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通讯员 张博韬 济南报道
今年是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履职的收官之年。本届以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以高质量代表工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生命力。
突出深化拓展,联系代表、联系群众更加密切
五年来,认真落实“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要求,完善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双联系”制度,扩大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范围和频次,持续推动“双联系”向纵深发展。
常委会联系代表成为常态。换届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时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省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见和“双联系”工作意见两件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双联系”工作制度,目前7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联系78名全国人大代表和381名省人大代表,及时到代表所在企业、社区、农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介绍省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听取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担任省人大代表的省级领导干部、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原选举单位联系机制,每年至少1次到所在选举单位调研或接待群众。建立与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机制,把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代表范围由山东省的全国、省人大代表,扩大到市、县(市、区)、乡镇的基层人大代表,届内共邀请近200名各级人大代表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8个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法工委、预算工委已与105名我省全国人大代表、621名省人大代表建立固定联系,2018年以来邀请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专项调研、建议督办等活动900余人次。
代表联系群众更为密切。制定加强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全省各级人大建成7500多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工作室等联系群众实体平台,指导各市县人大常委会把山东省各级人大代表混合编入家站室,实现五级代表活动阵地全线贯通,做到代表常进、群众常来、联络常有、效果常见,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总结宣传推广“千名代表听民声”“代表来了”等代表联系群众的创新性经验做法,推动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工作成为基层人大工作常态,一件件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环境改善等体现民心、普惠民生的“关键小事”,得到有效解决。
代表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立足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特点优势,组织引导代表在融入大局、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展现使命担当。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省人大常委会发出《致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倡议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上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克服重重困难复工复产。今年以来,针对各地疫情多点散发的严峻形势,引导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以积极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贡献智慧力量,仅3、4月,参与一线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工作的代表就有1200多名,担任基层防疫工作志愿者的有3.2万余人次,展现了人大代表的风采和使命担当。建立省人大代表联系相对贫困村制度,连续三年组织代表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活动,目前已有48个代表小组、321名代表与427个发展相对薄弱村建立固定联系,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代表力量。
突出质效提升,代表履职实绩更加突出
紧扣省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围绕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心组织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代表履职效能。
着力加强代表小组建设。换届后,及时组建16个全国人大代表小组和86个省人大代表小组,每年年初都下发通知,对开展好山东省全国、省人大代表小组活动提出具体建议,指导各代表小组每年安排活动不少于2次。积极支持代表小组通过所在市县人大常委会建立的代表联系站点接待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回应群众的期待。
创新开展代表调研视察。每年都精心选择调研题目,制定山东省全国、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方案,组织代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专题调研。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代表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等40余个专题开展调研。连续两年组织山东省全国、省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并会同河南省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联合调研,分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省委报送了调研报告。针对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各地具体情况,灵活采取集中组织与各代表小组组织相结合、多级代表联合与跨区域联动相结合、线下调研与线上调研相结合、同专委会联合开展调研与结合执法检查开展调研等多种形式,保证代表的参与率和调研的实效性。每年年底都组织代表围绕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会前集中视察,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为代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人大代表工作的统筹,组织259批次977人次人大代表参加相关活动,组织295人次省人大代表参加了136期山东卫视“问政山东”节目。
持续推动代表议案建议落实见效。及时修改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条例、议案处理办法,探索建立代表提出建议前与部门沟通机制,推动承办单位建立答复承诺解决事项台账,构建代表建议“大督办”工作格局,开展处理情况“回头看”,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处理制度机制。建立优秀省人大代表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机制,2019、2022年开展两次评选表彰,共表彰优秀代表建议160件、先进承办单位20个。督促各有关方面提高议案建议处理效率,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议案建议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解决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五年来,218件省人大代表议案均得到有效处理,其中,72件代表议案涉及的40个立法项目已经审议通过,27件议案涉及的监督项目已经开展;4756件省人大代表建议全部按时答复,90%的省人大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落实,有效转化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建立“代表建议直通车”制度,每年筛选部分优秀代表调研报告和高质量代表建议直报省委主要领导。2019年以来,先后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向省委报送调研报告和代表建议30余篇。
突出用心用情,代表履职服务更加优化
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加强代表履职管理,推进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做优做细做实,有效激发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代表履职学习更有针对性。本届以来,先后举办7期省人大代表学习班和1期代表履职交流学习班,1300余人次省人大代表参加学习。服务保障山东省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18期线下学习班和25期网络视频学习班,800余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学习。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认真组织会前学习和法律草案的研读讨论,700余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同步指导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代表履职学习,基本实现初任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全覆盖,增强了代表履职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精准化。开发建设省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在线学习”板块,探索实行线上教学和线下集中学习相结合的代表履职学习新方式,实现网络学习从无到有的跨越。
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及时向代表通报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相关政情材料,为代表订阅赠阅有关书刊资料,用好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定期推送相关工作情况和参阅资料,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制定完善山东省全国、省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使用办法,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全面建立省人大代表履职补助制度,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通讯、交通等费用保障。加强与代表特别是基层一线代表的联络,主动关心代表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协调解决代表履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为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创造良好条件。优化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功能,建设代表履职网络平台运维中心,逐步形成以代表为中心、实时展示各种信息和服务的信息化架构,为代表实现“掌上履职”创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
代表履职管理更为规范。制定省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完善代表履职管理制度,依托省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为驻鲁全国、省人大代表普遍建立履职档案,在每年全国、省人代会会议期间印送代表本人,并作为换届时继续提名代表候选人的重要依据。组织现场观摩驻德州部分省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省人大代表向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及时了解掌握代表补选、出缺、调团情况,认真做好代表资格审查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