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以后
校园师生密集,接触频繁
容易导致传染病传播
是传染病防控重点场所之一
9月开学以来
多地儿科医院
迎来了一波就诊小高峰
其中上海儿科医院
周末就诊高峰期
单日挂水人次可达900人
甲流、支原体等感染病例多
根据复旦儿科医院数据显示:近期儿童发热主要集中在甲流、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甲流单日检出达100多例,较9月1日前增长了30%。周末就诊高峰期,单日挂水人次可达900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表示:开学以后流感抬头很明显,春季经历了一波流感流行,当时是甲型H1N1,近期流行的是甲型H3N2, 这波我们看到小学生不少, 还有幼儿园小朋友。
此外,支原体感染在今年6至7月出现了一次小高峰,8月下降后,9月又现增加趋势。由于支原体感染容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部分症状重的患儿需要阿奇霉素静脉补液一周左右。
医生提醒,支原体肺炎虽然症状上和普通感冒或流感十分相似,但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所以,不少家长如果初期没有引起重视,自行购买感冒药或消炎药给孩子服用,不但不对症、没效果,还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陕西西安在最近一轮大雨过后气温突降
也有医院出现了
儿科门诊患儿突增的情况
西安多所幼儿园、中小学
提示预防流感
此外
浙江、陕西、江苏等地紧急提示
季节交替
要注意预防流感等传染病
合肥疾控中心
近日也发布了健康提示
列举了学校传染病主要种类和症状
一起来看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
流行性感冒: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以手、足、口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临床表现。多数症状轻,1周左右可自愈。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带菌的飞沫核传播。人群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可疑症状有咳嗽、咳痰≥2周,或痰中带血或咯血,还可出现盗汗、乏力、低热等。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播力强。感染症状通常包括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个人加强卫生等
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患者;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注意饮食、不喝生水、适量运动、适度室外活动等;
及时就诊: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诊,主动向老师报告,避免带病上课,并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
疫苗接种: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降低患病风险。
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公民知情、自愿接种。合肥市多家预防接种门诊可接种流感疫苗,且疫苗储量充足,疫苗名称及适用人群见下表。
(来源:中国新闻网、新闻坊、起点新闻、合肥疾控等 编辑: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