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汤圆姐姐”敖珞珈:探索异地消费场景 让汉服经济更出圈

日期: 来源:洛阳网收集编辑:洛阳网

敖珞珈(受访者供图)

  “我两年前在九洲池拍摄过汉服照,现在的洛阳汉服氛围与两年前大不相同!”敖珞珈发出感叹。

  敖珞珈是重庆人,是一位区级非遗传承人(“唐本俑”汉服手工制作技艺)、“礼衣华夏”全球汉服模特大赛发起人、汉服活动策划师,在设计汉服的同时还经常在全国各地策划汉服活动。前些年,她因为一组吃汤圆的表情包在网络走红,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汤圆姐姐”。洛阳汉服文化的独特性在哪?如何进一步发展汉服经济?面对在汉服产业全方位发力的洛阳,敖珞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扎根本土文化 挖掘洛阳汉服独特性

  “洛阳应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汉服文化,这是由历史决定的。”敖珞珈说。不同于现代,古代交通不便,各地百姓之间沟通少,因此不同地区的服饰本就存在差异。以敦煌为例,许多唐代敦煌壁画上展现出的服饰飘逸灵动,并不同于河洛地区,成为现在不少演出服的设计参考。

  敖珞珈在考察汉服后发现,南方地区的服饰比北方地区的服饰宽大、厚度薄,她推测这种不同是因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导致的。这也说明在古代,因地制宜改良服饰是十分常见的,因此洛阳的服饰也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她以武周时期的洛阳为例。那时,女性地位提升,涌现了不少女官,例如上官婉儿等,服饰风格也相应受到影响。不仅女性裙装的腰线由腋下转移至腰部,甚至女着男装也很常见,干练、合身是当时河洛地区女性的服饰特点。

  敖珞珈认为,洛阳可以延续武周时期女性的穿衣风格,规划发展本土汉服文化。“失去文化基底,汉服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每个城市的汉服文化,都应该扎根在自己的土壤里,形成本土特色。”敖珞珈说。

  紧抓产品迭代 用IP延续汉服经济

  当擅长四轮定位的汽修店老板转行做汉服时,洛阳的文旅转型已悄然开始。

  年初至今,洛阳汉服店铺数量暴涨,仅洛邑古城景区就带火周边300余家汉服店。如何延续“汉服热”?如何用汉服持续为城市文旅赋能?在敖珞珈看来,转型后的洛阳文旅要紧抓产品迭代。

  “汉服的流行不单单是服饰的流行,它还伴随着许多周边产品的出现、流行。”采访期间,敖珞珈展示了个人手机壳,并表示壳上印制的IP“唐贵肥”,其设计师为洛阳人。

  她表示,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可以挖掘、设计、创作的汉服周边产品,也有许多优秀的本土设计人才,在洛阳汉服租赁+妆造的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开发周边文创,实现产品迭代,也是维持并进一步发展汉服经济的良策。

  当汉服周边文创进入汉服店铺,游客的消费就不止于浅层的汉服租赁,在做妆造的闲暇时间,可以进一步挑选心仪的文创产品,尤其是手机壳、收纳盒等实用、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物件,其在使用时也是对洛阳的隐性宣传。

  作为汉服技艺非遗传承人,敖珞珈对历史文化了解并不少。她表示,在未来,自己也将依据在河南各地学习了解的历史文化和看到的文物,进行系列汉服与周边设计,让中原文化在汉服应用上更接地气,让河洛文化拥有汉服IP产品。

  寻求跨界合作 让游客不到洛阳也能消费

  “几十元就能当一天大唐贵妃,洛阳的消费真不高!”这是不少游客到洛阳体验汉服妆造后发出的感叹。目前,游客关于洛阳的消费,基本都是在洛阳本地,敖珞珈则提出了一个让游客在异地也能消费洛阳文化的新点子。

  “汉服及传统文化,不一定非要在古色古香的场景才能应用,可以寻求跨界合作,比如在商场打造美陈展览。”敖珞珈说。美陈是一种艺术展览,常见的商业美陈经常布局在商场中庭,是消费者打卡、购物的场景之一。

  与全国连锁的大型商业体合作,将洛阳历史文化进行可视化设计,并搭配本地汉服、汉服周边等可售卖产品进行美陈布局,再将其推广至商场的全国连锁店,如此一来,外地游客想要了解洛阳文化、洛阳汉服,就不必局限在互联网,并且在异地也可以实现消费。

  敖珞珈认为,这种模式十分适宜布局在年轻人多的一线、二线大城市。美陈展览不仅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拍照打卡的场地,更是消费者在线下了解洛阳的载体。“当游客纠结要去哪个古城游玩时,在本地商场看到来自洛阳的宣传,很大概率会选择乘坐上去往洛阳的列车。”敖珞珈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见习记者 李晓楠)


相关阅读

  • 第一期“河洛文脉论坛”在洛宁举行

  • 10月20日至21日,由洛阳客家联合会、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主办,洛阳市文化产业协会、洛宁香楸湾洛书文化园协办的第一期“河洛文脉论坛”在洛宁县香楸湾洛书文
  • 洛阳启动重走客家南迁路活动

  • 10月20日上午,洛阳市重走客家南迁路活动在定鼎门广场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共洛阳市委统战部指导,洛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洛阳客家联合会、洛阳日报社等承办,主题为“重走客家南
  • 15岁视障男孩用音乐开启别样人生

  • 陈世博利用课余时间练琴吉他、陶笛、钢琴,年仅15岁就掌握3种乐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名叫陈世博。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是一名视障者,也是2023年度洛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 重阳节前洛阳雷锋车队“送戏上门”

  • 志愿者为老人们唱戏因为敬老院老人的一句话,他们牵挂了20多天。20日上午,老城区工会联合洛阳雷锋车队文艺分队志愿者,驱车前往15公里外的帮扶点孟津区麻屯镇福地养老院,帮这里的
  • 河南,越来越中了!|地球知识局

  • 去年央视春晚,一曲《只此青绿》让全国观众惊叹不已。河南姑娘袅娜的身姿,重现了大唐绿腰舞的魅力;宛若青绿山水的衣衫,彰显了宋式美学的高级。河南,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十几个王朝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戏曲之乡”唱响“文化惠民”大戏

  •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品10月23日,菏泽市“振兴发展地方戏曲 培根铸魂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召开。市文化和旅游局、定陶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的有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