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港式”年俗纾解一地乡愁

日期: 来源:连云港发布收集编辑:连云港发布

年俗是文化,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愿景;年俗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中凝聚血脉的力量;年俗是乡情,成为团圆散尽、各自奔忙之后,纾解“乡愁”的最美好回忆。


忙年的这段时间,连云港处处都弥漫着浓浓喜庆氛围,企盼着来年的美好愿景;作为一座山海城市,这里的土地、海滩、盐滩等,孕育了农民、渔民、盐民等各自不同的年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些独特的年俗,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同时也拥有着港城百姓独享的浪漫与奇趣,裹挟着朴素而浓郁的乡土情结。


老海州民俗踩街

走一走、闹一闹,才会喜气洋洋


“海州是连云港的根和魂,在古城看到这样用心的演出,我们发自内心高兴。”土生土长的海州人陈奶奶说。农历正月初一上午,“水韵江苏·春节里的非遗大集”———连云港市“春满海州”古城年会开幕。


民俗踩街是老海州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活动,也是本届年会活动的重头戏。由400多位民俗文化表演者组成的踩街队伍气势磅礴,他们身着喜庆的中国红,以饱满的姿态从朐阳门出发,舞龙舞狮、敲腰鼓、游花船,各类民俗表演应接不暇。“踩街活动是我们民间传统的表现形式,每年像春节期间或者正月十五,都要到街上走一走、闹一闹,要喜气洋洋过大年。”市海州区新时代文艺爱好者联合会会长说。


在踩街活动中,连云港市诸多特色年俗让人印象深刻。据市民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州民间舞龙活动源远流长,据考证始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左右;经过数百年历代传承,日臻拥有独特魅力。而连云港花船又称跑旱船,为江苏省非遗项目,是连云港市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参与者最多的民间舞蹈。


宋代诗人范成大“旱船遥似泛”的诗句就生动地描绘了宋代花船表演数量之多、流传之广。1961年灌云花船艺人自发成立花船组,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专业民间花船表演团体。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中收录了连云港市花船条目。


灌云“玩麒麟”

走一村、唱一村,麒麟送子也送年味


“锣鼓一打响长长啊,麒麟送子到宝庄,所有病毒都赶走,人人身体都健康,哎人人身体都健康……”春节期间,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一支叫“欢哥麒麟队”的“麒麟调”说唱表演队,带着锣、鼓、镲等器乐,走一村、唱一村,为基层群众带去了浓浓的年味。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圣兽”,象征祥瑞如意。每逢春节,当地民间艺人用竹篾、芦柴扎出骨架,糊上彩纸,制成各式麒麟,再扎个小人骑在背上,寓意麒麟送子。而该表演以“麒麟调”说唱为主打形式,分为单口、双口和团队表演,又以团队表演最为热闹,一般为四人,其中一人把麒麟扛在肩上,麒麟随着表演者走动而头动尾摇,栩栩如生。


“这种说唱艺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灌云县下车镇文化站站长孙广成介绍,“玩麒麟”是灌云农村地区一种祈求新年吉祥、人寿年丰、人口兴旺等美好愿望的娱乐形式,已成功入选市首批非遗名录。“我们表演队的成员,大多来自镇里一支老文艺演出团队,还有一些‘玩麒麟’爱好者。”主演付海恩有50年的“玩麒麟”经历,他说,为了让“玩麒麟”展现新时期的活力,他们还利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进行推广传播,短短一个月内,10余件作品就赢得2.4万粉丝、近30万点赞,深受农村群众喜爱。


渔民祭海

拜完五个神仙还要挂摇钱树


“敬龙王老爷,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保佑一帆风顺、满载而归……”大年初一一大早,天气严寒,滴水成冰,连云港市省级“海州湾渔俗”代表性传承人周树合却早早起来“发五更纸”,开始祭海仪式。


“‘发五更纸’是连云港市渔民特有的年俗之一,一般在大年初一凌晨5点左右开始,因需要在家中和船上举行,所以纸品和供品都要准备2份。”周树合介绍,供桌上摆放5个酒杯和5双筷子,是为祭拜5个神仙,分别为天、地、路、河、井五神,祈祷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渔民全家平安。


连云港市濒海,素享渔盐之利,赣榆等地渔民视大海为衣食父母,依赖大海生存,就少不了祭海,即通过各种祭拜活动向大海祈求海捕顺利。而在除夕,周树合还与家人一起,在自家渔船上挂起国旗、彩花,插上寓意“摇钱树”的毛竹,贴春联、放鞭炮,祈求来年渔业丰收。


实际上,连云港市在渔俗文化的传承开发上,已有不少有益尝试。例如,周树合所在的海头镇小口村祭海节,具有数百年历史,该村渔民祖祖辈辈将原始祭海仪式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周树合具有数十年渔业生产经验,在征得地方政府支持后,他还每年出资组织乡亲们开展祭海活动。据他介绍,现在“祭海”仪式淡化了迷信色彩,变成了生动活泼、大众积极参与的文化旅游活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炒米水加鸡蛋

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


对于赣榆区沙河镇张庄的刘婆婆来说,大年初一早上异常忙碌。天大亮了,全家人都起来了,穿上新衣服,再洗手洗脸。这时候,她精心煮制的炒米水也好了,喝完之后还要停一会再下饺子吃。“想要制作炒米,就需要把糯米浸泡后,晾至七八成干后,用铁锅烘炒。讲究的人,炒制时会加少许猪油、桂花,炒至金黄色后用布袋装起备用。”刘婆婆介绍,而烧好的炒米水,色泽清亮透黄,满屋子飘香,一般用于过年期间招待贵客。


“喝炒米水”是连云港市部分地区特有的年俗。炒米因为炒干了水分,很硬,颗颗米粒都像子弹似的,但是干吃却又香又脆。在赣榆、东海等地,大年初二、初三、初四这三天,早饭都是要先喝炒米水,再吃饺子。而大年初二接待贵客上门最高的礼节,就是炒米水里加煮鸡蛋。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正月十五晚除闹花灯外,连云港市各地、农村各家还都要“炒虫子”,俗称“炒虫”,即把各种粮食抓一把混合放在锅里炒,寓意把各种庄稼上的害虫都炒死,并按所炒的各种粮食中炸花多的品种,进行选种种植。


盐民敬谢盐婆婆

对“靠盐吃饭”的朴素祈祷


“请盐婆显灵开恩,保佑全年的天气好,收成好……”作为淮盐文化传承人,盐民孙加宽对盐婆婆的生日十分看重,早在年前就备好香烛纸马,到正月初六的清晨带领全家人到滩头放鞭炮、烧纸磕头并祷告,然后手持锹锨等工具到滩上转转风车戽几斗水,或挖几锹泥动一下益席,表示对盐婆婆忠心。


连云港市的盐场民俗,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富有民族地城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所涵盖的社会内容和人文意境令人惊叹。据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中,因煮海为盐要支灶,所以盐民叫灶民,还有三月三开晒,十月盐归土,烧龙王纸,插于公牌,接天水,六月六晒龙盐等,很多传统习惯一直流传至今,充满浓浓的民俗气息。


相关阅读

  • 光荣榜!2022年度鞍山籍官兵屡立新功

  • 2022年度,鞍山籍广大官兵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强军重任。他们卫国戍边不辱使命,高原海岛枕戈待旦,大漠深处厉兵秣马,抢险救灾勇挑重任,乡村振
  • 麒麟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2022年,麒麟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认真落实“疫
  • 532个项目,1661亿!

  • 1月28日我市印发《连云港市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今年我市安排了532个年度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到1661亿元。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基
  • 连云港海州:召开检察工作总结部署会

  • 1月28日下午,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召开检察工作总结部署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2022年调离海州检察的同志参加。会议由院党组副书记
  • 襄城区麒麟社区节后走访辖区台资企业及非公企业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胡新雪)1月28日,春节假期上班第一天,檀溪街道麒麟社区党委开展节后走访服务企业活动,了解节后企业开工、生产情况,并送上了新春祝福和节日问候,希望他们在
  • 安砂镇:“迎烛桥” 迎“福”来

  • “迎烛桥”,具有安砂古镇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延续至今已近600年的历史。连日来,“迎烛桥”活动顺利举行,安砂到处都是“福”的新景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目前,安砂镇“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港式”年俗纾解一地乡愁

  • 年俗是文化,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愿景;年俗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中凝聚血脉的力量;年俗是乡情,成为团圆散尽、各自奔忙之后,纾解“乡愁”的最美好回忆。忙年的这段时间,连云港处处都弥
  • 忻州交警开门纳谏邀请代表委员共话交通

  • 本报讯 (记者张志远)“民意是交管工作的晴雨表,是警民和谐关系的连心桥,是衡量警民关系的温度计,是打开人民群众心结的金钥匙。”1月30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