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全民国防教育创新思政课进校园 《永远的丰碑》红色情景朗诵剧上演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各地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为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全民国防教育创新思政课进校园——走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主题活动”于10月13日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举办。

红色情景朗诵剧《永远的丰碑》

据悉,此次“全民国防教育创新思政课进校园——走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主题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多元形式增强青年学生国防意识,强化忧患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红色血脉——老干部手写寄语集》

“坚定信仰,树立自信,全力以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活动现场的展板上,展示着老革命、老红军等对青年人的手写寄语。据介绍,四川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开展了“为青年官兵文职手写寄语”活动,邀请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老将军述峥嵘岁月、谈理想信念、讲光荣传统、颂伟大成就、抒忠诚情怀,广泛传承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汇编了《红色血脉——老干部手写寄语集》。活动现场举行了赠书仪式,让青年学生通过红色书籍传承红色基因,激扬奋斗精神。

活动现场,还上演了一场红色情景朗诵剧《永远的丰碑》,全剧共16幕,分别以赵一曼、陈觉和赵云霄夫妇、王经燕、方志敏、江竹筠、黄继光7名革命烈士的《红色家书》为创作基础,通过历史情景再现、新老时空对话、音乐舞蹈展示等方式,深情演绎革命先烈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保家卫国精神。

赵一曼扮演者贾雄飞

赵一曼扮演者贾雄飞向封面新闻记者分享了她与这个角色的故事。从她接触到赵一曼角色后,她尽可能地翻阅相关资料,“想去认识赵一曼、感受她、触摸她,甚至有时候做梦都能和她对话。”

贾雄飞介绍,此次舞台剧是在省军区机关领导下,四川省军区老干部大学的首长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下编排完成的,是首次面向社会群众演出。“我们的父辈也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接触到这些英雄角色,我们深有感触。”贾雄飞分享,为了排练好节目,大家都情绪饱满,不仅她自己会被角色打动潸然泪下,其他演职人员也会被感动。“哪怕聚光灯不在他们身上,大家都是‘从头哭到尾’。”身处四川这片红色热土,通过表演,把过去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贾雄飞希望自己作为“传声筒”,向年轻人传递红色基因,望国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使中国更加伟大强盛。

“我此刻的心情是非常激昂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22级学生王腾飞在参加完活动后热血沸腾。他分享,现场听到老一辈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我充分感受到革命前辈的艰辛,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发愤图强,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相关阅读

  • 轮台:开展国防教育 “娃娃兵”萌发爱国情感

  • (通讯员:徐小晶 )10月9日,轮台县东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辖区新世纪博爱幼儿园开展了“军事体能游戏娃娃兵”展示活动,通过军事训练和军事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向小朋友们普及国
  • 王宗涵:用心用情守护红色资源

  • 在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列宁小学(旧址),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讲解员,在声情并茂地向人们讲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这位讲解员叫王宗涵。王宗涵,白沙镇东泉村人,1948
  • 周村三中厚植红色基因以文育人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郑向锋 通讯员丁慎武10月8日,记者来到周村区第三中学,该校内有一处“润德教育长廊”,该长廊共有展板113块,包括“党史国史”专栏、“中华优秀
  • 淄川区寨里镇东井村建成红色文化展馆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侯林 通讯员闫盛霆10月9日,淄川区寨里镇东井村红色文化展馆暨抗日战争时期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淄川县公安局旧址举行揭
  • 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决赛将办

  • 10月12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发布会介绍,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辽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轮台县:交通安全巡回宣讲 为秋收保驾护航

  • (通讯员:王正伟)金秋十月正值棉花采摘时节,为保证棉花采摘顺利进行,秋收生产活动安全开展,10月9日,巴州塔里木公安局交警支队在轮南镇解放渠村开展“‘护航秋收’交通安全巡回宣讲
  • 柏坊镇宜元村:能人返乡创业 富“甲”一方

  •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柏坊镇宜元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大力发展本土甲鱼水产养殖,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路。走进柏坊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