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新华网评:从新时代文化建设,探寻“何以中国”的密码

日期: 来源:嘉祥融媒收集编辑:嘉祥融媒

新华网

2023-07-12 09:45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近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西安启动。无论是嘉宾们围绕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行主题分享,还是发布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考古成果等,都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启动仪式现场演出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翻开灿烂的历史长卷,在水墨丹青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在龟甲木牍里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中华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被不断激活,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从北京冬奥盛会惊艳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到大唐芙蓉园梦回千年,展现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再到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绽放时代新韵……今天,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文化自信更加深厚坚定。

  何以文明?何以中国?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固根铸魂,为的是不忘来路,把握当下,坚定前行。

启动仪式现场 新华网记者 袁晗摄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无数艰难困苦,我们依然在这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而又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正是解开“何以中国”之问的密码。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放眼今日之中国,一系列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振奋人心,一批批文物展览激发人们强烈的自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一路奔涌而来,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同波澜壮阔的长河,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浇灌出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激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领亿万人民迈向复兴之路。 


相关阅读

  • 熊汉武作品鉴赏

  • 熊汉武、生于 1947 年 12 月、祖藉江西丰城市拖船埠、藉贯,湖南华容县注滋口,大专学历、后进修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获书法教育讲师(高级)证书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书
  • 张桂馨作品鉴赏

  •   张桂馨,男,字若虚。1936年生,河北省滦南县人,大专文化,原任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1997年退休,自幼喜爱书法艺术,尤擅行草,受教吴玉如弟子陈云君
  • ​ 邵丽:通过写作达成和解

  • 《金枝(全本)》,邵丽著《金枝(全本)》是作家邵丽对故乡颍河水边生息的乡亲的一次深情注目。这是一部典型的家族小说,讲述了中原大地颍河边上周村周氏家族五代人,特别是其中几代女
  • “与扇”文创——汉字与生活的美妙邂逅!

  • 前言:在“与扇”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亲历了文化传承与当代生活、红色情怀与平凡岁月的一次不期而遇。当前,文创潮品在文化消费市场上备受欢迎,折射出人们日益高涨的文化
  • 中方正告北约!

  •   12日,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北约峰会涉华内容答记者问  问:日前举行的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发布联合公报,称中国的野心和胁迫性政策挑战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称中国构成“系统
  • 全国大学生迎“大运”诗词大会在成都举行

  • 7月11日上午,全国大学生迎“大运”诗词大会在成都市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指导,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诗刊》社、《中华辞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熊汉武作品鉴赏

  • 熊汉武、生于 1947 年 12 月、祖藉江西丰城市拖船埠、藉贯,湖南华容县注滋口,大专学历、后进修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获书法教育讲师(高级)证书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书
  • 我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今天上午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披露,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