音量环境中,不仅会导致暂时性的听力下降,还可能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伤。

2经常使用耳机

耳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私密的听力空间,但如果经常性地使用耳机,可能会引发耳朵疼痛。尤其是在马路、地铁、公交等噪音大的环境中使用耳机时,为了能听清,我们往往会把耳机的音量调高。经常使用耳机不仅带来生理性的疼痛,还预示着更深层次的听力问题。

3工作环境中充满噪音

建筑工地的轰鸣、工厂的机器声、机场的喧嚣声——这些高分贝的工作环境可能成为侵蚀我们听力的隐形杀手。

4经常参加音乐会

摇滚音乐会的激情、夜店的狂欢——这些高音量的娱乐活动,尤其是重金属或电子音乐的震撼节拍,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损害我们的听力。可能会给耳朵带来严重的危害。

5使用噪音较大的设备

电锯的尖锐、钻机的轰鸣、摩托车的咆哮或枪械的震耳欲聋——这些设备产生的噪音远远超过了安全分贝水平,对我们的听力构成了直接威胁。

6忽视耳部健康

耳垢的堆积、耳部的感染或耳道的损伤,都可能是听力下降的隐秘原因。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如果不加以关注和处理,可能会逐渐累积,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听力质量。

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1适度调节音量

在享受音频或视频内容时,我们应有意识地控制播放器的音量,保持在 40~50 分贝且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以减少对听力的潜在损害。

此外,合理安排每天聆听音频的时间,避免超过 1 小时的持续聆听。在公共场合,也应尽量远离那些音量过大的音响设备,降低不必要的噪音暴露。

2优先选择外放,减少耳机使用

优先选择外放音频,尽可能减少耳机的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耳机直接对耳膜产生持续压力,减少听力损伤的风险。即使采用较低的音量,也建议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 1 个小时。

3采取防护措施

在无法避免的嘈杂环境中,如工地或音乐会现场,佩戴耳塞或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可以显著降低外部噪音对耳朵的影响。正确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听力。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纠纷

4给予耳朵必要的休息

在长时间聆听音乐或处于噪音环境中之后,给耳朵适当的休息时间至关重要。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冥想、深呼吸或睡眠。定期的休息可以减少或消除对耳朵的刺激,减少听力疲劳。

5定期检查听力

对于经常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群,如音乐家、建筑工人,以及老年人,定期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查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或治疗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恶化。

6维护耳部卫生

保持耳部清洁是保护听力的基础。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锐利物品插入耳道清理耳垢,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如果出现耳部不适或感染迹象,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小问题演变成更大的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

[1]孙虹 张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9.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李军.日常生活如何预防听力损伤?[J].环境经济,2015,(10):33.

策划制作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作者

审核丨潘春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校对丨徐来 林林


相关阅读

  • 于适献声《哈尔的移动城堡》,效果出乎意料

  • 宫崎骏经典动画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于4月30日中国内地公映。这部曾经轰动全球的动画电影,2004年问世之际,并未引进到内地市场,此次虽然名为“重映”,但其实是首次公映。于适
  • 有风来丨你能听出AI和真人的差别吗?

  • 潮新闻 记者 林婧这已经不是AI第一次在人类引以为豪的创造力上贴脸开大了。早前,以“AI孙燕姿”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出圈,Open AI的JukeBox、谷歌的MusicLM、网易天音等AI音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伴侣说话声音太大,会损坏我的听力吗?

  • 你有没有遇到过,身边的人嗓门非常大,和你讲话时犹如耳边在轰隆隆打雷一样的时候?尤其是这个嗓门大的人,还可能是你的父母、伴侣、朋友或者同事?那你有没有想过,在这样的高分贝环境
  • 潮声丨大学要不要设“家委会”?大家在争论什么

  • 潮新闻 执笔 姜晓蓉 纪驭亚江苏师范大学 图源视觉中国家委会,这个在中小学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最近时常在大学出现——前不久,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家长委员会预备会议召开,共同审定
  • 插话绘 | 破解“打到臭车”不能光“卷”司机

  • “网约车越来越臭”这个话题去年冬天就已进入公共视野。随着气温回升,夏天的到来并没有带走网约车里的臭味。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臭车”集中在“打车就像进了师傅被窝”“臭到
  • 驻基里巴斯使馆提醒中国游客行前做好充分准备

  • 近期,部分中国公民赴基里巴斯旅游时因未提前预订酒店,导致抵基后出现住宿问题,给自身行程规划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人身安全风险。驻基里巴斯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行前做好充分准备,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