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立春到 一起来“咬春”

日期: 来源:杭州之声收集编辑:杭州之声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春”是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着冬去春来,万物起始,一切更生。“春”则表示草芽萌动,花枝孕蕾,万木争“绿”。为让辖区青少年们进一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感受垃圾分类所带来的“绿色世界”,杭州钱塘区白杨街道垃圾分类专班在东湾社区开展主题为“环境保护在心中,垃圾分类在手中”系列迎“春”活动。

来自“小童心”发展中心的兔子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为大家呈现一场关于“立春”的绘本故事。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立春的风俗习惯,民间有躲春、打春、咬春等传统活动。老师还安排小朋友们以分组动作四重奏的方式,生动演绎“打春牛”习俗,为活动营造一份欢乐的气氛。

随后,在“开启‘绿’色世界”垃圾分类模拟游戏中,为每位小朋友们分发印有不同垃圾名称的卡片,大家需要先辨别垃圾的种类,然后投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废旧电池、废旧日光灯源是有害垃圾,应投到红色垃圾桶中。”“茶包、咖啡渣是易腐垃圾,应该扔到绿色桶内。”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着,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领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对保护环境的意义,为新春生活增添一份“绿”意。

接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家洗好手,铺好桌布,进入“咬春”环节。大家兴高采烈的开始包春卷,正所谓万物皆可卷,只见大家将自己喜欢吃的各种馅料放在春卷皮的上端,将上端的春卷皮先折起来,然后用双手把两边的春卷皮依次往中间折叠,再将上端包好的春卷向下折叠起来,一直往下卷,直到变成一个长方形的“小被子”,春卷就做好了。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在居民心中种下了绿色的种子,期待春暖花开,种子发芽,用春色点缀生活,共同践行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理念。


通讯员:王畅


相关阅读

  • 兴隆路街道开展厨余垃圾提质专项行动

  • 春节前夕,为持续推进辖区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进一步提升厨余垃圾分类数量及分类质量,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近日,兴隆路街道城管办、综合执法中队对辖区餐饮企业
  • 新春在即 分类在行

  •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分类的主旋律也紧随其上。新春是旧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端。对于垃圾分类而言,新春应当是阶段的跨越,是迈向绿色杭城的台阶。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让居民在新
  • 参与小区微治理,垃圾分类趣味多

  • 垃圾分类是小区微治理的重要内容,年关将近,沁苑社区在六塘公寓小区的广场上,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趣味活动。活动以“垃圾分类趣味多”为主题,邀请居民参与互动游戏,进一步浓郁了小
  • 西罗园街道:迎新春 倡文明 垃圾分类我最行

  • 年货礼盒、饮料箱、废旧衣物...一大早,王阿姨提着分好类的垃圾袋子走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把垃圾一一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内。“如果投放的不对,还挺不好意思的”,王阿姨说。这
  • 立春|乍暖还寒,勿忘安全!

  • 立春对于我们国家大多数地区来讲只是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仍旧处于寒冷的冬天1月31日以来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同时也正值春节前返乡出行高峰期公众
  • 市南区金门路街道:垃圾分类入民心

  • 为更好地巩固居民的垃圾分类理念,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使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将美德信用建设融入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金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立春到 一起来“咬春”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春”是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着冬去春来,万物起始,一切更生。“春”则表示草芽萌动,花枝孕蕾,万木争“绿”。为
  • 掇刀区审计局:扫雪除冰,温暖出行

  • 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寒风凛冽的环境下,掇刀区审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由该局领导带队前往幸福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扫雪除冰活动,切实保障居民安全出行和车辆行驶安全
  • 假期即将到来,这份安全提示请查收!

  •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春节假期群众出行出游意愿更加强烈大型活动明显增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宾馆住宿等迎来客流高峰煤炭、石化等企业保供压力加大家庭用火用气用电增加低温雨
  • 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

  •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八大湖街道发挥主题教育长期效应,深挖亮点特色,在激活红色引擎上持续发力。深入开展联建共建,通过做优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和社区共建议事会,构建区
  • “市民园长”谈绿化助力城市更美丽

  • 2月2日,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召开“市民园长”座谈会,邀请18名“市民园长”共商我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以使我市的绿化环境更美丽。  当天上午,前来参加座谈会的包括买世蕊、王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