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追忆“鼓岭之友”穆蔼仁

日期: 来源:福州日报收集编辑:福州日报

不远万里来华教书、支援抗战、和中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

追忆“鼓岭之友”穆蔼仁

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前,点燃长明灯,敬献花篮;在当年撒下穆蔼仁骨灰的闽江,撒下美丽的鲜花……5日,“鼓岭之友”穆蔼仁后人及其学生陈世明等共同追忆缅怀穆蔼仁。

穆蔼仁是首位名字镌刻于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的外国人。他一生五次进出中国,不远万里从美国到中国教书、支援中国抗战,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师生情谊地久天长”“友谊地久天长”,不同年代,穆蔼仁、陈世明、穆言灵写下了同样的祝福,牵起了延续三四代的中美友谊,让“鼓岭缘”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穆蔼仁(中)和陈世明、陈宁父子参加英华中学123年校庆时合影留念。(陈宁供图)

珍藏五十载

一份手抄英文报诉说“英华情”

在三山陵园,穆蔼仁儿媳穆言灵在镌刻着8000多位抗日志士英名的纪念墙上,很快找到了公公的名字,合掌、鞠躬、点燃长明火,表达着绵绵哀思。2018年,在穆蔼仁最喜欢的学生陈世明等人努力下,这位支援中国的美国志愿者故事广为人知。当年9月2日,他的名字被刻上了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

1940年左右,20岁的穆蔼仁从美国到福州英华中学担任英语老师。当时福州沦陷,为躲避日军轰炸,英华中学内迁至顺昌县洋口镇。

99岁的陈世明回忆,“老师是从霞浦步行到洋口的,不知走了几天几夜。当时缺吃少穿,条件十分艰苦,能活着到洋口就不错了。在当地,他和我们吃着同样的食物,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在洋口镇,两人结下了延续一生的师徒情谊。

陈世明是高一“惊涛级”学生,因为出色的英文备受穆蔼仁赏识。“我们一群班干部出版了学校唯一的英文报纸,名字就叫‘Tide’,我是主编,穆老师担任报纸顾问,因为没有打印设备,这份报纸由我和同学手抄上墙。”穆蔼仁也在文章中追忆,“我的学生写关于洋口的新闻、文章、散文,然后由世明等学生用美雅字体书写在壁报上。这壁报很受欢迎”。

穆蔼仁十分珍惜这些英文手抄报,1941年返美时他将《TIDE》创刊号带回家珍藏。直至将近50年后,穆蔼仁终于获得飞往福建的签证,师生再次重逢,穆蔼仁将珍藏的手抄报又带回了中国,赠予陈世明。

这次重逢,重燃了在洋口结下的友谊之火,陈世明和穆蔼仁的联系维系了一生。陈世明依然珍藏着《TIDE》创刊号,泛黄的纸张上,字体隽秀工整。

陈世明说:“穆老师对我影响至深,他身上那种国际主义精神、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陈世明(左二)、穆言灵(左三)等人共同点燃长明火,追忆缅怀穆蔼仁。记者 陈暖 摄

骨灰撒入闽江

援华“飞虎队”中尉有颗“中国心”

远眺英华中学,面对滔滔闽江,在当年撒下公公骨灰的不远处,穆言灵和陈世明一起,向江面撒下花瓣,以此纪念穆蔼仁。

二战期间,穆蔼仁作为援华空军“飞虎队”中尉,一度出生入死。

这段经历是这样记载的:1945年,他奉命来闽执行秘密任务,在厦门前沿搜集日军情报,后被日军发现,他急忙乘坐运输机离开,被日军飞机围追堵截,幸好驾驶员技术高超加上机警过人,成功脱险。

1947年,穆蔼仁在美国完成大学教育后再次来华,任教于福建协和大学。他的儿子穆彼得在福州出生,才几个月大就被挑上鼓岭,他们在鼓岭上的住所经考证就是加德纳的故居。

穆言灵第一次知晓公公一家在中国的故事,是与穆彼得结婚前。“我第一次去他家,彼得的父亲一边翻着老相片,一边给我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故事。”穆言灵说,听公公说那时在中国条件很艰苦,但更多的是开心和难忘。“说得最多的是他热爱的学生们,他对在中国的时光一直念念不忘。”

2004年,已是84岁高龄的穆蔼仁再次来福建做志愿者,在武夷学院执教。恰逢英华中学123周年校庆,他与陈世明等学生在福州团聚,并写下了文章《师生情谊地久天长》,纪念在英华的岁月。

次年,穆蔼仁因身体原因回美国接受治疗,但他一天也没有放下对中国和学生的牵挂。2005年12月10日,穆蔼仁在家中病逝,弥留之际,手中还握着武夷学院学生寄来的圣诞贺卡。“公公走的时候非常平静,他带着学生对他的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世时,穆蔼仁多次提到要把一部分骨灰撒入闽江。2015年,穆彼得夫妇遵嘱将其一半骨灰带回福州,撒入闽江,留在他深爱着的福州。

穆言灵感叹道:“闽江虽是福州的母亲河,但最终也流向了大海,汇入了大洋,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是相连通的。所以我公公的骨灰,虽然一半在闽江,一半在美国,但最终也会到一起。”

“相信父亲在天之灵,肯定无比欣慰。父亲生前就喜欢讲述和中国的故事,来自中国人的友谊,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身体原因留在美国的穆彼得说。

世代接力传承友谊薪火

再续“鼓岭缘”

临走前,穆言灵拓下了穆蔼仁在抗日志士纪念墙上的名字,她要将这些拓片带回美国,将这里的故事讲述给家族成员听。

每年清明节前后,无数市民来到这里,点燃长明火,穆蔼仁的名字旁也贴满了思念星。“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福州有这么多人爱着他。”穆言灵说。

“福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友情和关爱让我们心怀感激!友谊长存!”穆言灵在拓片纪念册上这样写道。陈世明也不约而同地带来毛笔书写的中英双语——“友谊地久天长”。自2018年两人第一次见面,穆言灵每到福州都会问候陈世明。2019年,陈世明抱着出生不久的重孙“豆宝”来到纪念墙前,抚摸着恩师“穆蔼仁”的名字告诉他,“这是大大爷爷老师的名字”。

穆蔼仁对中国的情谊绵延了三代——穆彼得不仅将家搬到中国,长期在中国定居,还将两个女儿分别起名“爱中”“爱华”。2015年,为追寻穆蔼仁在鼓岭的足迹,穆言灵第一次踏足鼓岭,这片土地上中外居民和谐共居的美好画卷,慢慢向她揭开。

“我们从未想到能发现这么多动人的故事!”“鼓岭的历史告诉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家庭、不同文化的人们,虽存在差异,仍然可以建立友谊,并且代代相传!”在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上,穆言灵向中外嘉宾讲述她挖掘和了解的“鼓岭缘”。

在大量对鼓岭的研究中,穆言灵了解了穆蔼仁为当地村民输血的故事,以及更多中外居民互帮互助的故事。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鼓岭之友”蒲天寿一位叫戴维森的亲戚,“当时他在福州教书,有的学生家里穷,他把自己家的被子带来给学生。有一次天气特别冷,他看到一个学生衣服很薄,马上把自己衣服脱下来给学生穿上,他因此感冒得了肺炎,不久就去世了。”

穆言灵说,在鼓岭,有很多外国家庭和他们一样,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曾经在鼓岭生活,都曾以自己的方式帮助过这里的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鼓岭之友’。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但是他们对这里的爱一直存在。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见习记者 刘露)


相关阅读

  • 2023上半年,中国电影“尖子生”是他们

  • 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视频剪辑 戎钰实习生 吴佳睿 2023年过半,中国电影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已出炉。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2023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高达262.72亿元,同
  • 陆天明“中国三部曲”第二部《沿途》出版

  • 陆天明暌违六年,80岁的老作家陆天明推出“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沿途》,近日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最新长篇力作中,第一部《幸存者》中的那些有志青年走出西北荒原、
  • 加强科技类社会组织建设 助力科技事业发展

  • 近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在京举办“聚焦社会组织新风采 传递社会组织正能量”第四期采访采风活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全国科技领域
  • 2022年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发布

  • 7月2日至4日,第二十届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大会在吉林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2022年度发展报告》及2022年度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根据2
  • 高友东赴湖南开展调研

  •   6月29日至7月2日,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赴湖南开展调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潘碧灵、原主委谢勇陪同调研。  7月2日上午,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一行走访民进湘潭市委会机
  • 中国三人女篮排名世界第一

  • 北京时间7月5日,据国际篮联官网,中国三人女篮积分超越法国,升至世界第一。根据规则,至今年11月1日,排名世界前三的队伍将直通巴黎奥运会正赛。在7月3日至4日进行的女子系列赛内坦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追忆“鼓岭之友”穆蔼仁

  • 不远万里来华教书、支援抗战、和中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追忆“鼓岭之友”穆蔼仁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前,点燃长明灯,敬献花篮;在当年撒下穆蔼仁骨灰的闽江,撒下美丽的鲜花……5日,
  • 松江这些国企正在招聘!@应届毕业生,别错过!

  • 松江区国资委整合各区管企业应届生岗位资源,开展松江区国有企业应届生专场招聘,多措并举助力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松江区国有企业全年计划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37人,本次专场招聘
  • 17辆“生态花车”首次亮相丰台南宫

  • “这里可以免费观赏、免费停车,感受了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又体验到了夜市的烟火气,夏日的快乐又回来了。”绚丽多彩的花车、佤族木鼓、满汉挥旗……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南宫旅游
  • 家庭怎么存白茶?5点干货教你正确方法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之前分享过一篇白茶饼保存的图集,介绍单饼长期存茶法。大致上,依旧是三层包装法。存茶之前要提前准备瓦楞纸箱
  • 安康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推进预制菜企业发展

  • 近日,据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为进一步加快全市预制菜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安康市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安康市市场监管局围绕预制菜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积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