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一时净”到“时时净”,组合拳如何打

日期: 来源:南方杂志收集编辑:南方杂志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南方日报/供图

狠抓源头治理正成为广东各农村地区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首要目标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广州、汕头、东莞、珠海、云浮、肇庆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出短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

如何把短板变为潜力板?今年以来,广东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总体部署,并连续3年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11月6日,在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党委书记张丹莉就“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合拳”话题分享了经验做法。

从“一时净”到“时时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合拳如何打?日前,《南方》杂志记者进行了探访。

溯源而治,筑牢坚实基础

“过去满河都是水浮莲,又黑又臭,现在都是清洁的河水,走过去都让人心旷神怡!”在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兔岗坑河涌上,村民戴先生非常感慨。得益于近几年的治理,兔岗坑河涌由曾经的黑臭河涌蝶变成了“生态河”,还逐渐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村黑臭水体的产生,与农村生活污水息息相关,这些污水便是污染河涌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因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排污管网不完善等原因,一些农村地区出现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或者污水流入雨水管网,通过雨水排口溢流进入河涌的情况。如果仅仅针对黑臭水体进行整治,而不分析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并从源头上进行整治,那么只会治标不治本。

截至目前,人和镇全镇建成污水管网900公里,3年增长6倍,镇内21个村全部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治理率达到了100%。

“这一切得益于人和镇突出源头治理。”张丹莉在会上分享时说。

据介绍,人和镇由党员干部带头,全覆盖建立18名镇级河长、28名村居级河长、341名网格员(长)的三级治水体系,风雨不改每周徒步巡河;同时,组织29个党员突击队进村入户做动员、讲政策,发动村民全程参与治污方案设计,聘任1200多名民间河长组建29个民间护水队,为全民参与生活污水治理筑牢坚实基础。

治污必须治源头。一方面,人和镇制定“一村一策”治理方案、“一户一策”接管方式,镇内6.52万栋村民自建房实现污水管全部到户、污水单独收集,污水收集处理率由过去的50%提升到100%;另一方面,人和镇近3年完成“洗楼”2万栋,整治“散乱污”场所超1200家,拆除河涌边违建12.7万平方米,新建碧道22公里,从源头消除黑臭水体。

不仅仅是人和镇,狠抓源头治理正成为广东各农村地区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首要目标。

在多条小河从村里流过的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曾经污水占据整条河流,河道里堆满淤泥。

东华村党委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入户调查和实地现场勘察调研,并和村民多次开会讨论后,制定了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

为做到源头收集,东华村修建了新的排污管道,村民的生活污水全部通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污水收集管网统一收集处理;还将原有的排水沟系统改造成雨水排放系统,让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从“同流合污”到“各行其道”,村里的环境也因此有了质的飞跃。

因地制宜,建造特色处理站

对于生活污水,人们一般都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在东莞道滘镇小河村,人们却对这里的污水处理站毫不在意:与典型的处理站不同,这里并没有大型的水池、刺鼻的臭味或者机械运转的噪音。相反,只有两座看似普通的双层建筑和篮球场、锦鲤池,以及绿意盎然的步行道。

原来,这个污水处理站所有水池均埋设于地下,处理站的除臭系统噪声低,全封闭、全收集,没有异味。

以前,小河村的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废水,需要经过昂贵且易出现故障的管道系统运送到远处的中心处理厂。这个过程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出现管道问题,常导致污水直接流入内河涌,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道滘镇迅速提出并实施在小河村建立分布式污水处理站的方案。经过多次详尽的论证和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将处理设施建在地下,地面上则设计了吸引人的景观和生活设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居民反映最大的“邻避效应”。

这种方法不仅比传统的分布式处理站节省了约80%的空间,还获得了居民的广泛支持。处理站的成功运行显著改善了周边河道的水质,周围的河涌水质也从劣五类提升到四类水甚至是三类水。

生活污水处理站如何建,建在哪里,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是生活污水治理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南方》杂志记者调查发现,广东各地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建造生活污水处理站。

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的东湾村北端,存在一片人工湿地,这里竹芋植物挺拔如玉,而石板路径旁则生长着密集且排列有致的茱萸灌木。“这片湿地实际上是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点。”东湾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过去几年中,东湾村在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把原本的污染源生活污水转换成了有益资源。

原来,人工湿地下面隐藏着一个12平方米的化粪池,与地面上的污水处理池相连,共同构成了占地约三亩的巨型过滤系统。村里所有的生活污水会通过土壤的自然过滤、水生植物的净化以及生物降解,逐渐转化为干净的水源,最后流入村边的开放式水塘中。

在茂名市茂南区袂花镇椰子村,一棵棵生长茂盛、根系发达的花叶芦竹出现在椰子村的污水净化池。这是一种能够迅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净化水质的植物,是茂名市不少村庄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尾水净化为可利用水的“法宝”。据了解,茂名市计划今年在全市种植2万多株芦竹,以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久久为功,形成长效机制

治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标本兼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污水管网的养护维修,是一项重要工作。张丹莉介绍,人和镇狠抓专业化管理,依托广州市排水公司,对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巡检、养护、维修,确保管理科学、运行稳定;同时,用好“管养通”系统、“河长APP”等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测调度管网、河段、水质等关键点,近三年共处理问题3000多宗,带动水环境持续改善。

云浮市新兴县也有类似的做法。据了解,新兴县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维,全程智慧监管”的整体运行机制,通过“整县托管”方式,选择第三方专业公司,通过专业的工程技术团队对全县镇村两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进行统一托管运营,从而有效降低运营维护物资采购成本和人员投入成本。

此外,新兴县把“公司+农户”模式运用到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中,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就近聘请村民参与系统维护、管道清淤、植物养护等工作,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有效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新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为群众支持、人人点赞的民生实事。

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则通过把污水处理站打造成资源驿站的方式,实现农污处理站点的长效运营。据了解,该资源驿站地下部分建设污水处理站,地上部分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汽车充电桩、乡村旅游服务站等配套设施,用资源驿站的收益反哺覆盖农污运维费用。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省1123个乡镇已基本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共建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63座,总处理能力619.89万吨/日,建有配套管网2.06万公里。目前,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2年的53.4%提升至58%以上,污水乱排乱放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相关阅读

  • 安图:建设“四好农村路” 打造幸福“民生路”

  • 今年以来,安图县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总目标,持续推进“老旧路道路改造”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县
  • 建好护好农村“致富路”

  •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7亿元,同比增长5.1%;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九成以上。公路作为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推进城乡融合发
  • 公示!甘肃5集体、16人拟获全国先进

  • 关于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级推荐单位自
  • 北景港镇:道路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硬”环境

  • 岳阳广电全媒体11月27日讯(记者/蔡群 通讯员/李艳)“家门口的路修好了,干净整洁了,车辆来回拉货进出都很方便,我们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好!”华容县北景港镇商户罗大哥高兴地说。近期,
  • 消防宣传进农村 家“预”户“消”学知识

  • 为深刻吸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全力做好冬季农牧区防火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近日,奈曼旗消防救援大队开展“进农村”
  • 住建局:改造老旧管网 畅通城市“血脉”

  • 城市管网改造是疏通城市“血管”的重要措施,也是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惠民生的工程。为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我市不断完善城市管网设施,以更大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与水有约!公众实践活动小主播专场走进临平

  • 杭州市临平区的境内有两条河,运河和上塘河,这里的河水很清澈,看得到水草和小鱼。如今,临平区市控及以上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这离不开区域内污水治理能力的
  • 河南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获政策支持

  •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农村寄递物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从“一时净”到“时时净”,组合拳如何打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南方日报/供图狠抓源头治理正成为广东各农村地区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首要目标◎《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广州、
  • 因为热爱 他在考古遗址公园里深耕

  • 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欢迎来到北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下面我带大家参观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11月27日,31岁的杨传宇带着二十几位参观者开启了一段穿越历史之旅。1
  • 乡村振兴有“面子”更有“里子”

  • 广东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探索发展乡村产业,主打的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让乡村振兴有“面子”更有“里子”◎《南方》杂志
  • “赤膊房”别“素颜” 旧村貌换新装

  • 让“赤膊房”告别“素颜”,旧村貌才能换上新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更实在、更直接◎《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茂名、汕尾等地◎本文责编/林若川汕尾市陆河县欧田村
  • 吕梁市区:源源热力保障温暖过冬

  • 冬季供暖关系千家万户。随着新一轮冷空气过境,气温降幅较大,市民家中暖气效果如何?连日来记者跟随供热企业深入部分用户家中,实地查看供热效果。【同期】市供热集团调度中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