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老马和他的“新农活”

日期: 来源:新乡日报收集编辑:新乡日报

 2月17日晚上,新乡市获嘉县城关镇后寺村党支部书记马汝亮拾掇利索走出家门,直奔村里的“三农”直播间。从田间地头到直播镜头,马汝亮和乡亲们迈开大步子、干起“新农活”。

“想干事、要创业,就得与时俱进。”马汝亮说,村里产的香菇、彩麦、黑豆等特色农产品质量上乘,单单是村里的香菇现代农业产业园,220个菇棚就日产香菇10余吨,是国内单体最大的香菇生产和出口基地。“可‘酒香也怕巷子深’,没人宣传,外面的人不知道,再好的东西也变不成钱”。

这不,后寺村在全县第一个建成村级“三农”直播间,申请开通“同盟甄选”直播账号,村“两委”干部和乡土人才“上阵”,通过网络直播,大力宣传村里原汁原味的特色农产品。老马说,“线上+线下”齐发力,每年仅香菇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多带来3万元的收益,人均每月能多挣3000多元,不仅提升了后寺村香菇的知名度,也让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个活儿可比种地难多了,可也很见效,干起来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顺畅。”老马咧着嘴,笑成一朵刚成熟的“香菇”。

“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吃下了定心丸。”获嘉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桑明磊说。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做好农村“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土”,在一方水土中找乡土资源;“特”,打造特色竞争优势产品;“产”,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建产业,打通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路线图”和“施工表”。

桑明磊介绍,通过认真研读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找到契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在最缺失的地方加大投入,不断探索“党建+网络主播+地标品牌”的乡村产业推广方式,培育壮大以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为核心的网络主播队伍,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让特色农产品“漫步云端”,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平台”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县乃至全市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我们的网络直播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直播,让五湖四海的宾朋认识获嘉县城关镇,了解后寺村,叫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我们还通过直播宣传党建、农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政策,让在外发展的父老乡亲及时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和新面貌,鼓励大家返乡创业就业。”后寺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三农”直播间主播的张姣姣兴奋地说。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玲

编辑 刘玲

相关阅读

  • 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激活一池共同富裕“活水”

  • 近年来,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以“水美环境”推动“水美经济”,让“生态水”变成“富民泉”,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初春时节,走
  • 爱了爱了!长乐这个村颜值“日日新”

  • 绿树红花的房前屋后,承载乡愁的民居古厝......小小微景观,方寸之中见野趣,从细微之处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近日,航城街道后安村微景观成功入选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
  • 女大学生回村开花店 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 在简阳市石钟镇前锋村,鱼塘的旁边有一个6平方米大的小花店。茅草屋顶、竹子围墙、原木货架……经过这里的游客都会被这个特别的小花店所吸引,停下来看一看。“其实,这里以前是
  • 百姓看联播|跟着大校来种菜

  • 大校军官退休后不在大城市享清福,一心要回农村,到底想干啥?最近,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石炳启的履职故事。石炳启出生在沧州河间市大庄村,因为穷,村里路面坑洼,污水遍地,一
  • 随县三里岗镇—— 大棚香菇“种”出美好生活

  •  随州日报通讯员 许为 石守京  近日,随县三里岗镇数以千计的菇棚里,新鲜的香菇如出水芙蓉,引来南来北往的游客观景、采摘。图为游客梁艳手捧刚采的鲜菇喜不自禁。  2月6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老马和他的“新农活”

  • 2月17日晚上,新乡市获嘉县城关镇后寺村党支部书记马汝亮拾掇利索走出家门,直奔村里的“三农”直播间。从田间地头到直播镜头,马汝亮和乡亲们迈开大步子、干起“新农活”。“想
  • 恭喜!他们结婚啦!

  • 来源:河南共青团综合自央广军事、解放军报、南部空军、人民日报陈嘉乐空军航空兵某师轰-6K机长陈密空军第十批女飞行员两人同年招飞,相伴成长并于2022年领证结婚一起看看他们
  • 三部委联合发文,推进海南这项试点工作→

  •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海南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落地实施的通知》
  • 粤语保的古汉语:着衫

  • 穿衣粤语叫做"着衫",穿衣粤语为什么叫“着衫”? 着,本作着,古汉语词,穿着、穿戴的意思。衣(拼音:yī、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上衣,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