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她用AI复活,“解救”困在时光里的爱人

日期: 来源:猛犸新闻收集编辑:猛犸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王泽群 张子琪

(经授权,本文所有出场人物皆为本名,感谢信任)

在河北廊坊的张晴女士看来,自己的爱人张建山被“困在了过往的时光里”。

一年前,张晴的婆婆因肺癌晚期离世。在随后的日子里,张晴发现,爱人迟迟未能适应这个母亲已经不在的世界。

为了帮助张建山走出来,张晴找到了南京超级头脑的创始人张泽伟,委托他们来制作婆婆的“数字生命”。

她对爱人隐瞒了这个举动,并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要在两人即将到来的婚礼上,让AI复活的婆婆,直接和爱人对话!

在新技术的介入下,张晴的爱人究竟能否顺利跨过悲伤之河?6月9日,大象新闻记者亲眼见证了这场AI数字生命“参与”下的新婚典礼!

困在时光里的爱人

在张晴的印象里,婆婆是一个讷言敏行的老太太,会把对孩子所有的爱意都包裹在行动中。“我爱人经常上夜班,我婆婆很担心他路上的安全问题。老人本身睡得早嘛,但是婆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晚上11点半都会醒来,给儿子发个信息,确定他到单位了才会再去睡。”

而婆婆离世后,晚上11点半再也收不到询问平安的信息,这让张建山无法接受。为了排遣思念,他经常向张晴述说关于母亲的点滴回忆。

“有一件事情,我爱人到现在讲一次哭一次,”张晴告诉记者,张建山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导致全身抽搐,辗转从村里转到县医院后,由于症状急重,医生几乎想要放弃。在迷迷糊糊间,张建山看见母亲跪下来求医生,最终把命悬一线的他给救回来了。“妈妈给别人跪下这一幕,他一直记到现在”。

此外,张建山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为了生活,母亲一度在需要付出重体力劳动的沙发厂上班。当时的一个画面,永久的定格在张建山的心中——母亲用瘦弱的身躯,咬着牙搬起了一个硕大的沙发,扛了很远很远……

张晴说,这些记忆,在婆婆离世后,成了一个壳,让张建山寄居其中,无法脱身:“他晚上经常会在我睡着之后,从抽屉拿出相册翻看妈妈以前的照片,或者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有时候他会偷偷流泪——他以为我睡着了但我都知道!”

“我们领过证后,因为我婆婆的病一再推迟婚礼日期,就是希望能让她看到。但没有想到一挪再挪,婆婆还是没能赶上,这成为我爱人心里面一个很大的遗憾”。张晴表示,婆婆离世之前一直是持续昏迷的状态,爱人对此耿耿于怀:妈妈走的时候,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哪怕再冲我笑笑也行啊!

“所以我就在想,怎么能让婆婆跟他再‘嘱咐’两句——这样他的心结就能打开,心里可能就放下了。”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同时也为了帮助爱人弥补母亲不能参加婚礼的遗憾,张晴通过上网搜索,联系到了南京一家专门开展“AI数字人”制作的国内头部公司(注:下文所述的AI公司,均指这家公司)。

让碳基生命在硅基维度上延续的人

在江苏南京,AI公司创始人张泽伟,每天都会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收到大量有关“AI复活”的委托。

有试图“复活”父亲的子女,他们想要复刻身为老红军的父亲的数字生命,除了缅怀之外还希望让革命精神世代相传;有希望“复活”女儿的母亲,女儿因病离世后曾捐献出了眼角膜,但对女儿的思念却让她愈发煎熬;而一个妻子则希望复刻丈夫的形象,因为丈夫获刑三年,她想用AI形象继续陪伴年幼的女儿……

面对这些委托,张泽伟都会回复:我试试。

他的团队虽然开展“AI数字人”制作业务还不到两年,但迄今已经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一万多个委托。

每一个委托,背后都有一段生离死别的故事。张泽伟起初接到委托时也会有较大的情绪起伏,而如今,他会更理性的甄别究竟是否应该为委托人提供服务。

“除了样本提供不足等技术限制外,委托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评估,也是团队是否接受委托的重要依据。”张泽伟表示。

2022年的秋天,一名单亲妈妈找到他,表示女儿因病离世。通话时,她哭泣着表示,多年来相依为命的女儿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因此无论花多少钱都想要再见到女儿。委托人不太稳定的情绪,让张泽伟不得不思考,“AI复活”对这样状态下的母亲是好事还是坏事?为此,他找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咨询进行评估,最终,张泽伟以技术限制委婉拒绝了她,“对处在极端情绪中的母亲来说,女儿短暂地‘复活’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目前,张泽伟有选择性的完成了1800多个“AI复活”的单子。对于AI复活,他很认同这项技术是“碳基生命在硅基维度上延续”。他介绍道,“复活”的实现方式大致分为人工驱动和智能驱动两种。前者由团队成员通过AI换脸模式,用逝者的声音形象和委托人互动;后者则通过收集逝者声音和影像素材后,对其性格特征、语言习惯等进行模仿训练,以此来生成逝者的AI形象。

如今,接到张晴电话的张泽伟,经过评估后接受了她的委托,“即便人们清楚这个形象是假的,但存在有时就是一种安慰——试试看吧,或许真的能帮着他们走出来呢!”

“复活”了亲人的委托人

想要制作婆婆的AI形象,张晴需要大量的影像、声音素材。为了能在爱人没有觉察的状态下获得更多婆婆的影音资料,她开始和张建山斗智斗勇。

“我婆婆拍的视频、发的语音,都在我爱人的手机里。为了能拿到他的手机,我就让我哥哥弟弟们陪他喝酒,把他灌多了,然后我才拿到了他的手机。”张晴笑言。但是,把影音素材传给张泽伟后,制作出的“数字婆婆”效果究竟会如何,又能否让爱人从母亲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张晴心里没有底。

对此,江苏无锡的曹兴龙,讲述了自己“复活”亲人的故事。

2023年,曹兴龙的二舅意外离世。为了不让90多岁的外婆受到打击,全家人一致决定不把这个噩耗告诉她。

临近年底,老人开始频繁问起这个许久未曾联系的儿子的近况。眼见要瞒不住了,曹兴龙想到了用AI“复活”亲人的技术,并找到了张泽伟团队。

“因为当时AI换脸的技术比较成熟,就选择了这种方式,”曹兴龙道,看到AI换脸后的“二舅”,自己心里十分感慨:“形象和声音都很接近,感觉非常逼真!”。

在外婆和AI公司工作人员扮演的“二舅”视频通话时,曹兴龙紧张极了。为了不露出什么破绽,通话的过程比较短,只是告诉外婆工作太忙不能回家过年。即便如此,通话后外婆还是倍感宽慰。曹兴龙补充道:“当‘二舅’出现在视频中时,我姥姥笑了,但家里其他人都偷偷落了泪。”

AI复活介入下的婚礼现场

6月9日,张晴与张建山的婚礼如期举行。为了确保这场有AI数字生命“参与”的婚礼不出现问题,AI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了现场。

12点10分,在新婚典礼接近尾声时,司仪忽然告诉张建山,有一位特别的嘉宾,将通过视频和他见面。

当笑盈盈的张建山,忽然看到日思夜想的“母亲”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屏幕上时,瞬间惊呆了。

“儿子,妈看见你结婚了,真高兴……”当“复活”了的妈妈出现在大屏幕上,用熟悉的语音语调对自己说着祝福的话时,张建山泪流满面。他只能不断的用纸巾抹去泪水,但又不想错过母亲出现的每一帧画面,索性把纸巾盖在眼睛下面阻截“泪水”,透过泪眼去观看这段珍贵的AI视频。台下的亲戚们见状也无不潸然泪下。

一名婚庆工作人员哽咽的表示,这是他见过的婚礼上,最感人的一幕,没有之一。

婚礼结束后,回到家中的张建山,捧着AI母亲祝福的视频反复播放,哭了又哭,笑了又笑,像是一个和母亲久别重逢的孩子。

他告诉大象新闻记者,在母亲去世的情况下,重新在婚礼上见到母亲,很意外也很惊喜。他相信,有了这个“很好的念想”,自己会尽快走出悲伤,去拥抱未来的美好生活。

而对于瞒着自己制作了母亲数字生命的张晴,张建山感动的表示:“娶了这么好的媳妇,我这命还行!听妈妈的话——以后有张晴在的地方就是家!”

珍惜当下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

对于张晴借助AI复活技术,帮助爱人从母亲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举动,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鼓励咨询师张都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确实可以起到舒缓情绪、缓解痛苦、走出悲伤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与逝者沟通的方式。从数千年前的神龛、祭坛,到19世纪的照片,再到如今的AI‘数字生命’,技术的进步让亲人的形象越来越具体,可以缓解人们对逝者的悲伤,带来更多温暖和慰藉。”张都介绍道,在心理咨询哀伤疗愈方法中,有一个“空椅子技术”,AI“数字生命”本质就是“空椅子”,让当事人更加充分体验自己的情感,慢慢走出痛苦。

然而,对于另一部分人群,AI复活也会增加他们走出悲伤的难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通过数字逝者来慰藉心灵有很多隐患,比如如果长期沉迷于与数字逝者进行交互,会扰乱走出悲伤的正常进程,从而对心理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是否应当开发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必须去思考的伦理道德的问题”。

对于如何面对AI复活这项新技术,张都认为,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感受温暖与安慰,也要坦然接受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就像张晴一样,给予家人更多的关爱,才能将他们从‘时光’里解救出来,才是我们对逝去亲人最好的慰藉!”

相关阅读

  • 游客车顶帐篷扶梯不翼而飞,民警帮忙找回

  •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通讯员 卞鸿飞游客自驾来汉,临时把车顶帐篷配套的铝合金扶梯放在路边,一会的工夫,扶梯竟然不翼而飞。派出所民警闻讯开展调查,不停发短信、打电话,终于找回了
  • 诏安南诏:情系“顶梁柱母亲” 关爱送温暖

  • 为给“顶梁柱母亲”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交流情感的平台,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日前,由诏安县妇联主办,南诏镇妇联、南湖社区、县壹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以爱
  • 走失11年,罗田警方找回了现已79岁的高龄老人

  • 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通讯员 龚振杰6月7日,在湖北黄冈、罗田两级警方的努力下,罗田县胜利镇太平原村走失11年、现已79岁高龄的肖婆婆终于回到了家中,家属和亲友们与肖婆婆相拥而
  • 六旬老人忽见黑影,原来是眼睛结了张“糖网”

  •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裴霓裳清水粽子本来是周婆婆(化姓)很喜爱的食物,但她今年端午节却没有像往年一样享用这道美食。原来前不久,因饮食不节制,周婆婆在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的
  • 【慢城市·品读】又到粽子飘香时

  • 作者 吴丹岁月的齿轮无声转动,一晃又转到了粽子飘香的季节。剪一段闲暇好时光,去繁华喧闹的街头感受节日气氛,或是到草木葳蕤的原野散散心……您是否能听见,醉人的空气里诉说着
  • 陶红:期待,用角色展现当代女性的多样魅力

  • “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力量也更多地被看见、被塑造,我也期待自己能通过扮演人物层次更丰富的角色,来展现当代女性多样的魅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熊维
  • 最好的一笔

  • 电视剧《徐悲鸿》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写生课上,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先生走动着查看学生们的作品,停在一幅画作前。那个学生离开画架两步,望着画布上的人物说:“先生,您看哪个部位画得
  • 繁星 | 茅草的怀念

  • 家乡的茅草是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植物,它被称为“白茅”,在古老的《诗经》里鲜活了数千年。茅草喜湿耐旱,要求极低,所以它也极常见,沟边,河旁,盐碱地,都有它直立的倩影。“打过春,赤脚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她用AI复活,“解救”困在时光里的爱人

  • 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王泽群 张子琪(经授权,本文所有出场人物皆为本名,感谢信任)在河北廊坊的张晴女士看来,自己的爱人张建山被“困在了过往的时光里”。一年前,张晴的婆婆因肺癌晚
  • 《红色陇东》,绣针下的红色史诗!

  • 在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主展区,12幅精美的陇绣条屏组成的陇绣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 追光而遇!青山区师徒结对,同启教育美好

  •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实习生 王清扬 朱杨 徐慧通讯员 董莹 王晶“我们这群人,因着同一束光,相逢于幼教天地... ...”6月12日上午,武汉市青山区第四届名师工作室(幼小阶段)师徒结对签
  • 陕西11个优质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 均为杨凌选育

  •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陕西省共有11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