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登上新华社、央视,石龙的非遗“宝藏”出圈

日期: 来源:东莞日报·东莞Plus收集编辑:东莞日报·东莞Plus

近日,作为石龙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红漆描花传统木屐、石龙泗洲灯笼仔接连登上新华社、央视新闻,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强势“刷屏”。这两项石龙非遗代表性项目有何来头?凭借什么魅力走红“出圈”?

嫁女、入伙都要穿它

2010年5月,石龙的“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一项历史悠久、富有岭南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其曾广泛盛行于东莞一带,其中以石龙最为著名,于近日登上新华社。

一直以来,红漆描花传统木屐被广泛应用在东莞民间的喜庆大事,无论是新居入伙还是婚嫁生子,有着步步高升、一帆风顺、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等好意头。目前,东莞仅剩梁锦泉一家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的家庭作坊,仍然坚守着传统的制屐技艺,并且创新制作巴掌大的迷你小木屐,以其形态精巧大方,图案鲜艳靓丽深受当地人和商家的喜爱。

中秋节由它来承包

2007年4月,石龙的“灯笼仔制作技艺”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莞式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单品,石龙泗洲灯笼仔承载了不少石龙人中秋佳节的美好回忆,更凭借独特的魅力于今年中秋节期间登上央视新闻。

中秋送灯笼仔的习俗遍及石龙方圆数十里城乡,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外婆都要给外孙送上一对灯笼仔,寓意着照亮孙子的前程,祝愿外孙学业进步、身体强壮,图个好意头。而石龙的“灯笼仔制作技艺”由石龙泗洲村里的妇女代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因造型独特、精美别致,每年中秋节前一两个月,莞城、增城、博罗等地客商便纷纷来收购灯笼仔。

石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持续发掘非遗代表性项目资源,激发文旅消费新动力,推动非遗收益稳步提升,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近年来,石龙还致力于把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东莞非遗第一街”,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承体验、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凝聚成文化强市大潮中一股澎湃激昂的“镇能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石龙拥有“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灯笼仔制作技艺”“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制作技艺”“石龙麒麟制作技艺”“欧仙公传说”“石龙家酒煮咸姜水制作技艺”“石龙豆皮鸡制作技艺”“石龙张氏骨伤疗法”等10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


文字:记者 韦琼

图片:石龙融媒供图

编辑:李世英

相关阅读

  • 让“金饭碗”盛满粮

  •   “小订单不断,大订单时不时有一个。前几天刚接了一个28万元的订单,现在产品正在紧张生产中。订单多,真的是多亏了城关乡政府多次出手相助。”10月11日,封丘县宋源号金银花茶
  • 我们的节日·中秋,安宁八幼萌娃巧手做灯笼

  • 吃月饼、赏月亮似乎是中秋节必不可缺的习俗。但安宁市第八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们可不这样庆祝中秋佳节。近日,幼儿园举行了“亲子同乐做灯笼,情满团圆庆中秋”的主题活动,让孩子
  • 李程:传承大漆工艺,描绘“漆”彩人生

  •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冯锴大漆工艺是中国一门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自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朱漆木碗开始,大漆工艺传承至今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郓城县的李程出生在漆艺世家,他是
  • 淄川区寨里镇:解锁千年窑火里的“复兴密码”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侯林一片片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瓷片,经过排列组合,成为一幅幅极具立体感的装饰画作,给人带来自然、灵动的视觉冲击感……在位于淄川区寨里镇
  • 从历史走向当代:“宁波手艺”的发展之路

  • “技艺类非遗”,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手艺”,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宁波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的方向
  • 高手齐过招 枝头展神韵

  • 10月5日,南浔区第一届盆景制作技艺操作比赛在双林镇文昌阁前广场举行。来自全区10余名能工巧匠参与角逐,大家在3小时规定时间内,以真柏毛坯为题材制作盆景,展示各自“绝活”。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登上新华社、央视,石龙的非遗“宝藏”出圈

  • 近日,作为石龙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红漆描花传统木屐、石龙泗洲灯笼仔接连登上新华社、央视新闻,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强势“刷屏”。这两项石龙非遗代表性项目有何来头?凭借什么魅力走
  • 亮点十足!“潍坊元素”亮相青岛峰会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0月10日至12日,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跨国公司与中国主题展”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10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由潍坊市贸促会牵头组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