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以车为家,带着干粮上岗!全力“奔跑”的急救人,只为守护大家平安……

日期: 来源:哈尔滨日报收集编辑:哈尔滨日报


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在哈尔滨的街头,一辆辆救护车蓝色的警灯划破夜空,他们穿梭在患者家与医院的急诊科之间,架起一座座生命通道的桥梁。他们以分站为家,就是为了每天都可以起早贪黑地出车,就是为了随时可以加入战斗。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吃住在单位、坚守在岗位。他们就是可爱的急救人,守护着城市的平安与健康。




康复返岗第一天,23车次急救任务连轴转

45岁的袁天佑是哈尔滨市急救中心市一院分中心的一名急救医生,本处于进修阶段。因院前急救患者激增,12月15日,患病刚刚恢复的袁天佑立即申请返回急救岗位。他说:“即使居家休息,精神上也难以放松。分中心人手短缺,现在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同事,都连轴转好几天了,看兄弟姐妹们如此辛苦,我自觉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迎难而上,帮同事们分担压力。”


返岗第一天,袁天佑基本24小时连轴转,出急救任务23车次。三四平方米的救护车是他们的工作舱,时刻要与阳性患者“亲密”接触,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病情,并用自己“阳”的经历安抚患者及家属的焦虑。  


以车为家,带着“干粮”上岗

道外分中心驾驶员冯全富说:“由于工作特殊、每天接触转运‘阳’性患者,自己也感染了,在家休息1天后,听说分站人员紧缺,义无反顾回到岗位坚持工作。中心每个班次转运患者都在20趟以上,经常是一个任务连着一个任务。一整天下来,连吃上一口热饭的时间也没有,中午饭下午吃、晚上饭半夜吃都是常事。”


作为一名急救人,大家明白“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这句话的含义。”冯全富说,“每天出车前,我们都会提前带些饼干、面包等,接诊间隙填下肚子。不敢喝水怕上厕所。做为一名120急救人,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为市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中心紧急加车,保证新护士新司机上岗不出错

市五院分中心护士长李金龙全家五口几天内陆续感染,但面对着全市转运患者急剧增多,急救资源严重不足,在母亲和爱人的大力支持下,毅然返回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2022年12月25日深夜,与中心领导研讨合理排班事宜,12月26日到中心紧急开会,制定加车排班表。面对着中心紧急加车新来的护士及司机,认真讲解出车时的注意事项,票据的规范书写和录入。每天严格核对票据,越是忙碌越注意细节,保证不出差错,自加车至今未休一天。

来源:冰城+客户端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

相关阅读

  • 她,严重抑郁,不得已接受了电休克治疗

  • 干了十多年麻醉,从未给电休克治疗上过麻醉。前几天,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如果不说她是患者,大家还以为她是患者家属呢。和其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相比,她不仅年轻,而且
  • 特殊的出院证:3位老人从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 黄黎 陈猛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1月4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开出一张特殊的出院证,一位63岁的老年新冠重症患者从该科室康复出院。加上此前已出院的2位老人,目前,该院已有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200多米高空,看工人日行2万步跨江“穿钢丝”

  • 400多公里的长江江苏段,眼下7条过江通道同时在建,其中有4座均为跨江大桥。你知道大桥施工过程中,飞架于南北两岸间的主缆是如何悬空跨越长江的吗?1月6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记者来
  • 安图:点燃“开放城”引擎 蓄力高质量发展

  • 安图县注重发挥边境区位、口岸功能、综合交通、特色产业、对口合作等优势,高质量推进“开放城”建设,加快全县开放发展,让县域经济发展在“开放城”的建设中不断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