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江西日报视线版头条丨跨越赣黔的寻觅 接力九十载的团聚

日期: 来源:江西日报收集编辑:江西日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兆恺 邹宇波

“家人们,最近天气炎热,外出做工要注意防暑。”“好的,你们那边也很热吧,孩子们放暑假了,别让他们下河玩水。”7月8日,微信群里一段看似寻常的亲人互动,背后却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

时针拨回到6月22日,癸卯端午。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凉风阡村村民黄忠礼家中喜庆热闹,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只为迎接几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江东村的李正庚、李清良等人。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们总算是团聚了,了却了父辈的遗愿。”李正庚端起酒杯,诉说衷肠。这场跨越赣黔两地、相距千里团圆的背后,是两位先辈及其后代九十载的情感牵挂和接续寻觅。

“父亲生前收到堂兄李育杰的一封信,才知道他参加红军后留在了贵州。贵州距离江西遥远,两省交通不便,他们两兄弟一直未见上面。”李正庚说道,“这些年,我们也在四处寻找,拜托嫁在本村、本镇的贵州媳妇,逢年过节回乡后帮忙打听打听。直到父亲去世前,也未能与在贵州的亲人取得联系,这也成了父亲心中的遗憾。”

李正庚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拿出其父李发生的遗物,其中一封来自堂兄的家书,落款时间是1964年。泛黄的信笺上写道:“发生宗弟鉴阅:岁惠多增,如数拜领。族弟之余情所谓厚也……今有像(相)片一张,请作留念。祝你全家健康。愚兄李育杰。”

再往后翻,是一封同年的公函,由当时贵州省石阡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发至江西省宜春县(大致范围为现宜春市袁州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室,黑色字迹清晰可见:“负责同志:我县龙塘区新龙公社凉风溪居民李育杰,原籍系你县江东村(距县城约一天路程)人。曾于1933年参加红军,随同长征,路过此地而留下……1953年他们曾通信联系过一次,嗣后就再也没有得到信息。1963年曾两次去信联系都未得到回复,因此李育杰同志要求组织上代为帮助联系。故函请你县给予协助,并请将联系结果复我县,以便回复其本人。”

两封信件,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李正庚等人瞻仰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1933年,42岁的江东村村民李育杰参加革命,并跟随途经江东的红军离开家乡。同年冬天,在萍乡市莲花县境内,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突围出来的李育杰,跟随红六军团西征,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由江西经湖南到贵州。

据石阡县档案馆原副馆长、《困牛山红军壮举》作者杨又铸介绍,1934年10月,作为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于进军黔东途中,在石阡县陷入敌军重围。李育杰所在的部队为掩护主力转移,将敌军引向困牛山。战斗到最后,红军指战员砸毁枪支,毅然集体跳崖。幸运的是,李育杰跳崖时落在半山腰的树藤上免于一死,自此在石阡定居下来,并抱育养子,取名李敬宗。

新中国成立后,李育杰思乡心切,几度想回江西寻找亲人。李敬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拿出攒了几年的共60元钱,给养父作路费。可是,囿于当时交通条件有限,又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李育杰担心身体吃不消,最终打消了念头,这也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

“以前,我们这里寄出一封信,要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无论是通信还是交通都十分不方便,寻亲之路一直未能成行。父亲去世前嘱咐我们,等以后条件好了,还是要去江西找找亲人,完成爷爷未尽的心愿。”李敬宗的儿子黄忠礼说道。

亲情,是永远的牵挂。这场跨越赣黔两地、相距千里的寻觅,始终是一场心灵的双向奔赴。为完成父亲生前的遗愿,李正庚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远在贵州石阡的亲人,并积极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天台镇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781人,我们不能忘却这段红色历史和革命先辈,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烈士后代。”袁州区天台镇人大副主席彭亮说,李正庚的父亲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这些年,他一边积极保护红色文化,一边帮助李正庚寻找亲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前,一个偶然机会,彭亮与镇上的中学教师刘观志,在网上看到李正庚寻亲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人民检察院,正围绕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走访排查。他们立刻联系到该院一名工作人员,并得到了热心的帮助。获悉事由后,检察院工作人员随即走访了石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档案馆等单位,查找相关的人事档案资料,确认李育杰就是当年从江东跟随部队参加长征的老红军。

在赣黔两地相关部门的接力帮助下,这场千里寻亲终于迎来了转机。端午节前,李正庚一行乘坐4个多小时的高铁、近2个小时的大巴,从袁州区一路风尘仆仆抵达石阡县。终于在端午佳节这天,两家人相拥团聚,相隔九十载、三代人共同接续的寻亲路,画上圆满句号。

短暂的相聚后,两家人依依惜别。临行前,大家提议拍摄一张全家福。于是,家里的孩童抱着一块“红军后代之家”牌匾站在前排中间,长辈则以这块被他们视若珍宝的光荣牌为中心,左右排开。在清脆的快门声中,浓浓的幸福被定格在画幅里。

一条平坦的高速公路,蜿蜒在重叠的山体之间。李正庚一行踏上了回赣的路途,坐在车里,眼前掠过高山、湖泊、峡谷。大家看着手机里的那张合照,重温两家人的约定:明年春节,在江东村再团聚,让年轻一代铭记老一辈的革命故事,将红色家风代代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

  • 龙里:深化招商模式推动工业大突破大发展

  • 近年来,龙里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持续深化招商模式,全力抓项目、谋发展,在长三角地区引进一批高产出、高效益、高带动的优强企业、优质项目落户龙里,不断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 张仕和被提起公诉

  • 日前,贵州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张仕和(正厅级)涉嫌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一案,经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铜仁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
  • “黔艺黔评”第三届贵州文艺讲习班圆满结业

  • 7月12日,为期3天的2023“黔艺黔评”第三届贵州文艺讲习班在六盘水师范学院圆满结业。连日来,100余名来自来贵阳、遵义、毕节、凯里、都匀,以及六盘水本地的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
  • 贵州省财政厅原副厅长王瑰被查

  •   中新经纬7月12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2日通报,据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贵州省财政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
  • 陶醉于这般闲情逸致 |中国农民诗会优秀作品赏析

  • 作者陶兴明,笔名泥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杜文学研究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诗歌学会理事。先后在《边疆文艺》《解放军文艺
  • 贵大56名教师为企业打造科技“外脑”

  • 7月4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文章,讲述贵州大学56名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为中小企业打造科技“外脑”的故事。全文如下,快来和溪溪一起来看看吧!贵州大学科学技术
  • 溪山校园|什么?听说贵大学霸寝室+16!

  • 晨兴伴雾出 披星戴月归他们见过凌晨的教学楼也听过图书馆的闭馆音乐他们用耀眼的成绩诠释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无怨无悔的青春他们自律、互助、包容共同前行,一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安城集团:坚决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

  • 南京入梅以来高温高湿的天气促使了蓝藻的暴长,大量繁殖的蓝藻不仅会形成油污般的“水华”影响水面景观,更是阻隔了阳光照进水体,影响河湖整体的生态环境。安城集团御河公司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