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龙舟竞渡,何以传承千年?

日期: 来源:宁波晚报收集编辑:宁波晚报

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龙舟赛。

1972年12月,宁波鄞州云龙镇的一片农田里,有个农民挖到了“宝”。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铜钺,形状好似斧头,却只有巴掌大小。

细看其纹饰,上绘龙下绘舟,舟上四人双手持桨划船、动作整齐划一,头上迎风飘扬的羽冠是古越先民的身份象征。这也是中国最早以“竞渡纹”为纹饰的一件文物。

“羽人竞渡”纹,广泛出现在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出土的铜器和礼器中。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热衷竞渡,力争上游。

传统的龙舟竞渡,最早起源于南方水乡。经过千年流转,它并没有失去存活的载体,而是成了一种新的集体记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加强。而今这龙舟,破水而来,从南方划到北方,从乡村划到城市,也从中国划向了世界。2023年杭州亚运会,也设置了12人龙舟项目,让大家备受期待。

龙舟竞渡,何以传承千年?传统民俗在今天又散发出什么新魅力?今天,我们来谈谈龙舟的故事。

端午与龙舟,自古以来可谓是一对最佳CP。

从原始先民们的水上劳作,到战国时代人们缅怀屈原投江,再到唐宋时期上演“观者如云”的壮观场面,龙舟文化在千年传承流变过程中,有着深厚的时间印记。

关于龙舟的溯源说法不一,但其中的文化内涵都折射了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国《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粮,一名粽……采艾悬于户上;蹋百草;竞渡”。在文中,端午与竞渡同时出现。

赛龙舟,最早是为了祭祀,表达对神的崇敬。闻一多在《端午考》中就认为,古越人以龙为图腾,他们划龙舟,是为了向神明祈求退散水旱之灾。

浙江、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及东南亚等地考古出土的文物上,羽人竞渡纹饰就是更有力的证明。这些纹饰的样式大同小异:在月牙形的船上,有着若干羽人,他们头戴羽冠,身披羽翅,或划桨,或吹笙,或起舞,竞渡的氛围感十足。

羽人竞渡。

赛龙舟,是为了表达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无论是屈原投江、九死不悔,伍子胥刚烈不屈、自杀殉国,还是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曹娥投水救父、孝感动天,这些民间传说之所以流传至今,无一不以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国大义的集体认同。隋朝杜台卿在其专著《玉烛宝典》记载:“南方民之竞渡,世谓屈原沉汨罗之日,并楫拯之。”可以说,爱国情怀就是端午最鲜明的文化底色。

赛龙舟,也是为了表达一种节日的仪式感。唐宋时期,端午成为朝野重要节日,龙舟竞渡则变成了主要节俗,进而广受追捧,历代文人士大夫也热衷歌咏端午风俗。每逢佳节,这仿佛就像一场盛大的“嘉年华”,历代王朝轮番上演赛龙舟的“名场面”。《减字木兰花·竞渡》有云:“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生动的白描,好似一场实况直播,字里行间声势浩荡,仿佛龙舟竞渡时鼙鼓响动、万人助威就在耳畔。

而到了现代,龙舟竞渡经过不断流转演变依旧热度不减。1984年5月,原国家体委把龙舟列为体育项目,龙舟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发展,在各大体育赛事中频频亮相。

可以说,诞生于农耕社会的龙舟竞渡,与祈福、纪念,以及人们的美好愿景相伴而生,成为中国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形式。它从民俗文化走来,在不断发展中,从“民族的”走向“世界的”。

中国是龙舟的故乡。广州“扒龙舟”、福建“爬龙船”、湖南“扒龙船”……各地赛龙舟,形制虽略有不同,但那种热闹的味道却是一样的。

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浙江省杭州市蒋村龙舟胜会、湖北省鄂州市泽林村旱龙舟、福建省石狮市闽台对渡、香港大澳龙舟游涌等龙舟竞渡可谓各具特色,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若说龙舟竞渡历经千年,没有随时代消亡,反而呈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并成为大家所喜爱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笔者以为离不开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竞”的魅力。春秋战国时期,人人都能上船露两手;到了汉代,龙舟赛定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凡青壮小伙子都少不了摩拳擦掌;来到唐代,竞渡的规模用百舸争流形容也不足为过。“争归”“竞会”“抢水”这些词,无不说明独特的竞技性就是这项民俗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今年6月,2023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举行,“亚洲飞人”苏炳添鸣锣发令,参赛队伍上演“速度与激情”,呈现了一种“竞”的精神和风貌,十足吸人眼球。

其二,情的凝结。龙舟竞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体育精神内涵,更凝聚起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杭州蒋村人眼中,“端午大如年”。男人们无论多远,都赶回到老家来划龙舟。乾隆皇帝御赐的蒋村“龙舟胜会”,更似一场盛大的相聚,是一代代蒋村人的故土乡情。在厦门,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品牌。“一点龙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点天庭,吉星高照,两岸和平……”通过龙舟这种传统竞技体育方式,两岸民众加强了互动交流,凝聚起了深深的海峡情。

其三,活的传承。在湖南道县,龙舟文化传承千年,参赛队伍不仅要打造精美龙船,还要进行倒马、落龙、搭台祭祀祈祷、划阴龙船、暖龙和摆酒祝贺等系列民俗活动。更多年轻人延续着祖辈对龙舟的热爱,加入了划龙舟的队伍。作为优秀的岭南传统文化,龙舟文化在粤港澳地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东莞人赛龙舟也不是一两天,而是足足一个月,是全国时间最长的龙舟赛,故有“东莞龙舟月”之称。端午期间,东莞人通常“全家总动员”,划龙舟、趁龙舟景、食龙船饭、唱龙舟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更是深受老百姓喜爱。

民俗文化之美,是岁月镌刻的印记,更是浩瀚历史的沉淀。

鼓声起,龙舟发。我们曾目睹过太多传统民俗文化在时光的冲刷下黯然失色,也见证了龙舟竞渡在新时代的生生不息,唱响了新的时代旋律。

龙舟的国际舞台,越“划”越大。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赛龙舟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项目决赛前,竞技龙舟作为展示项目在世界舞台“露脸”,惊艳全场。

赛事,更是故事。龙舟世界锦标赛、世界名校龙舟大赛、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成功举办,龙舟这项运动也被更多国家和地区接受和喜爱。龙舟之热、人文之美广为传播,使得更多国际友人也有了“龙舟情结”,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近段时间,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人气高涨,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作为目前全国标准最高的龙舟赛场,这里将举办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试想,当亚洲各路豪杰集聚,万浆齐发战鼓重擂,场面是何等的热闹?

借力体育赛事,各地也在不断创新叙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比如,温州做强龙舟文化IP,今年端午期间,推出温州龙舟文化大会、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开馆、端午民俗文化市集、全民龙舟竞演、中国龙舟文化主题艺术展等系列活动,多维度讲述龙舟文化的前生今世。今年6月,卢森堡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龙舟竞渡和广西“中国风”非遗表演轮番上演,犹如一个全城大派对,一时间迅速圈粉。

“群龙劈波斩恶浪,万众云集撼人魂。”龙舟文化之所以能历久弥新,不仅仅是那力争上游、勇往直前的龙舟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更是源于这项集人力、聚人心、共欢乐的民俗活动,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我们期待更多的传统民俗,能像龙舟竞渡那样,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得以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记者 厉晓杭 王心怡

相关阅读

  • 端午假期,十堰建设者坚守一线抢时间、赶进度

  • 端午假期,许多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十堰重点项目建设。6月22日,京能十堰热电联产二期工地上,680多名建设者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现场安全管理员解世涛每天都要在各个施工点
  • 桂林:龙舟欢聚大河圩!

  • 2023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六下午13时,桂林市上关村龙舟队、福隆园龙舟队、九娘庙龙舟队、彭家岭龙舟队、六狮洲龙舟队,武胜门龙舟队,滩头小村龙舟队、东窑村龙舟队、大面圩龙舟
  • 端午来吉林吃什么?必吃热门美食看这一篇就够!

  • 放假啦!过端午除了要吃粽子当然还要来吉林吃特色美食啦~不论去哪座城市旅游,食物的味道总是能让人更快记住这座城市的方式。走进吉林,当然还是从吃开始!都说东北菜贼拉硬,跟着这
  • 端午佳节,十堰多地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 十堰广电讯 6月22日,十堰多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动,近郊游、民俗游成热点。房县西关印象沉浸式演出 致敬屈原22日晚,房县西关印象景区举办了《诗酒纪屈原》主题歌舞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龙舟竞渡,何以传承千年?

  • 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龙舟赛。1972年12月,宁波鄞州云龙镇的一片农田里,有个农民挖到了“宝”。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铜钺,形状好似斧头,却只有巴掌大小。细看其纹饰,上绘龙下绘舟,舟上
  • 上海市域铁路“三中心”项目迎来建设新进展

  • 近期,由上海申铁负责投资建设,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承建的上海市域铁路调度、运营和技能培训基地工程(以下简称“三中心”)项目迎来建设新进展。项目自去年7月6日开工以来,先后完成了
  • 美丽的日照等你来丨文旅新业态 游客新体验

  • 直播日照6月23日讯 畅游古镇品各色美食、漫步沙滩看海浪翻涌、户外露营观绚烂星空……这个假期,日照热情拥抱八方来客,更多文旅“新业态”“新玩法”,让游客有了多元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