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刺眼的“构成犯罪”

日期: 来源:正义网收集编辑:正义网

为了帮妻弟的忙向朋友借钱,却让自己陷入了一场官司;原本简单的民间借贷行为,险些被认定为虚假诉讼罪。记者日前采访了一起刑事申诉案件,深切感受到在司法活动中贯彻“三个善于”的重要性。

无奈之下伪造借条

张某想不明白,自己原本只是出于好意帮忙筹款,却无端卷入一场官司。

2011年初,张某的妻弟刘某打算购置一辆二手水泥罐车,希望张某能协助筹款。亲情之下,张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随后,张某从朋友金某等3人处共借得19.5万元,再加上自己的2万元,于2011年5月将总计21.5万元直接汇入原车主的账户,帮助刘某购得了这辆水泥罐车。

2011年7月1日,张某作为中间人,让实际借款人刘某写了钱款收条,收条对21.5万元借款分别明确了利息,一部分是10万元,利息为每月2分,剩下的11.5万元,利息为每月2.5分,借款时间与向原车主打款的日期保持一致。

然而,资金的出借人身份、每笔款项的具体利息支付方式,以及还款截止日期等细节,收条中均未提及。

转眼4年过去了,刘某从未主动还款。在债主多次催要下,张某只得代替刘某偿还了5.7万元。

眼看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刘某却始终不提还款的事儿。为了不伤一家人的感情,张某和债主们商量,决定瞒着刘某伪造一张借条:借款人为刘某,张某则是代办人,21.5万元由金某一人出借,原定的利息也不变;金某则给张某写了一张收到本金和利息5.7万元的收条。

2017年7月底,金某凭借这张伪造的借条,向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归还欠自己的钱款和利息。

刺眼的“构成犯罪”

庭审期间,面对从未见过的借条,刘某矢口否认与金某存在借款关系,理由是自己并不认识金某,并提出只向姐夫张某借过钱,但这与本案并无直接关联。尽管刘某竭力辩解,但在金张二人共同提供的证据面前,他的解释并未被法庭接受。最终,2018年6月,法院判决被告刘某归还金某钱款。

刘某对一审判决不服,向庆阳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二审开庭时,面对法官的询问,张某和金某讲述了借贷实情,也坦白了他们伪造借据和收条的实情。

得知真相后,庆阳市中级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张某和金某二人恶意勾结,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已严重干扰了司法秩序,并将相关线索转交给公安机关。

2019年7月,公安机关以张某和金某涉嫌虚假诉讼罪为由,移送西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二人的虚假诉讼行为虽然涉嫌犯罪,但情节轻微,自愿认罪认罚,不需要判处刑罚,遂对张某、金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尽管作出了不起诉决定,可决定书上“构成犯罪”四个字却格外刺眼。相对不起诉的结果让退休的张某受到党纪处分,更让他在亲友面前颜面扫地。

张某觉得,虽然借条是伪造的,但借款的事实是真实存在的,怎么就被定为虚假诉讼了呢?于是,他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撤销原案的不起诉决定,认定自己的行为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重新作出不起诉决定

“债没有追回,债权人反被处理,这样的结果让我实在难以理解。”——面对申诉人的委屈,最高检第十检察厅检察官兰楠调取原案卷宗,对全案进行了实质审查。

兰楠发现,2019年9月,张某以刘某为被告,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刘某清偿借款。2020年4月22日,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判令刘某清偿张某借款,判决也已经生效。这意味着,不仅原案的在案证据支持,法院的生效裁判也确认了二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客观真实存在。

张某的行为确有违法之处,但一定构成犯罪吗?在承办案件的最高检第十检察厅主办检察官齐涛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虚假诉讼罪本质是捏造并不存在的法律关系,干扰法院的正常审判秩序。”齐涛告诉记者,是否存在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判断张某等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这点在最高检发布的第五十二批指导性案例“杨某涉嫌虚假诉讼不批捕复议案”中也有阐明。

“如果行为人与他人之间实际上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且提起的诉讼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原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的,不应认定为虚假诉讼罪。”齐涛说。

查明案件基本情况后,最高检指出该案可能存在的错误,将该案交由甘肃省检察院重新办理。

“经审查,我们认为本案处理确有错误,要求当地检察院予以纠正。”甘肃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张鹤新告诉记者,目前,西峰区检察院已撤销原不起诉决定,认为二人行为不构成犯罪,并对张某、金某重新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办案过程中,我们确实面临许多挑战,诸如区分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特别是在处理法定犯罪案件时,许多罪状在形式上与民事纷争、行政违法有重叠,使案件处理变得尤为棘手。”从检20余年的齐涛说,“案件真相的发现,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把‘三个善于’的认识论、方法论运用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方能真正地高质效办理好每一起刑事申诉案件。”

检察官说法

虚假诉讼罪如何认定

虚假诉讼罪本质是捏造并不存在的法律关系,干扰法院的正常审判秩序。是否存在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判断张某等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如果行为人与他人之间实际上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且提起的诉讼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原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的,不应认定为虚假诉讼罪。

案件真相的发现,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把“三个善于”的认识论、方法论运用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方能真正地高质效办理好每一起刑事申诉案件。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谷芳卿)


相关阅读

  • 武汉多地发布购房新举措

  • 此前武汉市武昌区、汉阳区发布购房新举措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洪山区、硚口区近日也相继发布购房新举措东湖高新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日前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
  • 中国最值钱的十种粮票

  • 在中国,粮票不仅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更是收藏家们钟爱的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粮票逐渐升值,成为了收藏市场中的瑰宝。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中国最值钱的十
  • 24小时追回被盗电动车,湖北云梦警方获赠锦旗

  •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通讯员 王诗宇“非常感谢民警帮我追回电动车,不到一天就破案,真是神速呀!”5月31日,代女士带着一面锦旗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感谢办案民警
  • “男子将妻子伤害致死后畏罪跳楼”,警方通报

  • 重庆警方通报:一男子因家庭矛盾,将妻子伤害致死后畏罪跳楼自杀警情通报6月5日10时许,刘某(男,33岁)因家庭矛盾,在渝北区悦来街道一小区24楼家中,将妻子伤害致死后畏罪跳楼自杀。刘某
  • 三大问题横亘 东海基金约22.60%股权流拍

  • 5月28日10时至5月29日10时,深圳中院对被执行人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鹏博实业)持有的东海基金27.3053%的股权进行公开拍卖。根据股权拍卖公告,为实现债权利益最大化,鹏博实业
  • 首亏与破发!CRO龙头美迪西直面双重考验?

  • 2023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订单延迟执行,使得美迪西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2.93亿元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吕贡2023年,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迪西,688202.SH)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刺眼的“构成犯罪”

  • 为了帮妻弟的忙向朋友借钱,却让自己陷入了一场官司;原本简单的民间借贷行为,险些被认定为虚假诉讼罪。记者日前采访了一起刑事申诉案件,深切感受到在司法活动中贯彻“三个善于”
  • 吉林抚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源头,享有“林海参乡”的美誉。在这个人口不足22万的小县城,广袤的森林绵延了近52万公
  • 重庆丰都:以特色农产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 重庆丰都报道166.3万人次、9.97亿元,今年4月,丰都这座地处重庆地理中心、三峡库区腹心的小县城火爆出圈了。据当地庙会办统计,2024丰都庙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