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特稿:新时代西藏活佛

日期: 来源:西藏主要新闻收集编辑:西藏主要新闻

秋夜的拉萨市八廓古城上空传来阵阵优美空灵的佛韵。演出乐队的主唱不是普通歌者,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米拉日巴“古尔鲁”道歌第42代传承人,同时也是一位活佛。

活佛深沉的唱诵搭配悦耳的笛子、吉他、法鼓和碰铃乐声,现场听众仿佛被带入山林深处,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叩拜祈祷。

帕洛活佛在录音棚录制米拉日巴“古尔鲁”道歌(2023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一幕发生在9月举办的西藏“甜茶馆”青年艺术季闭幕式上。这场活动为观众呈现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活佛乐队表演的米拉日巴“古尔鲁”道歌,还有起源于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的拉萨传统舞蹈“纳如谐钦”和藏地流传颇广的扎念琴演奏。

“80后”帕洛活佛说这场演出是他今年工作的“亮点”之一。除此之外,他还要管理寺院、在佛学院授课、教学唐卡绘制,日常忙碌而充实。

非遗传承人

帕洛·丹增多吉1982年出生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8岁时被认定为羊日岗寺活佛。

在拉萨罗布林卡长大的他从小学习佛经理论,还修习了汉语、英语、绘画、音乐等科目,并且在西藏大学深造。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代表人物,终身创作了许多阐释佛理的证道诗歌。他以歌唱的方式教传佛法,其说唱内容后被收集整理为《米拉日巴十万道歌集》。

2004年,帕洛活佛开始学习传承这项技艺。目前西藏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00多名。

米拉日巴“古尔鲁”道歌在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这项技艺过去主要在寺院或修行者之间传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帕洛活佛组建了达尔玛梵乐队,尝试加入适量的乐器伴奏。

乐队有4到5名成员,除帕洛活佛本人,还有来自蒙古族和满族的吉他手、藏族的法鼓手和键盘手、汉族的颂钵乐手。截至目前,乐队已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拉萨等地进行过现场演出。

“米拉日巴道歌应该是多样性的,除了可以引导修行者,它还能为大众提供心灵指导。我们试图通过自己的演绎,帮助道歌在今天继续传承。”帕洛活佛说。

佛学院经师

在西藏佛学院,帕洛活佛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经师。他教授《佛子行》和国家通用语言课程。

课前,帕洛活佛通常会仔细整理好袈裟,提着电脑包走向教学楼。期间会经过僧尼法会所用的措钦大殿、辩经场和白塔,以及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足球场。

佛学院的教学楼与普通教学楼不同,走廊里铺上了红色地毯,每间教室门口都有鞋柜,学员们需要脱鞋进入。有的教室还配设了藏毯和茶几,学员们席地而坐。

课堂上,帕洛活佛将笔记本电脑连接教室里的投屏设备展示课件;学员们也身着僧袍和袈裟,有的带着笔记本电脑,有的拿着平板电脑,还有的拿着翻译笔。帕洛活佛既要带领学员们用国家通用语遣词造句,同时也用藏语为他们答疑解惑。

帕洛活佛在西藏佛学院给僧人学生教授《佛子行》(2023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活佛+经师”的双重身份并不常见,但帕洛活佛认为两者有相通之处。

“在我看来,一位优秀、博学的经师、堪布或格西完全应受到有如仁波切(转世高僧或活佛)般的尊敬。”他说。

坐落在曲水县聂当乡的西藏佛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藏传佛教高层次综合性院校。该院自2011年正式开院办学以来,已为藏传佛教界培养输送了数千名优秀僧尼学员。

西藏佛学院全景(2023年11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文化交流推动者

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帕洛活佛小时候就跟随老师学习绘制唐卡,后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唐卡专业。

唐卡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内容以表现藏传佛教为主,题材涉及社会历史、生活习俗、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和藏医藏药等内容。

教学工作之外,帕洛活佛每周还在拉萨市北郊的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教授唐卡绘画,已经培养了20多名学员。2014年,他成立了一个唐卡班,旨在传承传统勉唐画派唐卡,并以开放、包容、多元的心态吸纳培养多民族唐卡艺术学徒,在继承弘扬唐卡艺术的同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帕洛活佛(右)在拉萨市北郊的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教授唐卡绘画(2023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此外,帕洛活佛每周末还为藏汉民族学生教授现代藏语和英语的免费在线课程。

“‘仁波切’这个称号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帕洛活佛说。他说,一个仁波切不仅需要在僧人中起到带头作用并积极影响佛教实践,还要继承历史使命,履行信徒的愿望和需求。

如今,很多活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的活佛成立了藏医义诊队,有的进入佛学院深造佛法,有的踏入高校深化学识、有的在寺院中传承佛法……

帕洛活佛表示,自己将“弘扬好中国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接下来,他筹划以他父亲的古籍保护工作为基础,创建一所专业的佛教古籍翻译中心;并建立一座“米拉日巴”博物馆,纪念这位藏传佛教大师,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相关阅读

  • 西藏林芝巴松措景区迎“高原精灵”黑颈鹤越冬

  • 图为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黑颈鹤。益西旦增 摄黑颈鹤是全球十五种鹤类中,唯一在高原地区繁殖和越冬的鹤类,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图为西藏林芝市巴松措景区里的黑颈
  • 明年西藏工作将突出抓好九大重点

  • 12月22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明年,西藏将突出抓好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会议现场
  • 鹤壁市鹤壁集镇:关爱独居老人 情暖冬至

  • 12月22日,鹤壁市鹤壁集镇韩林涧村党支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争创“五星”支部幸福和谐星,开展“关爱独居老人,情暖冬至”文明实践活动。给独居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邀请辖
  • 孟津区小浪底镇机关支部组织包饺子活动

  • 俗话说“冬至如大年,人间小团团”,为了迎接传统节日“冬至”的到来,丰富机关活动,让全体机关干部过上一个温暖、欢乐、和谐的“冬至”。,12月22日,孟津区小浪底镇机关支部组
  • 西藏绿电首次送入重庆

  •  22日从重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近日,西藏绿电首次送入重庆,共输送了276.8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此举有助于提升西藏新能源的消纳水平,赋能“藏电外送”绿色价值,也为今后
  • 西藏绿电首次送入重庆

  •  22日从重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近日,西藏绿电首次送入重庆,共输送了276.8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此举有助于提升西藏新能源的消纳水平,赋能“藏电外送”绿色价值,也为今后
  • 西藏绿电首次送入重庆

  •  22日从重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近日,西藏绿电首次送入重庆,共输送了276.8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此举有助于提升西藏新能源的消纳水平,赋能“藏电外送”绿色价值,也为今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特稿:新时代西藏活佛

  • 秋夜的拉萨市八廓古城上空传来阵阵优美空灵的佛韵。演出乐队的主唱不是普通歌者,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米拉日巴“古尔鲁”道歌第42代传承人,同时也是一位活佛。活佛深沉的唱诵搭
  • 出口退税优服务 护航企业出海路

  • 本报通讯员 刘暖 王磊为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全市税务部门聚焦出口企业急难愁盼,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高效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出海”减负担、增便利、添信心。细辅导
  •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在全国率先正式运行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太原12月23日电(记者焦搏文)记者从山西省能源局获悉,经过5年试运行,12月22日,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阶段,这也是全国首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
  • 中国建筑在阿联酋发布“鲁班工匠计划”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人民网迪拜12月23日电(记者任皓宇)近日,中国建筑在阿联酋举行“鲁班工匠计划”发布仪式。发布仪式现场。中建中东供图“鲁班工匠计划”是由中国建筑推出的
  • 我市出台50条政策措施 提振消费信心

  • 本报济宁讯(记者 鲍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级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决策部署,近日,我市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