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红笔网评】创造性转化让秦巴文化富矿变高峰

日期: 来源:十堰发布收集编辑:十堰发布

“十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相互交融,形成了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精神,给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第一次到十堰采访,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惠小勇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不一样的精神面貌。(2024年1月24日《十堰日报》)

十堰有着诸多的优势,有着深厚的城市精神底蕴,更是有名的山城、水城、车城。将优势亮出来,让文化活起来,让资源条件动起来,让城市精神丰盈起来,十堰大有可为。翻开十堰历史,单就其中的一些成语典故及相关文化资源,就足以让城市文明让人眼前一亮,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让文化照进现实,可以为十堰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力量。

“庸人自扰”,自找苦吃有新意。“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庸人自扰,今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无论是本意和今意,这个成语都更有言外之意。何为“天下本无事”?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世界,天下的事情多了去了,能够设身处地去考虑天下大事,这样的做法难道不对吗?就今天而言,庸人更是平凡人的代表,有什么事情是平凡人瞎着急或自找麻烦?能够这么做,更是代表了一种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上进之心。一个人不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何来个人能力的提升?面对频繁的天灾人祸,我们难道不需要用心去审视一些看似跟我们无关的事情吗?这不是杞人忧天。事物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找麻烦自找苦吃,对当代青少年极具教育意义。围绕这个成语,十堰可以大做文章,着力打造“庸人自扰”商标品牌,相关技术及设施设备的完善,均可以冠以“庸人自扰”标志。这个成语的背后,其实还寄予着一种苦苦追寻新事物的精神力量,与自找苦吃品质一样,可以与十堰城市精神同频共振。

“流放之地”,文化交融可励志。提起流放之地,或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但这流放之地的精彩,意蕴无穷。首先流放之人并非都是不光彩之人,“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且不说这些人本身的是非功过,单就这些人的到来,特别是宫廷贵族、达官显人、王子王孙等,可以为地方带来诸多先进的文化,本土文化与这些文化相融合,这片土地上所发生过的事情,均可以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宝贵资源。从秦之吕不韦家族、嫪毐家族,到隋朝太子杨勇,历代共有45位帝王将相及其家眷被流放于此。王与民的亲和、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流放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撞击。可以组织拍摄相关电影,可以收集记载相关史料,挖掘其中精彩故事,可以建立相关文化纪念馆,可以开发相应的研学线路,让相关的文化活起来,碰撞之间会有更为精彩的文明。

“考古研究”,书写生命不断线。十堰的考古资源丰富,考古成绩突出,这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活化石,“这里埋藏着30万枚距今6000万年到8000万年的恐龙蛋,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可以称作是‘白垩纪兵马俑’。”“郧县人3号头骨”“梅铺猿人”“白龙洞人”“黄龙洞人”,诸多的化石,是一本本生动的古人类遗迹教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材料。生活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把这种对文明的探究向纵深处发展,这种精神本身可贵,特别是考古所发现出来的文物更是难能可贵。破译一个字奖励10万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在6年前凭借对甲骨金文“蠢”字的释读获全国首个10万元奖励,根本就无需置疑这些化石的价值。进一步发现蕴含其中的文明密码,“郧县人3号头骨”迄今保留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这样的答卷十分精彩。

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续接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楚国先民早期在汉江中上游一带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筚路蓝缕”背后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我国历朝历代人身上都得到了鲜明体现,对于今天的我们,意义同样重要。特别是当代学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把“筚路蓝缕”的故事给他们讲清楚,讲明白,引领他们自立自强,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能够增添前行的力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面对艰难与挫折,以“筚路蓝缕”之姿态面对,振奋精神,接续奋斗,“筚路蓝缕”会是更好的教育。

“朝秦暮楚”审时度势明真义。朝秦暮楚,战国时秦楚两国争霸,其他各国和游说之士根据自己的利益,一会儿助秦,一会儿助楚。后用以比喻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根据事物发展变化做出自己的选择,原则上来说并不能算错,但若是见风使舵,反反复复,立场不够坚定,这也可以是反面教材,“朝秦暮楚”完全可以是思政课教育基地,时刻警醒人们站对立场,站稳立场,坚定方向,坚定信仰。在是非面前,在方向面前,在立场面前,需要的是坚定,要在困境中看出希望,看到前途,“朝秦暮楚”对审时度势明真义很有启迪。

这仅仅是几个成语和部分特色,十堰的人文、历史、地理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十分广阔丰富,让这些文化照进现实、活起来,文化才能发挥其作用,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精神才能真正可感可见,从而振奋人心,指引人们接续奋斗的前进的方向。

(红笔:周芳元)

相关阅读

  • 灼见丨张艺委员:保护传承新疆红色文化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对新疆红色文化进行科学系统挖掘研究,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在新疆两会上,自治区政协委
  • “扫黄打非”迎新春,护苗活动伴成长

  • 春节将近,为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生活氛围,衙前镇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多方面、多形式地进行未成年人“护苗”专项活动,同时强化市场监管,持续净化网上网下
  • 过年是一种文化信仰

  •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说到“信仰”,它不仅仅与政治、宗教有关,也与我们的文化相连,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年关将近,回家过年,是距离的迁移,也是心灵的归属。当“年”
  • 【新春走基层】赤壁: 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 本报记者 祝宝成 王莉敏 特约记者 但唐静 通讯员 曾冰掌上咸宁报道“有灯光有空调,还有大镜子,排练条件这么好,我们跳得有劲!”1月29日,赤壁市赵李桥镇文化站4楼练功房内,赵李桥社
  • 有一种味道,叫“黄河大集”

  •   □于晓玲 张洁  年关将至,眼下威海烟火气最浓的地方,莫过于黄河大集了。  对很多威海人而言,黄河大集承载着满满的故乡情感与节庆氛围。琳琅满目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叫
  • 排练节目迎新春

  • 全媒体记者 朱朝星 通讯员 孙世杰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贺新春。连日来,尉氏县城乡各文艺团体正在紧张有序地排练舞龙、腰鼓、盘鼓等文艺节目,现场锣鼓喧天,洋溢着欢乐喜庆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红笔网评】创造性转化让秦巴文化富矿变高峰

  • “十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相互交融,形成了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精神,给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第一次到十堰采访,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惠小勇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不一样的精神
  • 构建“全民拒赌”新格局 共筑平安防“赌”墙

  • 为持续营造辖区拒赌防赌反赌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清风2024”专项行动,有效预防和打击治理赌博违法犯罪的滋生蔓延,近日,饶河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组织辖区派出所积极开展禁赌宣
  • 广州黄埔为282名困难长者送御寒衣被

  • 春节将至,暖意先行。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联合黄埔区慈善会在元旦和春节前夕开展“埔善为民,爱心暖冬”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为辖区282名困难长者送上御寒衣服和被子,向他们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