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礼乐山东|潍坊:寿光市洛城街道建设屯西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案例

日期: 来源:山东公共文化云收集编辑:山东公共文化云

为“圈心圈意”赋能城乡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力建设更好潍坊,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年初印发实施了《关于推进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实施意见》(潍政办〔2023〕47号)。一年来,全市各地在不断夯实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利用及保障其正常运行的主体责任基础上,按照“资源优化、要素集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思路举措,创新探索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圈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涌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本期,推介寿光市洛城街道建设屯西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案例。

洛城街道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室外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8人,年均运行经费100万元以上,服务全街道118个村、7个城市社区、16.7万人。近年来,先后获评潍坊市综合文化站一级站、潍坊市基层群众文体团队建设先行先试单位,所在街道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书香之乡、山东省旅游强镇、潍坊市十佳魅力城镇、潍坊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街道。

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中,洛城街道以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心圈”为主线,坚持场馆融合、资源优化、要素集成,不断提升自身公共文化空间和服务,充分链接周边公共文化资源,用文化惠民圈起品质生活,用公共服务润泽幸福民生。

一、基本情况

屯西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屯西村为中心,以方圆步行15分钟所辖区域为半径,辐射玉兰园、春江花月、百合园等11个城市小区和屯东村、李家庄、黄家庄等6个村庄,服务居民8188户、25406人。在全市推进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下,组织推进上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1. 从全局统筹上,做到“上下一心”共推建设实施。在全市推进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下,坚持文化圈、街道“自下而上”提需求,寿光市层面“自上而下”盘资源,洛城街道和寿光市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议统筹推进。

2.从服务内涵上,关注“急难愁盼”共议实际需求。针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基本单元中的“急难愁盼”突出问题,问需于民、求计于民。每月15日“主题党日”,以面对面座谈、实地踏勘和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群众的需求以及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从工作组织上,实现“四线联动”共创治理机制。推广“四线联动”模式,寿光市文旅局、洛城街道、屯西村和辐射区内村庄(社区、小区)、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联动,整合形成到一个多主体参与的框架中,从而加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所需的资源和能力,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专兼职队伍,共同保障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屯西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文化、文艺、文旅为着力点,构建“文化赋能、文艺赋美、文旅赋兴”三条建设线,拉高标杆、聚焦聚力,全力形成“公共文化空间舒适精美、体验感强,公共文化产品质量上乘、群众满意,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优质高效”的新格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1.“文化赋能”促资源共享,构建美好生活。

坚持“拓空间”和“提气质”两手同抓,让文化成为文化圈建设的精神支撑。

一手抓品质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从群众需求出发,群众需要什么场所,集体就提供什么场所,精准拓展空间。5分钟内,建设“六大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综治物业服务中心、警务助理协调中心)和一处艺术馆(仓颉汉字艺术馆)、一处城乡书房(文圣书房),构筑起“6+1+1”村庄内部公共文化生活空间;10分钟内,链接体育馆、游泳馆、市民活动中心、滨河休闲公园、月季园、牡丹园、农圣公园等公共文化场馆;15分钟内,整合11个居民小区、6个村庄、2个城市社区的文化载体、文体活动中心等,让圈内居民出门转角便可进入文化服务阵地。

一手抓良好公共文化气质的培育。以和谐为目标、以文化为立足点、以评比为手段,引发群众向善向美、立德践德效应。建设“一个平台”,即党员自律公约监督平台,把全村104名党员全部纳入监督平台,每名党员一个二维码,让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看得见;开展“红旗楼道”评选,每年从41个楼道中评选30个红旗楼道和“优秀楼道长”,逐年递增1个,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村民诚信等纳入“一票否决”事项,经验做法被中央和省市媒体多次刊发推广;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年底从900多户居民中评选600个最美庭院,每年递增50户,村里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表彰奖励。截至2022年底,“红旗楼道”比例达到78%、“美丽庭院”比例达到73%,文明风尚、美德健康从理念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圈气质。

2.“文艺赋美”促精神共富,点亮滋味生活。

坚持文艺惠民、文艺乐民、文艺育民,让文艺成为文化圈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是从专人专演到人人参与,构建文艺惠民新生态。倡导“人人皆可参与”的理念,寿光市京剧团对口结对,寿光市老年大学在圈内设立分校,形成头部引领;结合重大活动、文艺赛事等,广泛邀请文艺精英、社会艺人等文艺工作者参加,成为主体力量;圈内组建涵盖广场舞、腰鼓、戏曲小品、太极拳等在内的23支文艺队伍,注册文艺志愿者队伍286人,建立起寿光市、街道、文化圈三级联动的文艺演出和服务梯队,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从室内小剧场到“流动大舞台”,打造文艺乐民新格局。以为民惠民乐民为宗旨,综合考量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域辐射力、人流数量等因素,筛选30多个演出场所,覆盖圈内所有商圈、文化场馆、公园、社区(村庄、小区)文化广场等,供各个文艺小分队开展常态化展演。今年以来,文化圈内共开展各类文艺活动100余场,群众在街头就能看到丰富的文艺演出。“文艺星火”以点点星火之姿出现在圈内的每一处“想不到却遇得到”的角落,让“文艺的星火”与“城市的焰火”“农村的烟火”交相辉映。

三是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构建文艺育民新格局。坚持阅读、书画创作、健身等与文艺演出形成多元互动。书房书香入“圈”,融入式、沉浸式在仓颉汉字艺术馆内设置800多平方米的文圣书房,内有1万余册图书及若干期刊,与寿光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采用“专业社工+志愿者”模式,建立起书房的兼职队伍,制定读书计划,为附近居民提供阅读指导,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系列读书文化活动,受益群众达6000余人次,成为了丰富百姓精神生活的主阵地。体育健身入“圈”,充分利用村内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笼式足球场、门球场、滨河休闲公园、体育场等场地,常态化开展乒乓球、门球等专项比赛和趣味比赛、社区运动会等,不断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到圈内。公益服务入“圈”,寿光市阳光青少年服务中心、洛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洛城街道社工站全部沉入屯西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吸纳30家社会组织、3000多名志愿者,并在文化圈辐射范围内常态化开展“感知艺术”青少年美育提升、“校外辅导员进校园”培优、“小小科学家”科普研学体验、“呵护花开”青春期健康教育、儿童“五防”安全教育、“心灵花园”心理援助等50余个项目,以公益服务持续向圈内推广大众艺术、提升大众审美。

3.“文旅赋兴”促文化共享,开启诗意生活。

围绕寿光与仓颉、与汉字的亘古渊源,投资4000万元,建设仓颉汉字艺术馆,做精文旅“新空间”、做大文旅“供给池”、做强文旅“生态链”,真正实现体验汉字艺术、传承汉字文化。

一是聚焦汉字文化,做精文旅“新空间”。以汉字演变为载体,探索将汉字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突出多元化空间的创新打造。精细化设置展览区、科技区、书卷区、休闲区、体验区五大功能区,并建立专属阅读区、小剧场,建成精而美的汉字特色文化旅游空间。举办非遗创作和手造展示。邀请了山东省1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艺术大师创作了10多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并汇聚寿光市烧制锻造类、织造印染类、雕刻工艺类、文房四宝类、美术绘制类等知名手造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提档升级。突出多点化空间的串联融合。将仓颉汉字艺术馆与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寿光市极地海洋世界等旅游景点串联成线,形成“一核两带多组团”的具备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新路径。

二是聚焦多元参与,做大文旅“供给池”。依托馆内资源项目,增强多元主体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感。多元交互式体验。创设书写艺术创作室、传统体验区、小状元签名区、非遗手作体验区、色彩体验区、儿童木工体验区、陶艺体验区、编织体验区等,多元与交互相融合,增强了参观者的知识型体验。多维数字化体验。创新推出签到甩屏、虚拟翻书、未来之眼、AR互动成语墙、3D打印、全息影像、沉浸式弧形幕、全息水幕、光影长廊、动感粒子等,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增强了参观者的智慧型体验。多维趣味化体验,设立赏、拼、拓、印、吟、刻、写、涂、捞、染十大主题汉字艺术体验空间,开发16套级别化汉字主题研学课程,趣味性与科普性相融合。今年以来,重点面向学生群体,开展汉字研学活动300余次。

三是聚焦外延拓展,做强文旅“生态链”。常态化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身心受益。一是亲子阅读正当时活动。组建了亲子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由20名退休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教、学、帮、带,每月为附近亲子家庭提供阅读指导、国学课堂等公益服务,受益儿童达600余人次。二是书润乡村向未来活动。引进“书润乡村”公益阅读项目,由寿光市作协志愿者与孩子结对子,一对一送给孩子一个书柜、十本书籍,不定期指导孩子阅读和写作;每月到馆内开展儿童阅读写作培训班,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深受居民欢迎。三是书情画意润心田活动。每周邀请寿光市内书画家、工艺美术家到馆内为爱好者们开展专题辅导,教授绘画、书法、葫芦雕刻等技艺,培养兴趣爱好,传承非遗文化。今年,仓颉汉字艺术馆成为第十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的分会场和参观地,并被评为全省最美文博艺术空间,参观人数达11000多人;屯西村被评为“山东省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

三、经验启示

迈上共富建设的新征程,不仅要夯实“物质富裕”的基础,更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就是在聚力满足居民精神文化新期待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深挖公共文化资源,充分链接多元社会力量,在做深、做精公共文化服务上下功夫,让居民近距离品鉴艺术、接受熏陶,享受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启示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应把居民作为主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说到底是“百姓圈”“人民圈”,必须要时刻强化居民的服务中心地位和建设主体地位。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屯西村坚持精准式服务,让居民“需要什么、享受什么”,高标准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仓颉汉字艺术馆等“一馆六中心”和文圣书房、儿童小剧场等多元文化空间,让圈内居民出门转角便可进入文化服务阵地;坚持多元方式融合,让居民“皆可参与、皆要参与”,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动员圈内巾帼妇女、优秀青年、文体爱好者等,组建戏曲小品、太极拳等文艺队伍10支,广泛开展戏曲表演、文艺汇演等多元、品质化文化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启示二: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应把城乡文明作为核心。城乡文明涵养城市气质、点亮乡村风韵、汇聚向善力量,是推动城乡高效融合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实践探索中,屯西村坚持以党员为骨干,以志愿服务为形式,开办美德健康家长学校、青创空间、幸福食堂、学习书屋等文明实践阵地,定期举办敬老饺子宴、“书润乡村”全民阅读、书画培训、文体比赛等文艺活动,构建起了全龄覆盖、全民参与的文化服务体系;同步开展“红旗楼道”“美丽庭院”系列评选,奖励多数、促进少数、引领全村群众跟着学、比着干,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凝聚起了价值共识。

启示三: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应把传统文化作为关键。城市和农村无论怎样的发展,都不能抹杀城乡内涵精神,不能抹杀和丢掉传统文化,要在传承创新中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增强圈内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更好地提升城乡文化氛围。屯西村围绕寿光与仓颉、与汉字的亘古渊源,投资建设了以汉字为载体的仓颉汉字艺术馆,创新打造多元汉字特色文化旅游空间,研发推行级别化汉字主题研学课程,集中开展非遗创作和手造展示等非遗传承活动,通过对文化资源的静态保护和活态利用,实现将文化传承回归到民众的生活实践中,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启示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应把文化供给作为支撑。近年来,屯西村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链接23支圈内文艺团队和文体活动中心等圈内文化场馆,常态化举办“群众节目大展演”,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但文化活动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化、乡村文化供给质量不高、供需不对称等问题仍旧存在,所以提高城乡文化供给水平必须要解决好“送文化”和“种文化”的关系。将过去完成任务式的“送”,转变成订单式按需供给的“种”,积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全民阅读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群众自办文化,让群众自发、主动地获取文化,尊重文化、热爱文化,并从中得到愉悦和实惠,让文化成为群众的一种需要、一种自觉、一种潮流。同时,要解决好文化“事业性”和“产业性”的关系,运用好政府手段和市场运作两种方式,依托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两种资源,形成支撑合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关阅读

  • 江西推动重大文旅项目供需对接

  • 11月28日,江西省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在南昌举办。会议推动重大文旅项目供需对接,并深化文旅金融政银企合作。大会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
  • 喜报!孔家钧窑入选国家级基地

  • 11月27日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公示,禹州市神垕孔家钧窑入选。关于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的公示
  • 春风化雨,同济芳华!

  • 同济大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全面涵养和践行新时代同济文化,推动学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世
  • 中小学生“沉浸式”学习“望闻问切”

  •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增长中医知识,呵护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近期,海淀区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近视如何预防?预防的主要内容就是做一些中医眼保健操……
  • 寿光市4家企业获市级2023年一季度“开门红”奖励

  • 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近日,寿光市工信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一季度工业领域“开门红”奖励申报评估工作,确定了45家奖励企业名单。其中,寿光市山东寿
  • 武汉江夏坚持文旅融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通讯员 侯向涛 赵敏 李信 喻佳俊 余轶11月3日召开的武汉市江夏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吹响农文旅高质量发展冲锋号。江夏区文旅局负责人
  • 以茶弘道 成风化人

  • 芦山县茶文化(茶艺茶道)进校园提升月活动期间,王霏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我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中华文
  •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

  • 为持续推动文化阵地有效利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阳区新源道街道打造了霍瑞英文学家工作室、王芳舞蹈家工作室、陈书元书法家工作室、李媛媛茶文化工作室四个“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太行革命根据地妇女运动史》

  • 郝秀珍 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本书由山西省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妇联原主席郝秀珍编著。作者从事妇联工作30余年,对妇女工作有着特殊的情感,退休
  • 在最美的风景中我们共同走过

  • 热烈庆祝娄底市慈善志愿者协会成立10周年(2013—2023)在最美的风景中我们共同走过□ 娄底市慈善志愿者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朱鹏涛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也是娄底市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