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潮评丨舆论场上的“李鬼”,该收拾了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评论员 刘晓庆


(图源:视觉中国)

“入民日报”“人民曰報网”“央广新闻TB”……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仿冒账号,却在部分网站平台上“兴风作浪”。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紧盯短视频平台、热搜热榜等重点流量环节,全面排查处置仿冒“新闻主播”等违规账号。截至目前,集中清理仿冒新闻单位、新闻主播账号10.7万个,清理虚假新闻信息83.5万条。

身处全媒体时代,个人成为重构媒介生态的重要力量,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各类短视频平台、热搜榜单已然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网络舆情的实时“风向标”。有关注就有流量,有利益就难免出现乱象。于是,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蹭流量,转而拿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大做文章”。有的伪造新闻演播室场景,滥用AI虚拟主播等手段,炮制涉社会案事件虚假新闻,挑动网民情绪;有的给自己安上个某某时报、主持人某某的“马甲”,模仿专业新闻人播报,混淆公众视听。

新闻传播学中有“转移法”的宣传技巧,指的是将某一令人尊敬和崇拜的事物的权威性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使后者更易于被人接受。通俗来讲就是“借好事物的光”。这些仿冒账号无疑深谙此道,他们利用新闻单位、新闻主播的权威性为自己“背书”,以此博取网民信任。长此以往,很多人容易被“标榜专业”的虚假内容诱导蒙骗,网络传播秩序被蓄意扰乱,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被刻意模糊。而这些“冒牌货”的存在,也威胁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让其多年积累的社会声誉,反成自媒体骗取流量的“道具”。

此次专项行动,既是对这类仿冒乱象的震慑,更是让网络空间重回清朗的应有之义。数十万个违规账号被集中清理,就是要戳穿仿冒“新闻主播”的虚假外衣,铲除他们兴风作浪的土壤。专项行动发挥“快准狠”的作用之外,也要防范治理变成一阵风,必须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治理机制。既打好攻坚战,又打好持久战,维护广大网民获取权威真实新闻信息的合法权益,放大权威媒体在舆论场上的声音。

而作为把控自媒体行为的第一道关口,平台尤需压实主体责任,织密“源头管理”这张网。“入民日报”等不算隐蔽的仿冒账号,为何能泰然通过注册关?通过AI等技术合成的虚假视频,为何放任其广为流传?未经审核的非官方账号,为何能扭曲、篡改官方内容?为何对仿冒乱象没有露头就打,而是等其泛滥成灾再治理?

对于这些乱象,网络平台没理由疏于管理,甚至视而不见,否则流量来了,质量却丢了,又谈何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呢?好在此次专项行动期间,国家网信办会指导各网站平台以发布专项行动公告、滚动公示违规账号、开设举报专区等措施,补上监管“漏洞”。

从老旧发报机、手摇马达到全媒体时代,中国的新闻事业走过筚路蓝缕,历经烽火硝烟,也见证过满眼春色。而广大新闻工作者更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无论何时,都不应成为自媒体流量战的“受害者”。


相关阅读

  • “入民日报”“主持人某某”等被处理!

  • 点击上方“华商报”
    10万余个仿冒“新闻主播”等违规账号被清理 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紧盯短视频平台、热搜热榜等重点流量环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潮评丨舆论场上的“李鬼”,该收拾了

  • 潮新闻 评论员 刘晓庆(图源:视觉中国)“入民日报”“人民曰報网”“央广新闻TB”……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仿冒账号,却在部分网站平台上“兴风作浪”。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清朗·
  • 潮评丨城市街头 应容得下一只网红青蛙

  • 潮新闻 评论员 逯海涛2023年5月1日,上海,朱家角古镇的网红青蛙。图源:视觉中国身穿青蛙人偶服,手里提着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最近,活跃在多地大街小巷的卖崽青蛙
  • 沉浸式体验西法大便捷的一天!

  • 科技改变生活NWUPL里的许多设备设施带给西法大人许多便利你发现了吗?快和西小法一起看看吧自动售卖机出门匆匆忘带水杯晚上突然想吃零食怎么办?自动贩卖机来解决物美价廉 还能
  • 校长范九利深入一线调研、检查安全工作

  • 近日,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军政深入雁塔、长安两校区,检查校园安全工作,调研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现场解决问题。5月11日下午,范九利一行实地查看了长安校区食堂、学生公寓、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