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佳县:在黄土地上奋力书写丰收答卷

日期: 来源:西部决策网收集编辑: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秋分时节,葭州大地瓜果飘香,五谷丰登,浸润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展现着乡村振兴的时代风采。晒丰收,唱幸福,赛技能……全县各乡镇纷纷开展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群众性庆祝活动,充分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营造城乡共庆丰收的喜悦氛围。

农民丰收节

  机械化作业 助力秋收跑出“加速度”

  秋风送爽,高粱穗红。在佳县官庄便民服务中心刘泉塔村,百亩高粱层层叠叠,随风摇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将一株株高粱连秆带穗卷入其中,收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装车,一气呵成。

  “高粱今年的产量在600-700斤每亩,每斤目前的价格为一块八九的样子,高粱今年行情、产量都比去年要好。”高粱种植大户刘向成说。

机械化收割高粱

  据悉,佳县种植高粱12万亩,预计总产量6万吨,总产值2.4亿元。“与往年不同的是,经过高标准农田打造后的高粱基地,土地宜机化率得到大大提升,高粱收割机在地里往返一个来回,一片片高粱就被收割下来,省时又省力。”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朱官寨镇200亩红薯迎来大丰收。在红薯种植基地,挖薯机不停地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块块体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摆满了田间地垄。村民们忙着去泥、分拣、装筐,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从往年一铲一铲、一点一点地把包裹在地里的红薯挖掘出来,中途不能受力拽出,直至红薯完全裸露。到今年机械化一次性‘挖地三尺’,实现了人力与机械现代化转化的‘无缝衔接’。”朱官寨镇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佳县聚焦优势传统农业,以“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承包+技术扶持”的模式,挖掘旱地潜力,通过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扶持了一批特色产业,让农户增收致富,真正走上了“一村一品”的“村内有产业、集体能带动、村民能增收”乡村振兴之路。

农户在收割谷子

  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粮田”变“农田”

  佳县地形南北狭长,自然形成了北部风沙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西部丘陵沟壑区三大区域地貌,现有耕地56.91万亩,其中旱地55.87万亩,占比98.17%。近年来,佳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稳面积、增产量、提质量”发展思路,持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和集成技术推广,提高耕地质量,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对照全市安排表,我们提前一个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为加快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县政府及时出具资金承诺函,帮助完成财政预审、招投标,对项目一路开绿灯。”佳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刘永刚介绍。

  据悉,佳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79万亩,在建1.48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涉及方塌镇方塌村等14个乡镇129个村,受益群众1.2万户、3.5万人。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种植高粱、玉米、谷子等作物,项目年产小杂粮3.5万吨、产值达1.1亿元。

旱作节水农业

  科技赋能  推进农业现代化

  “用上了新技术,再不用‘靠天吃饭’‘等雨种地’了!”9月5日,佳县方塌镇折家畔村农户张建利感慨地说。

  佳县是典型的半干旱山区农业县,全县耕地56万亩,而旱田占比高达98%。旱作农田区域水资源不足,且当地春旱现象严重,对耕地生产影响巨大。

  为帮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近年来,佳县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根据旱作农业区域分布情况,佳县引进滴灌、山地“四位一体”集雨补灌、覆膜保墒集雨补灌等多种节水旱作模式,通过节水改造、补灌扩面、技术推广等途径,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措施,强化旱作农业的科技支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佳县围绕高粱、谷子、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推广旱作集成技术5万亩,覆盖全县12镇40村。

  2023年佳县加大力度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新建或维修利用水源提灌工程40处,安装新型高位软体水窖4.25万方,铺设地埋灌溉管道40余万米,滴灌带850万余米,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3万亩。

  “今年全县新建的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循环利用10年,每年可增加粮食产能3800吨,预计增加收入114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6500余户。”佳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刘永刚说,“我们将通过强化技术指导、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严格督查考核等方式,加快推进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保险  做足种粮底气

  “幸亏购买了农业保险,人保财险佳县支公司赔付了我1万多元,才降低了我的损失。”回想起年前玉米受灾获得理赔款的情形,佳县方塌镇园则河村农户任生伟不由感慨。

  佳县积极推进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收入保险,由2021年的7个镇扩展到20个乡镇全覆盖,取得了由点到面的突破性进展。在此过程中,玉米成本保险的知晓度和接受度大幅提升,不少种植户看到了扩种玉米的可观保障后纷纷表示:“现在种玉米有农业保险兜底保障,种粮更有信心了。”

  佳县充分发挥保险作为“三农”发展“压舱石”“助推器”的作用,在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上下功夫,逐渐建立起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截至今年5月,该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2080万元,为2800余名农户提供4.65亿元风险保障,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农产品保险全覆盖,实实在在助力农户扛起“粮袋子”、拎好“油瓶子”、提稳“菜篮子”、端好“果盘子”。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佳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广大农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谱写佳县丰收篇章!(供稿:魏杰鸰)

相关阅读

  • 农发行潞城支行投放1.5亿元“贷”动工业园区建设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农发行潞城支行积极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项目企业多主体协同,将政策性中长期信贷资金高效率、低成本倾斜流入农业农村,支持开展
  • “国字号”农业产业强镇强在哪儿?怎么建?

  • 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的通知》,按照绩效考核、认定申请、省级推荐和材料审核等程序,认定新
  • 记者走基层|科技助力 “县”在突破

  •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021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富锦市人民政府获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单位,几年间,科研院所如何发挥平台优势,引导科技、人才、信息
  •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滕举行

  • 践行大食物观 促进大产业 搭建大平台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滕举行马有祥陈平张宏伟赵刚王广部刘宏涛刘宗国周刚朱晏辰薛登峰王涛等出席  10月23-24日,第十三届中国
  • 宜兴新建镇:丰收节里话振兴 幸福乡村展新颜

  •  丰收时节遍地金,人间烟火尽欢喜。近日,在江苏宜兴新建镇,一场以“向新而建 拾穗而歌”为主题的丰收节活动精彩亮相。今年的丰收节恰逢新建镇撤乡建镇30周年,新建集中展示了三
  •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 10月23日,国新办举办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力抓好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力度总结推广
  • 400名“小农夫”走进百旺种植园感受智慧农业

  •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近日,海淀区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会同13家社区青年汇开展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通过农业科普实践活动,为近400名青少年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佳县:在黄土地上奋力书写丰收答卷

  •   西部决策网讯 秋分时节,葭州大地瓜果飘香,五谷丰登,浸润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展现着乡村振兴的时代风采。晒丰收,唱幸福,赛技能……全县各乡镇纷纷开展以“庆丰收·
  • 淄博:打造美丽河湖 润泽幸福生活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姜乾相十月的淄博,秋意怡人。从风景如画的黄河岸边,到贯穿南北的“母亲河”——孝妇河,从绿水青山带笑颜的博山五阳湖,到碧波荡漾、飞鸟翔集
  • 税电指数里 蕴藏着怎样的经济动向?

  • 反映宏观经济走势,地区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广为人知,四川首创的经济景气度税电指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4日发布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