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墓主人手握重权 可能是晋国大夫级贵族

日期: 来源:山西晚报收集编辑:山西晚报

位于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北的“陶寺北墓地”,墓葬数量近万座,时代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绵延500年。从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此进行发掘工作,已发掘春秋时期墓葬254座,大夫、士一级贵族墓葬19座……在这样的“成绩单”里,不乏一些重磅级的考古发掘。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陶寺北墓地编号为M3011墓地的考古发掘简报,介绍了丰富的随葬器物,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卫国编钟、蟠龙铜鼓座,以及铜礼器、兵器、乐器、漆木器等等。经过相关研究,考古专家最终确定该墓葬年代为公元前500年至前475年,墓主人身份可能为晋国大夫级别。从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当时手握重权,也从侧面印证了晋国在古代时的实力和地位。
  卫国编钟出现在晋国墓地
  早在2016年,陶寺北墓地先后考古发掘出了5座春秋晚期墓葬,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编号为M6的贵族女性墓葬,墓主人身怀六甲抱憾离世,腹中有一8个月的胎儿,而M3011的墓主人,就是这位女性的丈夫,这两座墓葬实则为夫妇并穴合葬墓。该墓地出土文物较多,要说最具特色的代表器物,则是一套16件(注:因墓葬前期被盗,3件系后期追回)卫国刻铭编钟。
  晋霸诸侯后,卫国是晋国的盟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这是史籍中晋国和卫国最早的结盟记录,直至晋定公九年(公元前503年)卫国叛晋。这套编钟中,9件有18字铭文,有的行款不同,铭文相同;5件有180字相同铭文。18字铭文内容为:“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择吉金乍铸龢钟六堵。”180字铭文,则记录了为何要铸造这套编钟的经过。“根据铭文释义,铸钟人的祖上曾经是卫国的国君,获得了一块名为‘麦’的封地,为了纪念这件事情,铸造了这套编钟。”该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京燕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那么铭文上写的“卫侯之孙申子之子”是谁?王京燕说:“这就是当年称谓的一种方式。用白话来讲,就是卫侯的后代。”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传递历史信息的载体,但当时的卫国位于河南境内,为何他们制造的编钟会流传到山西,并且随葬在晋国贵族的墓地当中?“当时的晋国国力昌盛,能够傲视群雄,卫国属于小国家,是晋国的盟国,不排除向霸主进贡一些物品。或许这就是附庸晋国时,送出的礼物。”这只是王京燕等专家们的推测,当然也不排除该套编钟是晋国与卫国产生战争时的战利品。至于为何成为晋国贵族大夫的随葬品,这也留给人无尽的遐想。“或许是晋国国君赏赐给墓主人的,毕竟作为珍贵的礼器,编钟是贵族交往之间很贵重的礼物。此外,晋国的卿大夫权利和地位很高,也有可能是他在于其他盟国交往过程中,得到的馈赠。”
  不管怎样,这套编钟以物载史,为研究两周时期封国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蟠龙铜鼓座,业界“NO.1”
  在M3011墓室清理过程中,最“抢眼”的是蟠龙铜鼓座。据介绍,该鼓座底座直径为84.5厘米,是目前国内发掘出土的6件青铜鼓座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该鼓座呈圆形,中间是用于插鼓柱的中空圆筒,三条蟠龙交叠盘旋,蟠龙直壁圈足上有对称的四个铺首衔环,每两个铺首衔环间有三个兽面,一周共12个兽面,造型生动,纹饰精巧。插句题外话,M3011墓葬曾经有被盗扰的痕迹,盗墓贼打的盗洞正好在鼓座的一侧。鼓座比盗洞大,不好搬出去,也因此“保护”了其他的器物,其他文物才没有被盗走。“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小的青铜器被盗墓贼拿走。”王京燕说。如今,这个蟠龙铜鼓座经过修复后,已经在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的温度”展览中进行展示,其硕大的“身姿”占据展厅C位,鼓座上精细的纹饰,卓越的设计,十分抢眼,深受公众喜爱。
  国内传世或出土的青铜鼓座数量不多,年代集中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目前国内发掘出土的青铜鼓座共6件,其中4件分别出于徐、许二国国君墓,曾国国君及夫人墓;2件出于晋国高级贵族墓葬,即陶寺北M3011、金胜村M674墓葬,但就体量来说,M3011的铜鼓座当数“NO.1”。“其他鼓座大多出土于国君的墓葬,而M3011的墓主人是大夫一级的贵族,他的随葬品不仅有鼓座,还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鼓座,再次证明他手握重权,是当时身份和地位非常显赫的贵族!”
  此外,在该墓葬中,还出土了很多的晋式青铜器,夔龙夔凤纹铜壶、铜鼓座、铜鉴、铜镈钟等纹饰是典型的三层浮雕式,属于侯马铸铜遗址中晚期曾流行的样式。该墓中出土的青铜壶与流散海外的赵孟介壶、浑源李峪出土的鸟兽龙纹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蟠螭纹莲盖壶的纹饰很类似。王京燕说:“这些铜壶中有年代可考的是赵孟介壶,铸作于黄池之会(公元前482年)后不久,陶寺北M3011铜壶形制与之相同,铸造年代亦相近。”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相关阅读

  • 太原古建·狐突庙

  • 狐突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西马峪村,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是现存较大、较古老的祭祀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的庙宇。 狐突庙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1875平方
  • 绛县西吴壁遗址发掘资料公布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2022年的发掘资料。该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晋南地区以往不见商代初期墓地的空白,为了解遗址的聚落
  • 从重庆珍藏百余件文物里,看“龙舞中华”!

  • 战国龙形玉牌东汉“青盖”铭文龙虎纹镜明代百子龙凤图案蜀锦被面……这些关于龙的珍贵文物集体亮相!“大清嘉庆年製”款金龙纹印盒农历龙年即将到来之际,一年一度的“重庆中国
  • 二十年寻“秦”路

  • 二十年寻“秦”路——西北大学教授梁云及团队探索秦人早期历史魏家崖遗址F发掘点现场(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参加完几场在西安的学术研讨会,2023年12月25日,西北大学教授梁云
  • 太原·古建 王家峰墓群

  • 王家峰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是一处北齐时期的墓群。该墓群共包含三座墓葬,其中以徐显秀墓最为完整。徐显秀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单室土洞墓,发现于1984年,由
  • 上博策展人导览,现场解读“青铜密码”

  • 作为宁波本地重量级的跨年大展,由宁波博物院联合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古代中国文明展:礼制·信仰·多元性”特展已开展一个月。1月6日,为了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展览内涵,上海博物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墓主人手握重权 可能是晋国大夫级贵族

  • 位于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北的“陶寺北墓地”,墓葬数量近万座,时代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绵延500年。从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此进行发掘工作,已发
  • 太仓这些学生、老师、集体,省级优秀!

  •   近日,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少工委共同表彰了2023年度“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太仓这些学生、老师、集体
  • 衡阳市涉外法律服务座谈会召开

  • 打造政治可靠、业务精通、服务优质的涉外律师队伍,更好地为衡阳改革开放和进出口企业提供服务。1月16日下午,由市司法局主办、市律师协会承办的衡阳市涉外法律服务座谈会召开
  • 延吉市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讲座

  • 1月18日,延吉市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到北山街道丹吉社区,开展“中医学--咳嗽”健康知识讲座。本次讲座围绕慢性咳嗽的中医调治,延吉市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