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济南黑虎泉畔现“扫地僧”!

日期: 来源:济南日报收集编辑:济南日报

                           

 

  人物速写

  张守军,56岁,“天下第一泉”景区保安。早上7点,张守军准时到达黑虎泉畔的执勤点,检查完现场的安全设施后,他手持对讲机,向队长报告现场情况。手里拎着保温杯和大喇叭的他,和网友视频里拍摄的一个模样。

  大家还记得去年“火出圈”的保安郭茂福吗?那位55岁的保安讲起趵突泉畔的碑文时侃侃而谈,专业程度不亚于导游。时隔一年,黑虎泉畔又有一位56岁的“保安大叔”张守军走红。他在景区用英语维持秩序时,被游客拍下后上传至网络,一时间获赞无数。有网友戏称:“济南的保安大叔们,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吗?”

“双语保安”曾是英语教师

  “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BlackTigerSpring,and wish you a wonderful time here!”(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黑虎泉,祝愿你在这里度过美好时光!)视频中,张守军一手提着保温杯,一手持着大喇叭向人群喊去。走过的游客纷纷向他伸出大拇指。

  张守军回忆,拍视频那天是上周六。那天黑虎泉附近游客特别多,他临时被调了过来,看到人群中有外国游客,他即兴用英语来了这么一段儿。没想到,自己能因此“走红”。

  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后,有网友质疑:“大叔是不是就只会这几句?”可别小看这位保安大叔,30年前,人家可是专业的英语教师。

  3月20日上午,济南日报记者在黑虎泉畔见到了正在执勤的张守军。他穿着视频中的保安制服,手里依旧拎着保温杯和大喇叭。中等微胖的身材,两鬓花白的头发,眼睛紧紧盯着游客密集的护栏边。

  “在栏杆边上拍照的游客一定要拿好手机。”一句温馨的提醒,让外地游客报以善意的微笑。

  张守军告诉记者,自己当保安也才有几年的时间。他老家在黑龙江,30年前与妻子都是当地中学的老师,张守军当时教英语,还当过一段时间的班主任。后来两人双双辞职,南下做起了生意。其间,批发过鞋子,也卖过服装,夫妻两人辗转去过多个城市。

  “从2010年开始,我们俩在北京开过几年服装店。当时那附近有很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店里常来外国人。当时跟外国顾客沟通主要用英语,可以说那个时候把扔了很久的英语又捡回来了,口语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截儿。”

  回忆起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张守军的眼睛里流露着骄傲。

上班执勤 下班“充电”

  张守军真正来济南,才三年。但他骨子里就认定自己是山东人:“我祖籍是东平,多年前祖上闯关东去了黑龙江,如今也算是认祖归宗了!”

  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张守军为了当好景区的保安,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你别看我们干的是保安的活儿,这来来往往的游客,都会多多少少问你几句。当然,也有外国人!”

  张守军回忆,除了常见的“Where is the toilet”(厕所在哪里)、“How do I get to Kuanhouli”(宽厚里怎么走),他还曾经遇到一位爱刨根问底的外国游客——“Where does this spring water come from”(这泉水是从哪里来的)、“How to get water”(怎么取水)。

  “如果答不上来,那多尴尬。”为此,张守军一边查阅济南的泉水故事,一边又重新开始复习英语。“现在比我们当初学英语的时候可好太多了,我们那时候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本书,现在一部手机,听说读写都能学。”每天下班后,张守军都要拿出时间来学习。为了让自己的发音更标准,前段时间他还加了一位英国外教的微信,一遇到问题就向对方请教。

“保安大叔”是城市文化的推介者

  “景区是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我虽然只是一名保安,但守在这个窗口,就要维护好咱们济南的形象。”身为“新济南人”的张守军,短短三年已经对这座城市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做好保安本职工作之余,又主动承担起了另一份责任。“山东是好客山东,济南要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我们有‘The Best Spring in the World’(天下第一泉)!我也要与国际接轨!”妙语连珠的张守军,说话时中英文切换自如,不断给我们惊喜。

  “黑虎泉保安大叔”火了,一时间,“看保安大叔说英语”也成了黑虎泉游玩的“打卡”项目之一。不少网友用武侠小说中那位每天默默无闻劳作、实则深藏不露的“扫地僧”来称呼张守军。

  无论是饱读诗书的“趵突泉保安大叔”,还是如今中英文切换自如的“黑虎泉保安大叔”,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线普通劳动者对济南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下,这些“保安大叔”的故事,也如同一张张生动的名片,向五湖四海推介着济南。

记者:文/王飞 刘烨 图/视频 王飞

编辑:张钰

相关阅读

  • 走胶济·一城记丨济南,火车一响“流量”万两

  • 流量就是生产力。如今的济南,持续被大流量关注。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回望济南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第一波“大流量”,无疑是胶济铁路带来的。1904年6月,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为与德国争
  • 礼乐山东|济南市非遗体验大课堂活动火热持续

  • 3月18日,由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的“我是小小传承人”济南市非遗体验大课堂活动火热持续。活动邀请了济南市面塑协会会长骆遂现场为济南市市中
  • 老城区闪现时尚!济南上新街正在“上新”

  •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提及济南,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一座“浮”在泉水上的古城。然而一座城市的形象是千姿百态的,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如此,在看过了泉水和“带编制”的肥锦鲤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济南黑虎泉畔现“扫地僧”!

  •   人物速写  张守军,56岁,“天下第一泉”景区保安。早上7点,张守军准时到达黑虎泉畔的执勤点,检查完现场的安全设施后,他手持对讲机,向队长报
  • 周志红检查督办荆州马拉松赛事筹备工作

  • 3月20日下午,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志红实地检查2023荆州马拉松比赛线路,就赛事筹备工作进行再调度、再部署。周志红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密切统筹协调,高水平高
  • 走胶济·一城记丨济南,火车一响“流量”万两

  • 流量就是生产力。如今的济南,持续被大流量关注。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回望济南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第一波“大流量”,无疑是胶济铁路带来的。1904年6月,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为与德国争
  • “美学”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农忙时在家务农,空闲时做点手工。每月还能多赚18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有事做、有钱挣,还不耽误照顾家庭,现在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近日,在潍城
  • 果蔬大棚好“丰”景

  • 错落有致的房屋,整整齐齐的果蔬大棚,工人们正在将新鲜采摘的黄瓜装箱发货……3月19日,记者走进修武县五里源乡南庄村果蔬大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闹好“丰”景。“大棚蔬菜
  • 400家企业参加!本周六,省体见!

  • 阳春三月青春起航百企送岗古城扬帆2023年西安市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春暖花开时,就业正启航!为着力满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2023年西安市