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书为心迹,画为心声!心花——2023李晓军系列作品展亮相书画频道美术馆

日期: 来源:郑州晚报收集编辑:郑州晚报

3月9日,“心花——2023李晓军中国画作品展、书法作品展、汉字设计/华文艺饰/首饰系列作品展”在书画频道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作为李晓军创作生涯的阶段性总结,分为中国画、书法和华文艺饰三个系列,囊括中国画、书法、汉字设计、首饰设计等系列作品,展示了李晓军不竭的创造创新能力和深厚的学养。

“逸笔草草,神情毕现。”此乃中国文人画之精神所在,其要处在于直抒心意,心迹同一。而这正是李晓军多年对艺术创作的感悟与体会。“心花”是艺术家李晓军近年艺术展的主题,更是其多年创作一以贯之的追求。

展览开幕当天,众多领导嘉宾来到书画频道美术馆参观,并接受采访,对李晓军近年的创作实践给予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他们认为,在书画作品中,李晓军以书入画,人品和画品相结合,大气磅礴又生动肆意,传承“缶翁之豪迈,白石之精妙,潘天寿之强悍,李苦禅之纯厚”,在心迹同一、心手双畅的中国画传统精神的指导下,追寻独属于自己的物我两忘之境。同时,汉字设计、华文艺饰、首饰系列作品的呈现,让人们看到了艺术家广博的胸襟,在艺术创作中的融会贯通。

“心花”映射出李晓军的创作理念。“心花”其实是“心画”的谐音字,源自“书为心迹,画为心声”,在李晓军看来,这是中国书画传统文脉。

从艺几十年,李晓军在绘画艺术的探索中一直深挖传统,从技法到道法,悉心感悟中国传统绘画中画为心声的深刻哲学内涵,从而领悟到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花鸟画,最深层次的追求,即反映生命最真实的本质状态。他曾提出“中国绘画的落点不在是否生动,而在是否露骨。”在李晓军的大写意花鸟画中,有着逸笔草草传神写意和浑厚庄重的面貌,体现出了典型的中国文人绘画的精神。

近些年来,李晓军一直在创作中体会和探索中国绘画中的视觉形式与生命相互之间的结点,并努力探索解决好中国绘画的自然生发、表述方式与外在形式的协调问题。在此次展出的中国画作品中,能通过李晓军传统大写意绘画作品、重彩系列作品以及以形式构成和线条为表现方式的作品,感受到这些年他对于中国画的探索与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中传统书法作品与汉字首饰设计交互展出,中国古老的汉字造形元素穿越时空凸显出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审美的新时代光芒。

基于近年来对中国书法发展空间的思考,李晓军认为汉字书写在失去了记录语言功用的今天,其艺术性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从汉字发生发展的历程上看,除去笔、墨与纸张发生关系的原素之外,刻划、铸造亦是汉字传承与审美的重要环节。刀刻给予我们凌利、劲爽,溶铸赋予我们的沉厚、凝重,使我们体会到游离于纸面书写美感之外的特殊审美特质。

此次推出的汉字饰品系列,亦是对金属与汉字相结合的独特美感特征的继承与挖掘,意在使传统的书法从纸面上的线性审美之外焕发出与工业社会相契合的金属性审美元素,使书法中的“折钗骨”美学概念得以质地的还原与再现。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3日,快来书画频道美术馆感受诗书画意相生的传统精髓,体会书画家艺术创作的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以及笔墨中的“心迹同一”之境。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通讯员 张婷婷


相关阅读

  • 开放获取|2023年第1期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文学批评史著编写的百年回望黄 霖 内容提要 “五四”后形成的“文学批评”观念,是在中国本土固有的“批评”文学的实践基础上,消化了西方某些新意识后形成的。它自有中
  • 源头活水——清洁能源行业的起源与发展

  • 引言时间已悄然迈进2023年,距离中国2050年碳中和目标还有27年。在此背景下,美世将于未来一个月内,从中国、缘起、发展、协作四个视角发布专题文章,概述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脉络,以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即将开幕!第四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相约泰安

  •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4日讯 3月14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四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粮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粮博会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本届粮博会由山东
  • 3月16日起 济宁公交301路将进行优化调整

  •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4日讯 记者从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因共青团路与仙营路交叉口不具备公交车通行条件,3月16日起,济宁公交集团301路将优化调整部分运行路段。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